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印度的駱駝:中國企業如何走過沙漠地帶

印度的駱駝:中國企業如何走過沙漠地帶

若無意外,印度會崛起為重要的汽車、數位制造中心和市場;應無例外,中國公司在這一趨勢中的挑戰會遠超其他經濟體企業,可有良策?

文/智物

《智物》曾經設想過一個可能性,印度市場是否會出現一個類似“中國雅虎”的模式?

在本土市場監管者強管制的前提下,在本土市場競争者出現絕對獨角獸,肯定要比外方資本表現更好的情況下。雅虎及其投資人,選擇将中國雅虎資産全盤交給阿裡巴巴,并且追加投資給阿裡巴巴,換取了阿裡巴巴單一大股東的地位。

後來的程序衆人皆知,當谷歌門神Marissa成為雅虎全球CEO的時候,雅虎最重要的資産變成了所持的阿裡巴巴的股份。

雅虎中國資産,是全部交易當中最不重要的一部分,很快被阿裡巴巴關閉。

《智物》曾經跟随一個團隊在雅虎中國北京的辦公室裡短暫上班,當時辦公室環境仍能看到這家網際網路早期巨頭的影子,辦公室當中還有雅虎當年标志性的紫紅色油漆和Logo。

有人曾經講述過,雅虎的所謂的大資料技術曾經幫助過阿裡巴巴的電商系統,如今想來,應該并不可靠。

印度的駱駝:中國企業如何走過沙漠地帶

印度困境也是中國企業加速海外布局的契機

這個方案如今是否适合困境中,進退兩難的中國安卓大廠?小米、vivo、OPPO?

《智物》曾經和某位全球投行的亞太區負責人聊到過這個思路,從其專業角度來看,或許分拆印度業務,将這些安卓大廠的印度資産在香港、新加坡、孟買上市,是一個可以值得讨論、試驗的方案。

印度市場成為全球新的制造業中心,伴随制造業産業勞工群體崛起,固定可支配收入人群越來越多,所謂中産階級消費能力也将繼續擴大,必然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消費市場。而印度社會制度相對穩定,市場化制度也許會逐漸發展、确立,并鞏固。

印度市場可以成為中國企業家群體真正變成一個全球化企業的試驗田和練兵場,擺脫國内市場過于内卷的現實窘境,而且,事實上印度資本市場過去數年的表現,好于美國市場。這也許是一個值得重注的方案。

後來,他出任了某廠的一個特殊職務。但是,似乎這一方案并無下文。

時隔一年多之後,小米在印度的僵局還在繼續,被印度ED罰沒的資金仍無下文,小米表示繼續聲索,但是,現在看不到雙方妥協的機會和路徑。

新的苦主是vivo。幾個月之前,vivo幾位公司員工被印度政府無理逮捕。12月24日,路透社最新報道又有兩位vivo印度高管被印度執法機構ED逮捕。

案情與兩年前的印度華為、印度小米類似,無非是指責中國廠商利用跨國晶片采購等交易,做大印度市場的成本,進而轉移利潤。

這是所有跨國公司曾經在印度市場經曆的噩夢,關鍵是至今無解。

門外的蘋果、富士康等正在湧入,而已在印度市場投入10數年的vivo、OPPO,卻無脫身之計。2023年,此前和印度市場相處良好的聯想集團,也未幸免,開始遭遇印度政府的無理糾纏。

vivo其實是中國企業當中在印度本土化相對深入,制造業本土投資相對較大的中國企業。如今的問題是,随着小米印度受挫,三星近年頹勢已現,表現乏力。

vivo已經成長為印度市場的佼佼者,2023年第一季度,vivo印度份額排名在三星身後,随後幾個月中,有報道提到,vivo一度超越了三星,成為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新王者。

vivo成為印度有關部門眼中的審校的重點應也不例外。

終局會是什麼?曾經有媒體報道稱,印度方面希望中國企業任命印度籍高管為印度資産的主要負責人,同時,引入相應的印度國有、民營企業作為其業務的股東。

這一幕好像似曾相識。問題是,如果照此辦理,是否就一勞永逸?印度業務和中國母體在研發、品牌等等方面成本,經營的切割和聯系,恐怕無法計算清楚。

見多識廣的華為高管曾經私下表述過,對印度市場的失望,認為其進展太慢。習慣了某些市場神奇成長的中國企業家,或許應該認識到,效率的雙刃劍。

《經濟學人》雜志提到過另外一個思路,過去10年,印度市場曾經出現過一批所謂的網際網路獨角獸,比如電商、支付領域,中美的網際網路巨頭曾經在這些公司身上投入巨資。

但是,這些公司表現并不十分理想。《經濟學人》引述的數字稱,印度市場的獨角獸們表現不佳,Byju‘s的估值一年之内從220億美元跌到了51億美元,Oyo的估值下調四分之三,跌至27億美元,仍然無法確定順利上市。

2022年以來,印度初創公司已經裁員3萬多人。投資者開始擔心,這些印度獨角獸永遠無法盈利。

但是,亮色和希望在于,一些看似乏味、利潤不高的企業,卻開始慢慢盈利,并且持續發展。比如,電商企業Zerodha、軟體公司Zoho,以及類似印度的58同城的InfoEdge。

該刊稱其為,印度的駱駝,雖非獨角獸,但是卻更可持續,而且效率很高。印度小米、印度vivo,有機會變成這樣的企業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