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貫中有時也不嚴謹,《三國演義》中常識性錯誤,古人為何沒發現

作者:胡一舸南遊
羅貫中有時也不嚴謹,《三國演義》中常識性錯誤,古人為何沒發現

前言

在中國四大名著可謂是深入人心,不管是哪一部都有無數追捧者。其中《三國演義》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一部著作。

羅貫中有時也不嚴謹,《三國演義》中常識性錯誤,古人為何沒發現

羅貫中先生妙筆生花,将一幅三分天下的曆史畫卷展現在世人面前。英雄與英雄的搏殺,謀士與謀士的較量,書中故事跌宕起伏,各個引人入勝。

羅貫中有時也不嚴謹,《三國演義》中常識性錯誤,古人為何沒發現

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羅貫中老先生在創作《三國演義》的時候也會有一些常識性錯誤,這其中還涉及到小說中的經典情節。

關羽“過五關斬六将”繞了一大圈

關羽是《三國演義》中被羅貫中先生,濃墨重彩的主要角色,過五關斬六将,人盡皆知。關羽在曹操麾下時,受到曹操厚待。

羅貫中有時也不嚴謹,《三國演義》中常識性錯誤,古人為何沒發現

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甚至将赤兔馬都送給了關羽,還封他為漢壽亭侯。

但是,當關羽得知劉備下落後,依舊抛下這些榮華富貴,離開曹操動身前去投奔劉備。

羅貫中有時也不嚴謹,《三國演義》中常識性錯誤,古人為何沒發現

按理說,關羽離開曹魏都城許都後(今許昌),明明可以選擇一路北上就可以抵達黃河渡口,渡河後就抵達了劉備的所在地河北。

但關二爺并沒有這樣走,他從許昌西北方向走,經過東嶺、洛陽,然後再往東北方向走,經過汜水關、荥陽等地。

羅貫中有時也不嚴謹,《三國演義》中常識性錯誤,古人為何沒發現

繞了一大圈,多走了好幾百公裡後後才與劉備相見。難道是為了多砍曹操幾名大将?羅貫中老先生并沒有在《三國演義》中給出大家答案。

劉備讨荊南四郡

劉備奪取荊州、南郡和襄陽後,為了擴張勢力,決定南下奪取荊南四郡。

蜀漢将領們各顯神通:關羽攻長沙;張飛奪武陵;孔明取零陵;趙雲得貴陽,攻城掠地的方法各不相同。

羅貫中有時也不嚴謹,《三國演義》中常識性錯誤,古人為何沒發現

整篇内容跌宕起伏,情節扣人心弦,使讀者大呼過瘾!故事确實精彩,但是如果按照小說裡的出兵順序根本不可能,除非劉備的隊伍可以“空降”,或者可以直接“傳送”過去。

羅貫中有時也不嚴謹,《三國演義》中常識性錯誤,古人為何沒發現

在地理位置上,劉備從江陵出發想要攻打荊南四郡,正常的進攻路線應該是先攻武陵,在奪長沙,然後南下攻取桂陽和零陵。

可是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老先生讓劉備直接突破武陵和長沙的防線,空降到最南處的零陵,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是州?還是城?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很多故事情節都是從争奪城池展開的。然而三國時期行政體系還是沿用東漢制,天下分為十三個州,包含一個司隸校尉部。

羅貫中有時也不嚴謹,《三國演義》中常識性錯誤,古人為何沒發現

這些州大緻相當于現在中國的省份,并不是某一座城市。而且這十二個州分别都有一個郡治地,和現如今的省會類似。

比如三國中,徐州的郡治在地在下邳,荊州的郡治地在江陵。羅貫中老先生經常會把某個洲,當成某個城市。

羅貫中有時也不嚴謹,《三國演義》中常識性錯誤,古人為何沒發現

如“關羽大意失荊州”、“來使會徐州,入城見陶謙”、“劉、關,張領數十騎來到徐州”這些地名并非是某些城市,而是行政大區的稱呼,也就是省份。

羅貫中有時也不嚴謹,《三國演義》中常識性錯誤,古人為何沒發現

那麼羅貫中老先生為什麼會犯這樣簡單的錯誤呢?

錯誤背後的真相

其實這不能怪羅貫中老先生,因為對古人來講,他們學習天文、地理的管道非常有限。隻有統治階級内部的少數人才有研究天文、地理的資格。

羅貫中有時也不嚴謹,《三國演義》中常識性錯誤,古人為何沒發現

如果被發現擅自研究、學習的話,将會受到嚴重的刑罰,是以古人對這些知識往往都是道聽途說,憑空想象。

大陸古代還奉行編戶齊民制,通過戶籍的手段,将一片百姓固定在這片地方。不僅如此,統治者還不願百姓到處亂跑,如果要離開這片地區,需要帶上“節”和“傳”。

羅貫中有時也不嚴謹,《三國演義》中常識性錯誤,古人為何沒發現

“節”就是古人的身份證,用竹闆制成,上邊刻有持節人姓名、家庭位址等。“傳”是官府各地政府發放,上面記錄了出行之人要前往的位址、攜帶的物資等等。

羅貫中有時也不嚴謹,《三國演義》中常識性錯誤,古人為何沒發現

這些措施都是為了防止産生“流民”。在古代離開家鄉的人叫作流民,對于統治者來說,流民會影響國家統治的安全。

羅貫中有時也不嚴謹,《三國演義》中常識性錯誤,古人為何沒發現

這一系列的手段,導緻古代大部分百姓一輩子都不曾離開過村子。如果誰有幸出過村子,不管是去哪裡,都會被大家稱之為“見過大世面”。

古人的頭腦裡的“天馬行空”

在這樣的環境下,古人在撰寫小說的時候,不是借鑒曆史,就是随口杜撰。例如西遊記中的地名“花果山”、“烏雞國”,“紫朱國”等等。

羅貫中有時也不嚴謹,《三國演義》中常識性錯誤,古人為何沒發現

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講,在國中時就已經學習了地理知識。甚至我們還可以花十塊錢左右,購買一張高精度的地圖。

可是,對于古人來說即便是有錢他們也未必能買到地圖。就算是運氣好得到了一張地圖,想要走出自己歸屬的這片區域也是十分困難。

羅貫中有時也不嚴謹,《三國演義》中常識性錯誤,古人為何沒發現

甚至将地圖收藏起來也有風險,如果收藏的地圖被發現,搞不好還會被視為謀反被抓起來,嚴重的還會受到“淩遲”這樣的刑罰。

是以,在古代壓根就沒有讀者,能發現書中的錯誤,是以才讓這些謬誤一直流傳至今。

結語

如今,九年義務教育已經基本普及,平等化的社會福利,每個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羅貫中有時也不嚴謹,《三國演義》中常識性錯誤,古人為何沒發現

這也使我們隻要稍加思索,就會發現《三國演義》中的錯誤,這些錯誤不能單純的都怪在羅貫中老先生身上。

羅貫中有時也不嚴謹,《三國演義》中常識性錯誤,古人為何沒發現

當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也許《三國演義》有些瑕疵,但絲毫不會影響它成為大陸的四大名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