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烏、巴以兩場戰争,很多人反應過來:中美軍事潛力不是一個檔次

作者:雲頂尖尖

進入歲末,全球局勢依舊動蕩,東歐和中東的戰火,很有可能将延續到新的一年。

而我們在俄烏與巴以這兩場戰争中,也能學到一些道理。就像美國知名雜志《外交學者》指出的那樣:目前的這兩場沖突,給中國兩個大國提了一個醒:武器不僅通過技術優勢,而且通過可用性來取得勝利。

從武器應用的角度來研究這兩場戰争的話,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有意思的地方,甚至會推翻過去的一些結論。

首先便是,在強調“高精尖”的現代戰争中,武器的數量優勢同樣不可忽視。

俄烏、巴以兩場戰争,很多人反應過來:中美軍事潛力不是一個檔次

在俄烏戰争中,雙方的武器消耗量都極大,而烏克蘭隻得通過不斷向西方尋求援助,來維持戰線。而俄羅斯方面,則是搬出來很多封存已久的老坦克,進行重新維護然後投入戰場。比如說,俄羅斯就翻新了800輛T-62坦克。以現代戰争的眼光來看,T-62這種老古董完全不适合打仗,但事實确是,俄軍利用這些翻新的武器,穩住了戰場。

而在巴以戰場上,哈馬斯利用簡易的火箭彈來攻擊以色列,雖然說以色列擁有十分強大的防空系統,比如鐵穹防空飛彈,但面對數以萬計的火箭彈,以色列的防空力量也開始顯現疲态。

其次,簡單實用的武器,也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

像在俄烏戰場上,就有一款武器打出了名聲,它就是被稱為“空中小摩托”的天竺葵-2無人機。這種無人機構造簡單,功能也很單一,隻能作為自殺式武器,但勝在便宜,俄羅斯可以大規模量産,而也恰恰就是這樣的武器,成為烏克蘭與西方的惡魔。

俄烏、巴以兩場戰争,很多人反應過來:中美軍事潛力不是一個檔次

此外,在巴以戰場上,哈馬斯利用道地作為掩體,利用肩扛式火箭彈摧毀以色列坦克的戰績,也不少。簡單的武器如果能因地制宜,打敗更先進的武器,也并非神話。

另外最近,胡塞武器在紅海攪得西方不得安甯,靠得也隻是廉價無人機以及一些低成本的飛彈。

是以說,武器的技術雖然很重要,但說有技術就一定能勝利麼?上述的案例說明了,武器的可用性,才是勝利的關鍵。可用性包括了什麼呢?就是管夠、能打。

這一點,美國和中國最有發言權了。

俄烏、巴以兩場戰争,很多人反應過來:中美軍事潛力不是一個檔次

美國這邊,過去搞出過像瀕海戰鬥艦、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等技術上相當先進的武器,但是由于缺乏實用性,最終淪為了雞肋。

而中國最近十多年來,軍事力量快速成長,離不開我們對武器可用性的追求。中國的武器并不盲目地選擇堆科技,而是會結合目前實際需求來研發。比如說055大驅,是為了配合中國打造新一代航母戰鬥群。

另外,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工業國,在武器制造的效率上,是找不到對手的。中國就是第一大武器生産國,這也說明中美軍事潛力不是一個檔次,該怕的是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