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記話發展 | “近”享便利服務,“圈”出美好生活

作者:縱相新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滿意不滿意、生活友善不友善,是重要評判标準。”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再次強調,要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城市建設和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打通服務群衆的“最後一公裡”。

2.22平方公裡,10.98萬常住人口,宜川路街道是普陀區居住人口密度最高的街道,約為中心城區的2倍。40.6%老齡化率,交通割裂造成南北片區公共服務資源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較為突出。

圍繞摸清家底、問需于民、求計于民,通過線上發放問卷1864份、12345市民熱線收集資訊,線下開展座談、實地走訪,結合區委、區政府“15分鐘社群生活圈”建設要求,街道重點思考拟通過盤整各方資源,進一步補齊社群綜合服務設施短闆,提升整體多元氛圍,讓老百姓在“15分鐘”步行半徑内點亮生活中的“小确幸”,“近”享便利服務,“圈”出美好生活。

打造蘇河明珠

建設半馬蘇河驿站·蘇河1690黨群服務中心

通過設立綜合服務視窗、社群衛生服務站、社群食堂、蘇河長廊等功能,補足南片區民生需求短闆,在滿足市民遊客就餐、醫療、文體活動等服務需求的基礎上,通過室内展館講述蘇河百年變遷曆程,縱覽半馬蘇河建設成效。同時,打造4條社群治理核心參觀路線,全面展示黨建引領下的超大型社群治理成果。

書記話發展 | “近”享便利服務,“圈”出美好生活

“半馬蘇河驿站·蘇河1690黨群服務中心”效果圖

營“市”造“井”

繪制街道“市井”精彩生活圈

在現有蘇河兩灣七彩秀帶的基礎上,進一步将優質服務與空間向北側拓展建設美麗街區,通過南營市,北造井,繪制宜川“市、井”兩大精彩生活圈。交通路以南,以商營市,形成一縱一橫一帶的生活圈結構,重點打造中山北路、中潭路、石泉東路三條活力商業街道。交通路以北,街巷造井,形成兩縱兩橫的生活圈結構,打造洛川路、骊山路、宜川路、華陰路四條各具特點的美麗街區。

書記話發展 | “近”享便利服務,“圈”出美好生活

宜川路街道“市井”生活圈規劃圖

建設“泰山人民坊”

暢享社群慢行步道

打破傳統小區圍牆壁壘,盤活社群公共資源,對人字形的泰山支路沿線功能布局、綠化場景和基礎設施規劃進行更新,形成貫穿三個小區“社群慢行步道”。打造街心花園,對3個出入口進行門頭改造,将曆史文化傳承與老小區特有的生活氣息融入改造細節,建設充滿煙火氣息的宜川高“顔值”片區。

書記話發展 | “近”享便利服務,“圈”出美好生活

“泰山人民坊”設計功能和設計理念

多元融合

建設共治共享社群

深化“同心丈量宜起靠譜”黨建聯盟和黨建品牌建設,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凝聚發展強大合力,解決百姓急難愁盼的重要載體,實作“攜手零距離,共畫同心圓”。創新“一站式家門口”服務體系探索,打造宜馨法苑靠譜解紛中心2.0版本,優化信訪心理疏導、人民建議征集等功能,不斷提高街道“家門口”信訪服務指數,建構融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于一體的多元化解格局。持續講好宜川故事,充分發揮以紙質報刊、公衆号、視訊号、直播間為載體的融媒體宣傳矩陣作用,開拓以網絡直播為亮點的新聞宣傳新模式,開展有特色亮點的宣傳報道,進一步傳播好宜川聲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