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胡塞一句話,美西方分了家,光腳的小部隊,成了撬動局勢的新杠杆

作者:劍哥的思政課

敢明着說美國不要臉的,敢指着美國的船說要打的,胡塞武裝是第一家。

這幾天,美國打着所謂“保護紅海船隻”的名号,開始拉幫結派,試圖在紅海耍耍自己“世界第一大強國”的威風。結果軍隊還沒湊起來,就被這個光腳上陣的胡塞武裝給“吓”散了。

胡塞一句話,美西方分了家,光腳的小部隊,成了撬動局勢的新杠杆

(胡塞武裝)

日前,針對美國所謂的“繁榮守護者”國際行動,胡塞武裝上司人表示,就算是美國動員了整個世界,隻要以色列沒有停火,胡塞武裝就不會停止劫持行動。并且他還對所有參與美方行動的國家發出了警告,稱隻要是對胡塞采取行動的國家,其船隻都将受到該組織的攻擊。

對于其他國家的船隻,胡塞武裝方面則是給出建議,稱隻要不僞造國籍,懸挂好本國的國旗航行就能避免襲擊,但是要注意不能駛向以色列港口。

胡塞武裝這一番話,也直接讓美西方“分了家”。

法國方面立刻表示,法國的行動是受法國指揮的,旨在確定法國船隻在紅海地區的安全航行;意大利也稱,意大利海軍前往紅海的行為,是應意大利航運公司要求展開的,并不是和美方的聯合行動;西班牙更是直接表示,不會單獨參與美方的行動;荷蘭和挪威,則隻派了一些參謀人員過去。

胡塞武裝這一次,可真是小部隊立了大功,并且這個功,還有可能成為撬動中東局勢的新杠杆。

胡塞一句話,美西方分了家,光腳的小部隊,成了撬動局勢的新杠杆

(美國要組建多國部隊保護過境紅海的船隻)

首先,美國之是以要組建所謂的“多國部隊”,保護過境船隻通行是借口,實際上是想在巴以問題上,将更多的國家拖到自家陣營當中去。如今美國偏袒以色列,已經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事實了,是以若美國單獨出手,就會被認為是幫以色列清掃障礙。但若能把多個國家拖進來,美方就能把責任給攤出去。

但經此一事之後,西方國家在巴以問題上就會更加謹慎,并且未來西方會不會支援以色列,也将成為一個是否會受到武裝攻擊的一大名額。

其次,胡塞武裝把控的紅海,是各國航運的主要通道,每年約有1.8萬艘船通過,其中西歐地區的石油,70%都來自這裡。目前由于胡塞武裝的行動,各大航運公司紛紛宣布停運,隻剩下了少數宣布繞行好望角,這就導緻集裝箱運輸的成本飙升,而這樣一來油價也将跟着上漲,能源成本上升後,将會直接影響各國利益,那麼感受到痛的美歐各國,将重新将關注點放到巴以問題上,到時候巴以問題的解決,将迎來新的拐點。

總之可以說,胡塞武裝這一招,有效扼住了美歐的咽喉。

如今巴以沖突爆發也有兩個月了,各國雖然都在為解決問題而努力,提供的人道主義援助也沒有斷,但是直接站出來硬剛的,胡塞武裝是第一家。那麼這個揚言要打美軍的胡塞武裝,到底有多牛呢?

首先我們看看胡塞武裝怎麼來的。胡塞這個名字,源于葉門山區的一個古老部落,這個部落宗教信仰和習俗都比較傳統,和追求世俗化的葉門政府關系不和睦,加上葉門政府能力不行,于是阿拉伯之春的時候,葉門人怨念大爆發,葉門内戰就此打響。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和胡塞部落有相同信仰的人,就團結在了胡塞旗下,建立了反政府武裝。

胡塞一句話,美西方分了家,光腳的小部隊,成了撬動局勢的新杠杆

(胡塞武裝發言人穿拖鞋下班)

雖說身處阿拉伯世界,但是葉門卻是世界上最窮的一個國家,這種出身就決定了胡塞武裝的家底好不到哪兒去,起兵之初軍隊甚至沒有統一制服,士兵訓練都穿着涼鞋,槍支器械都是萬國牌,在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後現在才有所改善,至少頭盔制服都有了,槍支也統一了,但是高科技的先進武器,對他們來說還是奢侈品。

