天天看點

沒造一枚火箭,憑什麼搶“中國航天第一城”?

作者:長江雲

最近,商業航天在市場上刷足了存在感!

就在12月4日至12月10日的這一周,大陸共進行了五次航天發射,其中的三次為商業火箭發射,頻次正在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久前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要打造商業航天等若幹戰略性新興産業。

如果說,2015年是中國商業航天發展的元年,那麼,現今在政策支援、市場需求擴容以及民營資本的參與下,這一産業蘊含的活力已經無法忽視。

1.發展是大勢所趨

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下過追逐星辰大海的腳步。

擡頭仰望星空的瞬間,文明随着時光的流逝更加熠熠生輝。

在現代社會中,每個國家都心懷一個航天夢,這也是強國夢。

沒造一枚火箭,憑什麼搶“中國航天第一城”?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空天科技首次出現在“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内容中;黨的二十大報告也在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方面提出要加快建設航天強國。

通常來說,航天産業的直接投入産出比為1:2,而相關産業的帶動輻射在1:8-1:14之間。颠覆性的科學技術不僅可以改變生活,還能催生出全新的産業業态,創造先進的生産力,為經濟發展帶來新動能。

近年來,大陸航天産業經濟的活力旺盛,其中,商業航天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已初步完成了從0到1的發展過程,運載火箭發射、衛星研制等為主營業态。

沒造一枚火箭,憑什麼搶“中國航天第一城”?

根據前瞻産業研究院統計,從2015至2020年,大陸的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由3764.2億元增至萬億,預計到2024年這一市場規模達到2.4萬億元,潛力較為可觀。

沒造一枚火箭,憑什麼搶“中國航天第一城”?

不得不說,這一發展得益于這些年來政策的強力支撐。

SpaceX曾憑借技術突破而改變了“國家隊”主導的美國航天産業格局,如今大陸的商業航天正從軍事向民用消費級需求進一步拓展,民營企業進入門檻明顯降低。

沒造一枚火箭,憑什麼搶“中國航天第一城”?

2014 年 11 月,國家發改委、财政部等部門釋出了《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參與商業航天領域;2015 年,《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 年)》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2021年,“十四五”規劃指出打造全球覆寫、高效運作的通信、導航、遙感空間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商業航天發射場,進一步促進商業航天的發展...這一系列的政策導向都說明了航天發展離不開“國家隊”的指導,更需要民營企業的活躍。

随着民營企業的參與,商業航天不僅可以通過技術突破實作有效降本,釋放更多空間應用需求,也利于産業實作可持續性發展,行業正在加速成長,也成為大國博弈的重要陣地。

2.濟南跑出來了

萬億藍海閃着金光,于是賽道上出現了不少民營企業的活躍身影,更有來自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援。

我們發現,一座存在感不強的北方工業城市在商業航天發展道路上的身影越發清晰。

濟南,已成為國内第一個完成商業航天“通信、導航、遙感”三個重要領域全面布局的城市。

這個第一的含金量不小,某種意義上大有劍指“中國商業航天第一城”之勢。

是以,為什麼是濟南?

衆所周知,相比西安、北京、武漢、成都等航天産業基礎突出的城市,它本身并不存在顯眼的内生基因。

這次拿下“全國第一”的頭銜,在于它悶聲幹大事,及時跟上商業航天的熱潮,在空天資訊産業上搶占了發展的新高地。

通常來說,距地球表面100公裡以下的空間為“空”,100公裡以上的空間為“天”,兩者之間沒有絕對分界線。

空天資訊産業是運用空間基礎設施和技術手段,收集、存儲、處理、分析來自空天領域的資訊并提供多樣化服務的新興産業。

根據《戰略性新興産業分類》,空天資訊屬于高端裝備制造産業和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的交叉産業。根據産業上下遊關系,主要分為衛星/火箭制造、地面裝置制造、發射服務、衛星應用服務四大階段,其應用領域主要是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遙感三大應用領域。

可以發現,空天資訊産業令航天技術不再“懸于高台”,而是紮實落地,尤其是随着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和高分系列遙感衛星的應用,大陸空天資訊化産業鍊不斷邁向成熟。

濟南嗅到了這一産業的紅利,雖說起步較晚,但在頂層設計、産業基礎發展、人才儲備上都做足了準備,可謂是“後來者居上”。

2019年,濟南成立了由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挂帥“鍊長”的空天資訊産業鍊工作專班,還與中科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合作,共同打造産、學、研深度融合的空天資訊産業鍊。

随後,自身釋出了諸多重磅利好政策(《濟南市空天資訊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濟南市加快衛星導航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也制定空天資訊産業發展五年規劃,加快打造衛星總裝和火箭發動機制造兩大基地,争取科技部支援齊魯空天資訊研究院建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驅動産業高品質發展。

除了政策的撐腰,濟南近年來的經濟發展也為發展空天資訊産業奠定下基礎。

根據最新資料,2023年濟南前三季度全市生産總值為9229.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經濟總量超過合肥,排在全國第十八位,也跑出了不錯的增速。

沒造一枚火箭,憑什麼搶“中國航天第一城”?

