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3年全球十大宏觀事件:美歐“戰勝通脹” 日本或擺脫“失去30年” 黃金創曆史新高

作者:華爾街見聞

随着美歐英日等主要央行結束了年内最後的一場議息會議,2023年波瀾壯闊的全球資本市場大戲,也已落下帷幕。在這一年間,發生了太多足以改寫曆史的宏觀大事。

今年年初,全球金融市場仍面臨高通脹的挑戰,在經曆了跌宕起伏的一年之後,投資者現在關注的焦點已經放在了美聯儲将在何時轉向降息上,反觀長期處于通縮環境下的日本,似乎現在正逐漸走出“失去的三十年”,通脹已長期處在高于2%的水準,市場将目光轉向明年日本央行将在何時告别負利率時代。

在美聯儲激進加息下,銀行的債券持倉浮虧使得今年矽谷銀行“光速倒閉”,這成了讓投資者仍“心有餘悸”的大事,全美排名第16的美國矽谷銀行在短短48小時内先是經曆了股價暴跌,很快宣布破産并且被接管。

對于歐洲而言,目前歐洲幾乎所有類别的物價壓力都有所緩解,通脹朝着2%的目标又邁進了一大步。這令市場押注歐央行提前降息的預期愈發高漲,然而,歐元區經濟内生動力缺失以至于增長乏力的問題正變得越來越突出。如果處理不當,對于歐元區而言,很可能在2024年陷入通脹高企、經濟衰退的“滞脹”困局。

與此同時,地緣政治沖突仍未見平息,巴以沖突外溢至紅海,目前已有累計158艘載有約1050億美元海運貨物的船隻被迫離開紅海,貨物價格正在飙升,全球供應鍊再遇威脅。随着避險情緒持續升溫,黃金在今年以勢如破竹,屢創新高,商品屬性或許已成為黃金定價的另一重要力量。

悟已往之不谏,知來者之可追。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華爾街見聞為您精心挑選了2023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宏觀大事,恭祝投資者朋友們在新的一年裡八方來财,收益長虹。

美聯儲突然“轉鴿”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最後一場議息會議上突然“轉向”,市場等待已久的降息信号終于出現,年内最後一次美聯儲決議“鴿聲嘹亮”。

美聯儲12月議息會議将聯邦基金利率目标區間繼續保持在5.25%-5.5%,與此同時,鮑威爾的态度也明顯軟化,他表示,“開始讨論降息的問題”。即使美國經濟在2024年沒有陷入衰退,美聯儲也願意降息。

目前,市場已經大幅押注美聯儲将在明年3月降息25bp的機率達到了78%,押注明年降息幅度超100bp的機率達到了超85%。

2023年全球十大宏觀事件:美歐“戰勝通脹” 日本或擺脫“失去30年” 黃金創曆史新高

即使是最狂熱的美股和美債多頭,也對美聯儲突然“轉向”,首談“降息”感到措手不及。道指和納指飙升至曆史最高,同時美債飙升,全球風險資産大漲。

這一戲劇性的舉動颠覆了無數人的看法,摩根大通資産管理的Philip Camporeale将其股票債券投資組合中的股票配置增加到近兩年來的最高水準。管理着1.4萬億美元資産的Legal&General正在解除對通脹保值債券的長期押注,并重新考慮低配股票。

有分析指出,過去兩年市場押注降息時,遇到美聯儲未如期采取行動,就措手不及,未來幾個月,如果出現CPI或就業方面出現意外,就可能促使交易者改變方向。是以美股未來走勢或許會快速上漲,然後迅速下跌。

野村警告,鮑威爾的這種行為對宏觀經濟影響是巨大的,金融狀況突然寬松,可能會引發新一輪通脹。

日本經濟複蘇,負利率時代即将結束?

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經濟泡沫破裂後,深陷“失去的30年”,經濟增速長期低迷,财政和貨币刺激不斷,但效果不盡如人意,而從今年開始,日本經濟逐漸有了起色,似乎已漸漸走出困境。

自今年4月以來,巴菲特表态押注日本、多家半導體龍頭在日本大規模投資、外資流入日本股市,4-9月日本上市企業整體純利潤增加了30%,重新整理曆史最好業績。

日經225指數顯著上漲重回3萬點,日本通脹加速回暖,超一年時間均位于2%以上,帶動房價大幅升溫,東京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房價近一年來同比上漲50%,投資者開始關注日本經濟走出低迷的可能性。

日本央行2023年最後一場議息會議如市場所料,保持YCC與負利率的超級寬松政策不變,且未改變鴿派指引,但市場已經押注,日本央行将在明年“退出負利率”政策。

日本銀行業也正在悄然發生轉變:包括三菱日聯、三井住友和瑞穗等大型銀行最近幾周都将其10年期定存利率從0.002%提高到了0.2%。雖然利息還是很低,但已經顯示了日本金融業的方向正在發生逆轉——三井住友已經12年沒有調整過存款利率了。

