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戰争速決戰之典範,三萬人大破五十六萬,彭城之戰有何奧妙?

作者:削桐作琴
古代戰争速決戰之典範,三萬人大破五十六萬,彭城之戰有何奧妙?

彭城之戰,發生在楚漢之争初期,彼時的項羽勇猛無比,率領三萬精兵大破劉邦的五十六萬士卒。

按照史記中所記載的楚軍三萬對漢軍五十六萬,在項羽的率領下兩次斬殺漢軍二十多萬,在冷兵器時代,這樣的戰果當真是輝煌無比。

古代戰争速決戰之典範,三萬人大破五十六萬,彭城之戰有何奧妙?

但仔細想象,兩軍人數比接近1:20,漢軍戰死二十多萬,也就是說平均每個楚軍要殺7個漢軍,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楚軍不可能人人都是悍勇,漢軍也不是人人草包。

是以彭城之戰肯定還有其他的奧秘,才造成了漢軍慘敗的現象,那麼,漢軍究竟是怎麼傷亡二十萬的?

古代戰争速決戰之典範,三萬人大破五十六萬,彭城之戰有何奧妙?

衆所周知,秦朝末期,農民起義大爆發,各地紛紛響應,其中六國貴族的反抗最為激烈,各王族後裔紛紛稱王,宣布複國。

于此同時,遠在沛縣的劉邦也已經起義成功,率領三千人馬,自稱沛公,但此時的劉邦沒有起兵之名,而且實力較為弱小,于是他便率領部下投奔了項梁。

古代戰争速決戰之典範,三萬人大破五十六萬,彭城之戰有何奧妙?

此時的項梁也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沛公能成為以後楚國稱霸路上最大的絆腳石,而且親手覆滅了楚霸王項羽。

投奔項梁後,劉邦猥瑣發育,此時其他國家的王族已經自立為王,項梁這邊為了占據大義,也擁立了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

古代戰争速決戰之典範,三萬人大破五十六萬,彭城之戰有何奧妙?

在西行伐秦之前,熊心和各将領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此時無論如何都看不出來,劉邦這個比較弱小的勢力,會先進入關中。

當時無論是其他諸侯王,還是在巨鹿之戰大敗秦軍,一戰成名的項羽,都比劉邦更有機會先入關中封王。

古代戰争速決戰之典範,三萬人大破五十六萬,彭城之戰有何奧妙?

但偏偏就是劉邦不管不顧,直取關中接受了秦朝的投降,得到了這個封王的機會,這樣的結果顯然不是其他人能接受的,尤其是項羽。

于是項羽便詢問懷王熊心,希望熊心能出面廢除當時的約定,這樣大家都能接受,但熊心卻簡單回複了兩個字:如約。

古代戰争速決戰之典範,三萬人大破五十六萬,彭城之戰有何奧妙?

沒辦法項羽也隻能照做,但項羽破滅秦軍四十萬,現在卻讓劉邦一個“小人物”奪走了勝利果實,這肯定不能忍,于是項羽就讓部下英布去消滅劉邦。

劉邦的軍隊不到十萬,肯定打不過項羽,于是隻能假意投降,表示歸順項羽,進而在必死的鴻門宴上逃過一劫。

古代戰争速決戰之典範,三萬人大破五十六萬,彭城之戰有何奧妙?

不料劫後重生的劉邦,已經下定決心要讨伐項羽。

這時候的項羽勢大,在公元前206年于戲亭分封諸王,為了防止諸王做大,項羽将很多封地重新做了劃分,諸侯王分了很多,也為以後埋下了隐患。

而且先前熊心不聽項羽的意見,堅持封劉邦為關中王,讓項羽心生怨恨,于是項羽就命手下将熊心秘密殺死,給了劉邦等諸侯起兵的理由。

古代戰争速決戰之典範,三萬人大破五十六萬,彭城之戰有何奧妙?