就在幾天前,胡塞武裝軍事發言人在一場集會上演講完之後,還被拍到穿着拖鞋,坐着摩托下班回家,是以可以肯定的是,這個組織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光腳組織”。

但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雖然先進武器少,但“拳打大國”的事情,對于胡塞武裝來說就是家常便飯。

2016年的時候,胡塞武裝向沙特軍事基地發射飛彈,炸死了10名沙特士兵,此後胡塞便開啟了對沙特的打卡式襲擊,隔三岔五就往沙特丢幾顆飛彈,不僅炸軍營,還炸機場、煉油廠、甚至在沙特高層開會的時候,還給沙特王宮發射了飛彈。此外,阿聯酋的城區、輪船,美國的軍艦,胡塞都打過。可以這樣說,隻要是在胡塞射程之内的對手,胡塞沒有一個放過的。

在這種背景下,胡塞武裝還陸續在軍事領域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比如說21世紀擊沉軍艦數量最多,擊毀坦克、裝甲車等重裝備數量最多,實戰中發射彈道飛彈最多,以及首次擊落F-15戰鬥機等。

胡塞一句話,美西方分了家,光腳的小部隊,成了撬動局勢的新杠杆

(葉門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

而胡塞武裝之是以這麼“虎”,也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葉門人骨子裡,就有很強烈的抵抗基因。葉門這個國家雖然不大,但是南北沖突不小,當下教派格局主要是“北什葉,南遜尼”,胡塞武裝就是活躍在北部的什葉派反政府武裝力量。

曆史回溯表明,縱使遭受強權王朝的統治,葉門北部一直維護着相當程度的自主權。在19世紀中葉,欲将北葉門納入版圖、取消部落首領權限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就企圖征服這一地區。盡管面上順從,但當地部落卻暗中策劃了諸多反抗行動。

比如部落首領約定交替起義,來對抗帝國影響力。為了安撫作亂的部落,帝國就不得不授予官職和金錢。而一旦帝國軍隊出征鎮壓,各部落就會互相掩護,利用地形優勢打擊後撤退,使帝國軍隊難以徹底平定叛亂。

這種頻繁的叛亂嚴重消耗了奧斯曼帝國的體力,大幅降低了其對該地區的控制力。1904年至1911年間,為壓制北葉門的不斷起義,奧斯曼帝國每年沉重損失超過一萬名士兵及五十萬英鎊。終至1911年,奧斯曼帝國與伊瑪目葉海亞簽訂條約,正式承認了葉門北部山區的高度自治狀态。是以,曆史經驗讓葉門人認為,隻要反抗,就一定會有收獲和成果。

胡塞一句話,美西方分了家,光腳的小部隊,成了撬動局勢的新杠杆

(胡塞與沙特會談)

二就是胡塞武裝想通過軍事力量,來赢得政治地位。

我們都知道,在中方調和前,伊朗和沙特是存在很深的沖突的,而葉門此前的政府又是親沙特的,是以若伊朗想在沙特身邊埋顆雷,反政府的胡塞組織就是一個很好的人選。是以這才會出現上面我們所說的,胡塞武裝打卡式襲擊沙特的各種案例。

但随着今年沙特和伊朗握手言和,沙特和胡塞武裝的關系也出現了轉變,雙方也開始坐下來進行和平談判,胡塞武裝對沙特的飛彈襲擊迅速減少,這實際上也就宣告了胡塞武裝在中東站穩了腳跟。

對于所有的中東國家來說,一個軍事實力強大,但是經濟發展落後的地方,就是一個會随時并且反複爆炸的定時炸彈。是以,強大的軍事力量,就是胡塞武裝手中唯一的籌碼,之後随着随着抵抗之弧的不斷壯大,胡塞組織要追求的,就是在中東地區獲得與其軍事實力相比對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利益。

總之,胡塞武裝急着出手,表面看似出人意料,實際上背後是存在更深層次的戰略考量的,但無論如何,胡塞武裝的出發點和行動,都要比虛僞的美西方正義得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