但日本經濟的逆風猶存,今年第一季度日本GDP增速達到了2.7%第二季度日本經濟繼續發力,GDP增速達到4.8%。然而,正當投資者們為日本已經走出“失去的30年”歡呼之時,三季度日本GDP斷崖下跌2.1%,宛如“當頭一棒”,日本内閣府随後調降GDP增速預期,并警告第四季度經濟還會再次萎縮。

野村指出,随着入境需求回落、出口出現放緩、高通脹繼續拖累需求,日本2024年經濟仍面臨逆風,但這不會阻止日本央行退出寬松政策,預計在明年下半年行動。

歐央行全年放鷹,歐元區(德國)陷入衰退?

去年7月結束長達八年的負利率時代以來,歐洲央行已連續10次加息,累計加息450個基點,為有史以來最快的緊縮步伐。

歐央行的加息效果已開始顯現,歐元區通脹率明顯回落,11月通脹率同比上漲2.4%,降至兩年多來最低水準。而經濟資料顯示出進一步的疲軟迹象,從經濟資料來看,歐元區11月Markit綜合PMI終值為47.6,好于市場預期的47.1,仍位于榮枯線50下方。

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經濟開始“熄火”,三季度GDP同比下滑0.1%,重回負區間。有觀點認為德國今年或将成為30個發達經濟體中表現第二差的國家。

德國是IMF預計今年是唯一經濟萎縮的發達經濟體。德國高利率正嚴重影響對工業産品的需求,而德國比其他國家更依賴工業産品來推動經濟增長。化工巨頭朗盛宣布将在本月裁員7%,而大衆汽車則表示将加倍節省開支來提高盈利能力。

德國的經濟疲軟加上歐元區通脹放緩的趨勢讓市場加碼押注歐洲央行将率先降息。市場目前預測歐洲央行在明年第一季度啟動寬松周期的可能性接近90%。

美國政府債務危機卷土重來

與德國經濟疲軟不同,今年以來美國的經濟在消費的支撐下出乎意料地強勁。

而美國财政擴張成為了2023年美國經濟避免衰退的重要原因,财政赤字擡升也導緻發債規模上升。2023财年美國财政赤字規模1.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3.2%,赤字率升至6.4%,增長0.9%。

尤其是在今年6月初美國債務上限和新的預算法案調整後,美債規模迎來了史詩級爆發,在曆時8個月突破32萬億美元規模後,此後僅僅用時3個月便重新整理33萬億美元“新高”,導緻美債利率中期限溢價的大幅上升。

2023年全球十大宏觀事件:美歐“戰勝通脹” 日本或擺脫“失去30年” 黃金創曆史新高

債務問題是一個典型的“灰犀牛”,短期看美國出現财政危機和主權債務違約的可能性很低,但從長期看,通過赤字和債務的擴張刺激經濟終會達到臨界點。

從市場表現來看,似乎也開始為這一可能到來的危機定價。今年下半年以來,長端美債收益率快速走高,10月,10年美債利率上周再度上沖并于盤中一度突破5.0%,自年内3.3%的低點以來,上行超過170bp。

美國财政赤字的持續增長導緻長期限債務的信用風險拾升,進而增加債務的期限溢價,這就可能引發高利率一高利率支出一高赤字一高期限溢價的循環。

2023年全球十大宏觀事件:美歐“戰勝通脹” 日本或擺脫“失去30年” 黃金創曆史新高

金價創下曆史新高

今年10月以來,黃金價格大漲,一度在12月1日創下了2152美元/盎司的曆史新高,在金價大幅上漲的同時,“倫敦金價-美國實際利率”的負向線性關系正在發生較大程度的扭曲,金融危機以來,金價緊跟美國實際利率,實際利率越低,金價越高;但俄烏沖突以來,美國實際利率陡升,金價反創曆史新高:

一方面,美債10年期收益率一度達到5%以上的水準,創出2007年以來的新高,美國十年期實際利率也一度接近2.5%,創出2008年以來的新高。

按照以往的倫敦金價和美國實際利率的線性關系,金價大體應該跌到1000美元/盎司左右甚至以下,然而金價表現非常堅挺基本維持在1800美元/盎司以上,12月以來甚至再創新高。

2023年全球十大宏觀事件:美歐“戰勝通脹” 日本或擺脫“失去30年” 黃金創曆史新高

華創證券張瑜指出,黃金有商品、無息資産、貨币三重屬性,對應通脹、利率、法币信用三重定價→脫鈎實際利率=挂鈎法币信用,反映黃金的商品、無息資産屬性弱化,貨币屬性強化。

