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衫女到底是誰的女兒?不是楊過,你看她與謝遜是什麼關系就懂了

作者:耳東文史

常聽人說“無金庸,不武俠”,可金庸的故事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為何如此吸引人?其實諸如“文筆出色”“故事曲折”那都是基本操作,在筆者看來,金庸的優勢有二,其一是他的故事之間互有關聯,如此一來便有了一種史詩感;其二是他的故事有空間感,總給人一種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感覺。

若你無法了解這兩點,不妨看看《倚天屠龍記》中那黃衫女子的故事就明白了。

不過黃衫女到底是誰的孩子?

一、黃衫女子

《倚天屠龍記》的故事承接《神雕俠侶》,卻又不是直接延續《神雕俠侶》,金庸是将故事的主舞台設定在前作結束數十年之後,當年的前浪早已被後浪取代,不過書中還是出現了諸多與前作有關的人物,比如當年還是少年的張三豐,此時已是百歲老者。

黃衫女到底是誰的女兒?不是楊過,你看她與謝遜是什麼關系就懂了

(神雕俠侶劇照)

而其中最令人驚豔的,還要數黃衫女子,畢竟她可是前作主角楊過與小龍女的傳人。

事實上黃衫女的出現是毫無鋪墊的,她在原著第三十三回初登場時,給人一種眼前一亮之感,畢竟絕大多數讀《倚天屠龍記》的人都讀過《神雕俠侶》,看着古墓派的傳人登場,關于前作的回憶難免浮上心頭,不過黃衫女絕不僅僅隻是一個用于消費情懷的角色。

她在第一次登場時就幫張無忌解了丐幫之圍,她與史紅石一同點破了假史火龍的陰謀。

不過她登場時的排場卻讓人有些捉摸不透,因為那完全不像是古墓派的作風。

你且看原著描述:“瑤琴聲铮铮铮連響三下,忽見四名白衣少女分從東西檐上飄然落入庭中,每人手中都抱着一具瑤琴。這四具琴比尋常的七弦琴短了一半,窄了一半,但也七弦齊備。四名少女落下後分站庭中四方。跟着門外走進四名黑衣少女,每人手中各執一支黑色長箫,這箫卻比常見的洞箫長了一半。四名黑衣少女也分站四角……悠揚樂聲之中,緩步走進一個身披淡黃輕衫的女子,左手攜着一個十二三歲的女童。”

黃衫女到底是誰的女兒?不是楊過,你看她與謝遜是什麼關系就懂了

(黃衫女、張無忌劇照)

又是撫琴,又是吹箫,當年的小龍女登場時可沒這麼花裡胡哨,也正因為如此,黃衫女的身世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而她在屠獅大會上的一番操作,更是讓人看不明白。

二、多情大俠

如果說黃衫女子在丐幫登場是因為史紅石跑去古墓派求她幫忙,她才因為古墓派先輩與丐幫的交情而出手相助,那麼她在屠獅大會上出手則缺乏一個理由。

當時的情況是周芷若想對謝遜痛下殺手,張無忌又受制于三渡的金剛伏魔圈分身乏術,眼看謝遜要被殺時,黃衫女子出手了。

讓人摸不着頭腦的是她擊敗周芷若的招式竟是與周芷若一樣的九陰白骨爪,隻是她們二人對那武功的掌控程度卻是天差地别。

黃衫女到底是誰的女兒?不是楊過,你看她與謝遜是什麼關系就懂了

(黃衫女劇照)

書中隻道是:“張無忌回過頭去,見那黃衫女子和周芷若鬥得正緊。黃衫女子一雙空手,周芷若右手鞭,左手刀,卻兀自落于下風。黃衫女子的武功似乎與周芷若乃是一路,飄忽靈動,變幻無方,但舉手擡足之間卻正而不邪,如說周芷若形似鬼魅,黃衫女子便是态拟神仙。張無忌隻看得兩眼,已知黃衫女子有勝無敗。”

這裡便留下了一個疑問,那黃衫女子的《九陰真經》是誰教的?似乎王重陽在活死人墓中刻下的《九陰真經》并沒有包含這部分。

其次,她與那謝遜的對話也十分耐人尋味,那謝遜是誠心悔改了,可黃衫女子卻頗為不屑,她說到:“金毛獅王悔改得好快啊!”

黃衫女到底是誰的女兒?不是楊過,你看她與謝遜是什麼關系就懂了

(謝遜劇照)

謝遜并沒有對她的諷刺給出回應,可以了解為謝遜确實是問心有愧,無力反駁,也可以了解為謝遜已經看透紅塵。

若是前者,那麼謝遜與黃衫女的關系或許不簡單,不賣關子,按輩分,謝遜可能要叫黃衫女一聲師妹,因為他們二人都與陽頂天有關。

三、魔頭之後

謝遜是陽頂天欽定的接班人,不過那與黃衫女有什麼關系?就因為她極有可能是陽頂天的女兒。

而陽頂天則是楊過的兒子,這一點從連載版中的他名叫“楊破天”也能看出來,他極有可能是楊過安插在明教的棋子。

多數人可能忽略了,當初郭靖夫婦制定倚天屠龍計劃的時候不止有他們夫妻以及郭襄、郭破虜知曉這秘密,要知道那用以熔鑄刀劍的材料都是楊過提供的玄鐵劍、君子劍以及淑女劍,楊過也一定知道倚天屠龍計劃。

而郭靖夫婦心中也清楚,光憑郭襄、郭破虜也未必能保證倚天屠龍計劃順利的進行下去,他們或許還會留下一層保險,也就是将《九陰真經》與《武穆遺書》各複刻一本,繼而交給楊過,由古墓派傳承下去,這就解釋了為何古墓派傳人黃衫女子懂得《九陰真經》中的招數,并且從她對九陰白骨爪的掌控程度來看,絕非一朝一夕修煉所得,她是早已對那秘籍中的武功爛熟于胸,她是直接持有那秘籍的。

至于陽頂天為何會成為明教教主,多半也是楊過安排的。

黃衫女到底是誰的女兒?不是楊過,你看她與謝遜是什麼關系就懂了

(陽頂天劇照)

郭靖夫婦是在明面上抗擊蒙古,而楊過則在暗地裡與蒙古人較勁,他知道,憑自己的能力難敵蒙古的千軍萬馬,若有明教那幫狂人相助,或許就能發揮奇效。

原著中的明教原本就是一幫惡人,還是陽頂天入主明教之後,他們才變成了抗元的義士。

如果這層關系成立,也解釋了為何張三豐不親自征讨明教的原因,那是因為他的立場是抗元的,同時那陽教主也是他師父楊過的兒子,他要給師父幾分薄面。

黃衫女的身世若是這般,書中那些看似不合理的情節就都解釋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