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說:“婚姻大事,非同兒戲。”
結婚,不僅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還有可能改變一個家庭的運氣。
“好女人旺三代”,這句話,不僅要牢記,還要用實際行動去實作。
問題是,什麼樣的女人,變成了媳婦,就能讓家庭興旺發達呢?
事實證明,以下幾種兒媳,是婆家最大的貴人,婆家人一定不要錯過。
01
重視教育的“讀書人”,是家庭的“慧根”。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類似的道理,人人皆知,可是很多父母,隻是告訴子女“一定要努力讀書”,卻不會引導孩子讀書。
重視教育,不是停留在口頭上,也不是逼着孩子去讀書,而是循序漸進地去誘導。
兒媳,也是孩子的母親,承擔了相夫教子的責任,其讀書的方法,就是孩子增長智慧的根本所在。
光緒皇帝的妻子隆裕皇後,雖然在她手上弄丢了大清王朝,但是她教育子女的功勞,是不能埋沒的。
從家庭的角度來說,隆裕是一位稱職的兒媳。
為了教育子女,她努力讀書,史書、報刊等,都會熟讀,然後講給子女聽。
她還告訴慈禧,日本因變法而強大,歐洲政治革命帶來了什麼好處。進而促進了戊戌變法。
太子溥儀的老師陳寶琛,不知道如何講解“八國聯軍”,或者忌諱講這些。隆裕及時出面,說:“人啊,要知恥而後勇。”
孫中山、黎洪元等人,把隆裕皇後,稱為“女中堯舜”。
或許因為讀書多的緣故,溥儀在清朝之後,生命得以保全,還享受到了新時代的美好生活。
母親能讀書,就是給兒女心中,帶來一縷陽光,不管家庭遭遇了什麼,仍舊積極向上。這是比金錢、地位更加貴重的東西。
02
非常大氣的“謀局人”,是家庭的“脊梁”。
對于大氣的女人,我們用“母儀天下”來贊美。也就說明,大氣的兒媳,是一家之主,能夠撐起幾代人的格局。
普通的女人,總是“頭發長,見識短”,和大氣的女人對比,差距非常明顯。
鹹豐皇帝過世之後,慈安太後垂簾聽政,與此同時,慈禧太後也在把持朝政。
兩個女人,勢均力敵,如何才能治理好朝政呢?外人都在觀望,也有人從中作梗,希望能得到好處。
為了保全江山,慈安想盡辦法和慈禧變成“姐妹”,并且讓慈禧搬到養心殿,和她同住,對外人說:“兩個寡婦,一起撫養孩子,若是外人唠叨,也能及時商議。進而,外人就無機可乘了。”
在特殊的時期,女人就是家庭的第一家長,格局大了,家庭才不會垮塌,挺過去。
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女人;每一個成功的家庭背後,也有一個女人,是家庭的定海神針。
03
孝順父母的“好心人”,是家庭的“家風”。
說起孝道,很多人會認為,這是男人應有的責任,女人隻是幫忙而已。
從現實家庭來看,大部分的孝順行為,都是女人承擔的。
兒媳不是公公婆婆的女兒,但是她為了讓丈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賺錢、創業,是以心甘情願地把家裡的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包括孝順。
“樂羊子妻”的典故裡,樂羊的妻子,逼着丈夫外出求學,多年都沒有回來,孝順父母、養家糊口的任務,全部落照了她身上。
當家庭遇到悍匪的時候,樂羊的妻子自刎,保全了婆婆。
當地的太守聞訊趕來,抓捕悍匪,為她舉行喪禮,賜予“貞義”的稱号。
家風好不好,看兒媳就知道。這一點,婆婆要知道,并且婆婆要把握一個關鍵的因素——自己曾經也是兒媳,怎麼就不能體諒眼前的兒媳呢?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有了好家風,家庭就不愁沒有希望,老人也不愁得不到供養。
04
持家有方的“小氣人”,是家庭的“财寶”。
總有一些女人,非常小氣,把丈夫的收入,算得清清楚楚,甚至把公公婆婆的終身俸,都算清楚了。
看起來,精細的兒媳,讓人讨厭,似乎有一點私心,就是把錢存起來,不讓任何人花。
其實,兒媳把錢存起來,是善于持家的表現。她越小氣,那麼家庭的存款會越多,對付各種困難的方法,也會更多。
那些花錢大方的女人,今天給兒子買品牌衣服,明天給公公婆婆買新鞋子,給丈夫買車。大家都開心,但是存款沒有了,生活就沒有了退路。
萬一遇到了創業失敗、老人生病的情況,就會明白,小氣的女人,才是最有遠見的女人,總能給大家一份重新來過的底氣。
賺錢靠男人,存錢靠女人,作為家庭成員,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
05
當然,珍惜兒媳,不是一句口頭禅,要用具體行動來證明。
家裡的老人,要盡量對兒媳,視如己出。如果看不慣,兩代人有沖突,就要及時分家,不要把沖突擴大了。忍一忍,低頭一兩次,沒關系,畢竟和諧生美好。
家裡的丈夫,要關愛妻子,不要做媽寶男,也不要有“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封建思想。在孩子方面,不要“重男輕女”,從思想根源深處,鏟除陋習。
家裡的兄弟姐妹,要創造妯娌和睦的氛圍,接納自己的嫂子。畢竟,女人嫁過來了,就是多了一位家人,而不是“外人”。
你珍惜我,我關愛你,和氣抵萬金。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