張瑜認為,金價雖創新高,但隻要秩序、經濟、政治、軍事變局繼續發酵,黃金就可能有新邏輯,幅度看共振強度;黃金仍是未來10-20年級别需要重視的資産,不排除有1-2年的交易波動,但四大變局未現拐點前,戰略級别趨勢看多。

中金點睛在報告中指出,“黃金脫軌”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黃金的商品屬性正在提升,即黃金的實物供需或已成為黃金定價的另一重要力量:

消費+投資需求雙輪驅動打開黃金實體需求新空間。央行系統性增持黃金儲備的趨勢方興未艾,潛在增量空間較大。

巴以沖突外溢至紅海 全球供應鍊危機四伏

紅海、曼德海峽及附近海域的船隻遇襲事件頻發,目前已有累計158艘載有約1050億美元海運貨物的船隻被迫離開紅海,貨物價格正在飙升。

12月15日以來,全球五大集裝箱航運公司中的四家,即地中海航運(MSC)、馬士基(Maersk)、達飛輪船(CMA CGM)以及赫伯羅特(Hapag-Lloyd)航運巨頭公司宣布暫停紅海航行,部分航運公司已通知停止貨物接載和訂新艙,因為巴以沖突已外溢至紅海。

多個航運公司宣布避開紅海,繞道從非洲南部的好望角繞行,這也大幅增長了航運的距離——3400海裡(大約14天)的額外航程。

國投安信期貨認為,目前看來,若亞洲至遠東和地中海航線全部繞航,則會給歐線和地線分别帶來30%左右和80%左右的運力缺口,并将給地線帶來額外的燃油成本。繞行預期将在短期内顯著提振市場情緒,疊加現貨即期運價的上行的支撐,期貨價格有望獲得明顯上驅動力。後續需持續觀察各航司對航線的具體調整措施。

據媒體報道,對于仍選擇在紅海航行的商船,保險成本本周從船體價值的約0.1%至0.2%躍升至0.5%。一艘價值1億美元的船舶每次航行必須支付約50萬美元保費。

浙商證券指出,曼德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作為連接配接亞、非、歐三洲的交通要塞,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線之一,這條航線的通行狀況對國際供應鍊至關重要。

2023年全球十大宏觀事件:美歐“戰勝通脹” 日本或擺脫“失去30年” 黃金創曆史新高

集運指數(歐線)期貨主力合約此前已經連續3個交易日觸及漲停,12月22日早盤再度觸及漲停,報1236.8點,連續四個交易日累計漲近40%。

2023年全球十大宏觀事件:美歐“戰勝通脹” 日本或擺脫“失去30年” 黃金創曆史新高

安哥拉“退圈”,OPEC或形同虛設

此前安哥拉拒絕接受6月OPEC+會議上被下調的産量配額,導緻11月OPEC+會議延後召開,導緻當時WTI原油、布倫特原油跌超4%。

但最後包括安哥拉在内的非洲産油國依1未能如願提高産量目标,OPEC仍希望安哥拉将石油産量維持在111萬桶/日的配額,但安哥拉表示将從1月開始将産量提升至118萬桶。

安哥拉駐OPEC理事Estevao Pedro 稱,安哥拉對2024年的産量目标不滿意,不打算堅持下去。

安哥拉石油部長表示,“如果我們被迫削減産量,這将違背我們的目标。雖然到目前為止,我們的生産尚未受到任何直接影響,但如果我們繼續留在歐佩克内,這種情況可能會遲早發生。離開歐佩克的時機已經到來,我們在歐佩克中的作用已經不再重要了。”

受安哥拉退出的消息影響,國際油價持續走低,WTI原油和布油日内均跌2%。

正因為連續減産使得沙特非但未能有效提振油價,自己在原油市場的市場佔有率也在流失,可謂“吃力不讨好”。

2023年全球十大宏觀事件:美歐“戰勝通脹” 日本或擺脫“失去30年” 黃金創曆史新高

而在OPEC+的内部到底是更看重油價還是更看重份額的争論也愈演愈烈,大國有大國的考量,小國有小國的算盤。

華爾街見聞分析指出,對于産油國而言,自然不願意看到油價下跌,但包括奈及利亞、安哥拉在内的非洲成員國,由于其石油産量遠不如沙特,在原油市場中的影響力較小,更多作為價格跟随者,是以很難說有多少動力通過減産來維護高油價,其生産紀律難以限制。

雖然沙特為了力挺油價不斷做出表率,但很顯然OPEC内部其他成員國卻有自己的打算。分析稱,油價持續下跌,表明OPEC+并沒有改善市場對其凝聚力和效率的看法,OPEC+可能必須提供一個強有力的驚喜,才能安撫市場。

内部裂痕越來越大,沙特還能支撐多久?