但此時項羽兵強馬壯,劉邦也不敢輕易觸黴頭,于是就暗中發展,籠絡了韓信等名将,還趁機攻伐了章邯等秦朝降将,徹底占領了原來秦國的疆域。

與此同時項羽也陷入了困局,齊國封地上,前齊相田榮起兵謀事,實際上田榮是很有能力的一個人,當時項羽封王時卻沒有他的份兒。

手上握有重兵,自身也很有謀略,田榮肯定不服,于是他自立為王,開始攻伐其他的齊國諸侯,幾個月之内,田榮幾乎占領了整個齊國。

古代戰争速決戰之典範,三萬人大破五十六萬,彭城之戰有何奧妙?

項羽沒辦法,隻能率兵前去齊國對付田榮,實際上這個時候,項羽已經知道劉邦也在起事,但兩邊無法兼顧,加上這個時候張良給項羽寫了一封信,信中說田榮要和趙國聯手。

項羽知道後,直接帶兵去了齊國,這就給了劉邦機會,劉邦開始籠絡其他國家,準備一塊抗擊楚國。

這時候其他諸侯國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也在不斷打仗,但大部分都願意和劉邦一塊伐楚。

古代戰争速決戰之典範,三萬人大破五十六萬,彭城之戰有何奧妙?

公元前206年9月,劉邦找了個借口,聲稱要去接自己的家眷,派遣手下帶領數千兵力,試探着向楚國進攻,但被項羽派兵攔下。

此時劉邦謹慎的性格就展現了出來,暫時放棄了伐楚。

在之後,劉邦開始攻克其他小國家,鞏固後方,不多久就收服了魏王、殷王等人,軍事實力極度膨脹。

古代戰争速決戰之典範,三萬人大破五十六萬,彭城之戰有何奧妙?

公元前205年4月,劉邦集結了多路諸侯的聯軍,總算有了底氣和項羽一較高下,于是他率領各路諸侯共五十六萬軍隊,浩浩蕩蕩殺向項羽的地盤。

此時的項羽還被拖在齊國的泥沼中無法自拔,不曾想自己的老巢彭城卻被偷襲了,等他想帶大兵回援時,彭城已經被占領。

古代戰争速決戰之典範,三萬人大破五十六萬,彭城之戰有何奧妙?

接下來,項羽如果一意孤行,讓大軍回彭城攻打劉邦,自己必定陷入腹背受敵的局面,可以說情勢極為危險。

但不得不說,項羽真是世間罕見的勇武之将,在這個時刻,項羽可以說孤立無援,但他還是相信自己的實力,決定兩面開戰。

古代戰争速決戰之典範,三萬人大破五十六萬,彭城之戰有何奧妙?

一方面讓其他手下繼續攻打齊國,另一方面自己率領三萬精兵南下,迅速攻擊劉邦聯軍的後方,作為沒有根基補給的孤軍,項羽隻能速戰速決。

而他也卻是打出了一場精彩的閃電戰,在魯瑕丘和樊哙遭遇後,項羽采取包圍閃擊的戰術,利用夜色的掩護埋伏,在拂曉時分,從西面進攻漢軍側翼。

面對項羽的突然襲擊,漢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憑借着霸王的威名,加之項羽部下全是精銳,對上劉邦的諸侯聯軍可以說是砍瓜切菜,還沒打多久,聯軍就自己亂了。

古代戰争速決戰之典範,三萬人大破五十六萬,彭城之戰有何奧妙?

這一戰,項羽在彭城附近斬殺了劉邦聯軍将近十萬人,大大提升了士氣,這時的劉邦還在城裡開慶功會。

聽說項羽精銳殺來,隻能慌忙抵抗,但聯軍士氣已經崩潰,加上項羽帶來的全是騎兵,一番沖鋒之下,步兵根本抵擋不住,到了中午,劉邦的聯軍就已經崩潰,劉邦也隻能敗逃。

而在項羽的追擊下,漢軍又被殲滅了數十萬,但大部分都是自己落入水中淹死的,還有慌亂之下互相踩踏而死,這才造成三萬大破五十六萬的奇迹。

古代戰争速決戰之典範,三萬人大破五十六萬,彭城之戰有何奧妙?

彭城之戰過後,漢軍大敗,許多倒向劉邦的諸侯又轉投項羽,而劉邦再也不敢小看項羽,于是轟轟烈烈的楚漢之争開始了。

最後的結果我們已經得知,劉邦在步步為營之下,于垓下大敗項羽,赢得了天下,是以說自古争天下,不僅要勇武,謀略亦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