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眼新知 | “小包裹”映射“大經濟”,快遞業彰顯經濟發展活力與韌性

作者:藍鲸财經

“小包裹”映射“大經濟”。近年來,快遞業保持穩健增長勢頭,業務量實作從“年均百億”到“月均百億”的巨大跨越,網絡通達全球的快遞業已成為現代物流領域覆寫面最廣、綜合運輸方式應用最好、資訊化智能化水準最高、生産效率提升最快的代表性行業。

一、快遞行業綜述:三年突破1000億件凸顯消費市場持續向好發展

12月4日18時26分,随着一件由順豐速運承運的訂購鮮花從雲南昆明寄往四川成都,國家郵政局快遞大資料平台實時監測資料顯示,今年大陸第1200億件快件正式産生,至此大陸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200億件大關,再創曆史新高。

快遞又稱速遞或快運,是指物流企業(含貨運代理)通過自身的獨立網絡或以聯營合作(即聯網)的方式,将使用者委托的檔案或包裹,快捷而安全地從發件人送達收件人的門到門(手遞手)的新型運輸方式。

自2021年以來,大陸快遞年業務量連續三年突破1000億件,直至此次創紀錄地首次突破1200億件大關,凸顯出大陸快遞市場繁榮活躍、發展質效不斷提升,展示出中國消費市場持續向好的良好态勢,為穩中向好的中國經濟寫下生動注腳。

近年來,随着市場需求的快速提升以及快遞行業的高速發展,快遞業務量也在高速增長。2016-2021,大陸快遞業務量迅速增長,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長速度。2021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083.0億件,較2020年增長29.9%。2022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105.8億件,同比增長2.1%。

在新時代背景下,快遞産業作為新經濟、新服務、新業态的代表,目前正處于資訊化、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之難得的戰略發展機遇期,備受政策紅利支援,黨和政府及相關監管部門頒布了諸多政策。大陸最新釋出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中指出,要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等服務業,建構現代物流體系,加快推進服務業數字化。中國物流行業要重點着力于智慧物流的深化應用、物流供應鍊模式創新、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低碳物流等方面的建設,推動中國物流行業進入轉型更新新時期。

天眼查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快遞物流現存相關企業182.3萬餘家;其中,2023年1-11月,新增注冊相關企業23.6萬餘家,與2022年同比上漲26.3%;

從地域分布來看,江蘇以25.3萬餘家位列區域首位;廣東、山東分列二、三位,分别擁有20.8萬餘家以及16.8萬餘家;

從成立時間來看,49.4%的相關企業成立于1-5年内,成立于1年以内的相關企業占13.8%。

天眼新知 | “小包裹”映射“大經濟”,快遞業彰顯經濟發展活力與韌性

二、快遞行業發展驅動因素:政策支援 電商驅動 城鎮化加速 技術進步 共同造就快遞業蓬勃發展

快遞物流産業的發展與電商行業的崛起密不可分。随着電商平台的不斷增加和使用者數量的逐年增長,電商行業對快遞物流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為了滿足電商使用者的購物需求和提高使用者體驗,快遞物流行業需要不斷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務品質。而電商行業對快遞物流服務的需求也促進了快遞物流行業的發展。

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也是快遞物流行業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化程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網上購物,這使得快遞物流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居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也為快遞物流行業提供了更多的商機。

政府對快遞物流行業的支援和政策扶持也是該行業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來支援快遞物流行業的發展,包括稅收優惠、資金補貼、簡化審批流程等。這些政策為快遞物流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了該行業的快速發展。

技術進步和創新也是快遞物流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大資料、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在快遞物流行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這些技術的應用提高了快遞物流行業的效率和服務品質,同時也為該行業帶來了更多的商機和發展空間。

三、快遞行業産業鍊:一體化程序不斷加快 快遞行業建構“連結世界的橋梁”

随着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序不斷加快,快遞行業可以稱為“連結世界的橋梁”,在當今生産、經營和社會活動趨于高效率和快節奏的社會環境下,時間顯得尤為重要,快速傳遞需求也随之增長,為快遞行業提供了大量的資源。

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快遞行業也逐漸衍生出了自己的上下遊産業鍊。快遞行業的産業鍊上遊為産品包裝行業、貨運車輛、倉儲以及集裝箱,中遊行業主要為以快遞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如“四通一達”、順豐、京東、極兔等,下遊行業主要面向的是終端使用者,比如個人使用者、網絡電商、零售業以及批發商等。