從産業角度來說,這都要歸功于它高度重視工業經濟發展,實行工業強市戰略。作為工業重鎮的濟南在41個工業大類中擁有38個,是全國擁有工業門類最多的城市之一。今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實作增加值同比增長12.9%,這一增速在所有萬億GDP城市中排名第一。

目前它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叢集化為主攻方向,聚焦大資料與新一代資訊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四大主導支柱産業,這一總規模達到1.4萬億元。

就拿和空天資訊緊密相關的新一代資訊技術來說,濟南高新區乃是發展的核心區,已建構了行業應用軟體、基礎軟體、工業軟體、安全軟體融合發展新格局,經營主體突破14萬戶,聚集着浪潮集團、金現代、華天軟體等超7萬家核心企業。作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今年前三季度,高新區地區生産總值133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9%,分别領先全國、全省2.7、1.9個百分點。

基于較為穩固的産業基礎,濟南發展空天資訊等新興産業也有了底氣。2022年,濟南高新區擁有空天資訊産業相關企業超60家,銷售收入超100億元。整體來說,濟南目前聚集了濟鋼防務、中科衛星、未來導航、時代低空等空天資訊産業龍頭企業,彙聚上下遊産業鍊從業企業超200家。

企業集聚迸發出強大的創新活力,令濟南在空天資訊産業上結下了不少碩果。從世界首顆量子微納衛星“濟南一号”搭載中國科學院“力箭一号”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到一箭雙星“泉城一号”發射成功,再到齊魯二号、三号衛星搭載長征二号丁運載火箭順利發射...濟南已在系統研發、星座建設、衛星應用等方面顯出了自身的韌性。

另外,空天資訊産業深度融合了新一代資訊技術、地理資訊技術與航空航天産業,這意味着,其需要高水準應用型人才來為其攻克“卡脖子” 技術。

目前濟南已布局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11家、省重點實驗室112家、市重點實驗室251家,備案省級新型研發機構71家,獲批省級技術創新中心30家、省級院士工作站77家,研究開發服務實力在持續提升。中科院濟南科創城組織開展重大科研攻關,累計突破“卡脖子”技術32項,攻克關鍵核心技術167項。

濟南對專業人才的持續流入自然是渴求的。在空天資訊産業方面,2022年5月,首屆“航天專業教育訓練班”在山東英才學院正式開班,這是濟南市第一個面向空天資訊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課程。

另外,今年9月,濟南宣布國内首所空天資訊大學獲得準許,并正在濟南落地籌建。學校選址章丘,聚焦空天資訊領域,着重發展研究所學生教育,适度發展大學生和國際學生教育,有望帶動1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和3家省實驗室的發展。

3.競争很激烈

通過上文可以發現,濟南的政策驅動、工業制造積累、技術資源聚集利于做優做強空天資訊産業,進而做大經濟體量以及提升産業能級。

然而,它也存在自身的短闆,雖然濟南已具備一定的産業基礎,但在深度和廣度上還是不夠格,這代表着,一旦那些本身航天基礎牢固的對手城市邁大步子提速,它很容易被落下。

具體來說,其産業鍊布局存在一定的不平衡,需要與其他新興戰略性産業進一步融合發展,硬體類企業較為缺乏,産業生态系統亟待完善。

而對手城市的基礎可謂是穩紮穩打 ,就拿北京為例,這是大陸商業航天起步較早的地方,在産業生态布局上有着明顯的優勢。

例如,北京大興區是發展高端制造産業、深化商業航天布局的主要陣地。這裡的北京亦莊——北京市唯一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已聚集航天企業超40家,基本覆寫運載火箭、衛星研制、衛星應用、型号配套、地面裝置、技術應用等領域,落地的民營火箭整箭研制企業數占全國70%以上,優質企業紛紛集聚,被業内稱為“火箭街區”。

沒造一枚火箭,憑什麼搶“中國航天第一城”?

與此同時,北京豐台區作為中國航天的發祥地,已形成千億級規模的航天航空産業叢集,有以東高地和雲崗地區為代表的航天産業集聚地,也有以中關村科技園豐台園為主體的商業航天産業叢集,建構了以火箭産業為主,衛星應用、航天材料、航天零部件、航天檢測等産業為輔的多元發展格局,目前商業航天産業規模已突破280億元。

整體來說,北京已基本形成了“南箭北星”的衛星網絡産業布局,且将衛星網際網路定位為經濟新增長極。

除了北京,其他城市也躍躍欲試,重慶提出到2030年建成衛星網際網路綜合應用示範區,并形成千億級空天資訊産業叢集;上海11月釋出《上海市促進商業航天發展打造空間資訊産業高地行動計劃(2023—2025年)》...顯而易見,空天資訊産業已成為諸多城市下一個關注的重點方向。

對比之下,濟南的競争壓力不小。拿下一個第一隻是一個成功節點,接下來它仍需要進一步提升營商環境,加強産業鍊上下遊企業引進,強化産業叢集。

而就整個産業發展的角度而言,空天資訊産業正處于政策、資本、技術疊加共振的黃金發展期,而随着産業越發得到重視,商業航天的發展也會更為開放、多元、順暢。城市與之相關的投入建設最終也會投射到自身的産業更新上,為經濟發展賦能,達成一個良性的相輔相成作用。

前瞻經濟學人APP 産業觀察組

更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

【1】《2023-2028年中國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與運作管理模式創新分析報告》,前瞻産業研究院

【2】《2024年中國智能電視互動新趨勢》,前瞻産業研究院

【3】《2023-2028年中國工業園區建設與營運市場前瞻及轉型更新對策分析報告》,前瞻産業研究院

同時前瞻産業研究院還提供産業大資料、産業研究報告、産業規劃、園區規劃、産業招商、産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資訊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擷取前瞻産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參考資料:

【1】《不聲不響,濟南站上了一個新風口》,愛濟南

【2】《逐夢“空天”,濟南不一般》,濟南時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