矽谷銀行倒閉,2023年銀行業危機

2023年,矽谷銀行的破産成為全球銀行業的标志性事件。

今年3月,全美排名第16的美國矽谷銀行在短短48小時内先是經曆了股價暴跌,很快宣布破産并且被接管。破産的導火線是流動性(擠兌)危機和恐慌情緒,而更深層的原因則是美聯儲激進加息導緻銀行的債券持倉浮虧,以及科技初創公司(矽谷銀行的主要儲戶)在加息周期中的困境中快速消耗了現金存款。

受此影響,美國金融市場猛烈震蕩,衆多金融機構和企業陷入混亂。市場一度擔憂,矽谷銀行是否将成為第二個雷曼兄弟,進而進一步引發美國系統性的金融風險,甚至對全球金融體系産生沖擊。

在美國銀行業風波的背後,是美聯儲連續大幅的加息後,矽谷銀行的資産錯配:資産端配置了大量的美債和住房抵押貸款支援債券(MBS),在美聯儲大幅加息沖擊下,美債利率極速攀升,導緻矽谷銀行持有的美債資産價值大幅縮水。另外,當無風險利率上升時,MBS價格快速下跌,同時,居民不會傾向于提前還款,也将進一步拉長MBS久期。

美國銀行業危機爆發後,美聯儲以及美國聯邦政府采取的救助措施,也受到了質疑。在财政部的準許下,美聯儲設立了臨時性貸款工具——銀行期限融資計劃,以允許銀行獲得額外的流動性以滿足任何意外的取款需求。

與此同時,在這次對于矽谷銀行等銀行的救助中,美國監管機構引用了“系統性風險例外”對儲戶進行全額剛兌,而不是依據單個賬戶25萬美元上限的存款保險制度。

分析指出,由于風險外溢的速度極快,影響範圍廣,美國在嚴格限定“系統性風險例外”條款使用條件的同時,建立了快速明确的系統性風險決策程式,切實提高風險應對效率。在矽谷倒閉出現風險外溢後,美國危機管理機制迅速反應,經美聯儲、FDIC判斷,由财長報請總統決策後立即啟用“系統性風險例外”條款,從識别到判定再到啟用的整個決策過程曆時不到48小時,快速穩定了市場情緒,防止了風險的外溢。

中央決定增發萬億國債

為支援災後恢複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中央決定增發1萬億元國債,随着相關項目敲定,這筆資金在12月開始陸續下達。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根據增發國債項目實施工作機制确定的項目和國債金額,商有關部門下達2023年增發國債第一批項目清單,近2900個項目。據此,财政部日前已下達第一批資金預算2379億元。

按照此前部署,今年四季度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資金中,今年安排使用5000億元,結轉2024年使用5000億元。這意味着今年底前或還将有2621億元國債資金将下達。

目前時點增發國債,具有多方面積極影響。一方面,中央加杠杆有必要、有空間,将有力拉動基建投資,釋放強烈穩增長信号。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目前穩增長的訴求驅動财政政策保持積極,但在地方财力不足,地方債務擴張受限的情況下,财政發力更多地需要依賴于中央财政,即通過中央政府部門加杠杆,彌補居民和企業部門加杠杆空間有限的情況。”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輔助地方化債。目前用于化解地方政府債務的特殊再融資債正密集發行,據國金證券統計,截至10月20日,有22地已發行或披露了特殊再融資債發行計劃,規模合計9438億元。

芒格離世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公告稱,當地時間11月28日上午,查理·芒格在加州一家醫院安詳地離世,享年99歲。伯克希爾CEO、股神巴菲特在聲明中表示:“沒有查理的靈感、智慧和參與,伯克希爾不可能達到今天的地位。”

1978年,芒格開始擔任伯克希爾副主席一職。在此後的45年裡,伯克希爾的市值從1000萬美元暴漲至近7500億美元(約合5萬多億元人民币),漲幅超過7.5萬倍。

芒格生于1924年1月1日,享年99歲。很遺憾的是,他沒有迎來100歲的生日。芒格有“行走的百科全書”、“幕後智囊”、“最後的秘密武器”等稱呼。

在全球投資圈的搭檔中,芒格和巴菲特可謂是神仙級的組合,絕對的黃金搭檔,相識60多年,芒格比巴菲特大7歲,二人都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長大,這裡也是伯克希爾公司的總部。

芒格這些年來長期在洛杉矶居住。他經常在洛杉矶與居住在奧馬哈的巴菲特通電話。即使他們無法聯系,巴菲特稱他也知道芒格會怎麼想。

多年來,芒格更像是巴菲特的參謀和顧問,并不直接參與公司日常事務。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下傳APP檢視更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