快遞行業護城河主要源于“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表現為海外市場的高集中度。快遞需求在地理空間和貨量上高度離散化,是以需要建立大範圍軸輻式網絡,而且需要充足的件量和長期學習,機關成本才能接近行業領先水準。

四、快遞行業投融資:綜合物流、物流資訊化以及跨境物流,融資事件位居前列

中國快遞行業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關注和投資,投資方向主要集中在即時配送、快運、末端配送以及轉運中心建設。快遞企業重資産營運模式逐漸形成,服務能力與服務品質持續提升。醫藥、冷鍊、生鮮等高附加值服務逐漸成為行業新增長點,快遞企業主動滲透上下遊生産流通環節,為全産業鍊降本增效做出積極貢獻。

從融資事件的地域分布來看,上海、廣東以及浙江,三地融資事件位居前列,分别擁有29起、18起以及12起。這三個典型省市有着較多的共同點,上海與浙江,尊貴的“包郵區”,快遞企業無法不重視的區域,另外三省市制造業、外貿經濟均較為發達,尤其是跨境電商,企業出海的需求加大,快遞物流作為基礎實施,其作用不言而喻,衆多創業企業選擇落戶這三個地區就很“正常”了。

天眼新知 | “小包裹”映射“大經濟”,快遞業彰顯經濟發展活力與韌性

從融資事件的行業分布來看,綜合物流、物流資訊化以及跨境物流,位居前列,分别擁有19起、16起以及14起。從細分行業的分布也可看出,一方面是技術,資訊化與數字化推動着産業的變革,越來越的創業企業選擇以“人工智能、大資料”切入行業的發展,協助企業的業務轉型更新,另一方面,日趨競争激烈的國内市場讓更多地企業選擇“出海”發展,跨境業務逐漸成為熱點。

從投資機構的分布來看,紅杉資本中國、普洛斯GLP,兩家機構以5起位列第一;博裕資本、鼎晖投資、高瓴投資等知名機構以3起,位列其後;除上述機構,菜鳥網絡(阿裡巴巴)、中通快遞等産業資本也深入到初創企業的發展之中。

五、快遞行業專利分析:實用新型以2.2萬餘項位居第一

快遞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商品運輸、中轉、配送的重要角色,每天看到忙碌的快遞小哥在寫字樓,居民樓之間往返,造成了在多數人的感覺中快遞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純靠“人力資源”堆出來,殊不知,快遞業是非常前沿的科技行業,特别是随着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快遞業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

從專利類型分布來看,實用新型以2.2萬餘項位居第一;發明專利以1.5萬餘項位居第二,外觀設計以2000餘項位居第三。

從具體的專利類别來看,與人工智能技術有關的專利申請擁有近百項,比如:“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快遞分揀裝置”、“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物流包裹分揀系統”等具體的專利申請項目;另外,與快遞搬運、快遞倉儲有關的,基于機器人的專利申請擁有超1300項,比如:“一種靈活式智能物流分揀機器人”、“一種智慧物流用運作穩定的貨物分揀機器人”等諸多類型。

與此同時,電商迅猛發展,帶動了日常用品、服裝等輕型商品快遞業務占比逐年較大,AGV小車(包括分揀機器人等)已成為物流快遞分揀的流行趨勢,其中,涉及AGV小車的專利申請有近400項,諸如:“一種AGV室内倉儲物流導航定位系統和定位方法”、“一種基于Astar算法的跨海物流無人機路徑規劃方法”等類型。

六、快遞行業發展趨勢

搭建智慧供應鍊,推動産業更新。快遞營運由市場驅動轉向科技賦能。利用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實作全鍊路智能化管理和優化排程,提高營運效率和資源使用率,降低營運成本和環境影響。

快遞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打造新型業态。快遞企業與制造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提供定制化、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快遞企業通過提供倉儲、包裝、分揀、配送等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幫助制造企業降低庫存和物流成本,提高市場響應速度和客戶滿意度。

拓展新興市場,培育新增長點。快遞企業積極開拓同城、跨境和冷鍊快遞等新興市場,利用自身的網絡優勢和技術能力,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服務,滿足消費者對于生鮮、醫藥、奢侈品等高端商品的需求。快遞企業也通過與社群、農村、校園等場景的深度合作,拓展服務範圍和覆寫面,增加使用者粘性和忠誠度。

天眼查研究院認為,快遞業被稱為經濟發展與消費活力的“晴雨表”,國内快遞業的蓬勃發展,特别是屢創新高的亮眼資料,集中顯現出經濟發展的活力與韌性,快遞業對于建構全國統一大市場有着巨大的支撐和推動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