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基層醫生與醫學大咖同唱主角,這場醫學活動很不同

作者:羊城派

12月23日,多場高水準、高規格的醫學學術交流活動同時在廣州舉行。和大多數學術活動由各領域“大咖”唱主角不同,有一場學術活動卻邀請基層醫院醫生們登上講台,站在聚光燈下。

基層醫生與醫學大咖同唱主角,這場醫學活動很不同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建院60周年院慶系列活動“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外科周”于12月18日啟動,并于23日舉行大外科學術年會胃腸外科、心胸外科、乳腺外科、肛腸外科、雙鏡聯合、外科護理2023聯合研讨會。

基層醫生與醫學大咖同唱主角,這場醫學活動很不同

外科“大咖”登台,顯示手術中國智慧

大會執行主席、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大外科主任王偉教授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介紹,此次大會邀請了省内外知名外科專家出席,交流新理念、新技術、新規範,旨在搭建業内交流、學習的平台,比如北京大學惡性良性腫瘤醫院李子禹教授帶來《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浙江惡性良性腫瘤醫院程向東教授帶來《近端胃切除術後消化道GIRAFFE重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臧潞教授帶了《Siewert II型AEG外科治療的争議與共識》、江蘇省人民醫院徐皓教授帶來《機器人遠端胃癌根治術經驗分享》等等。他也希望借此向公衆展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外科實力,“中醫院不僅能看中醫,也能做手術、做好手術、做高難度手術!”

作為中國《腹腔鏡胃癌手術操作指南(2023)版》、《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操作指南(2023)版》制定者之一,王偉教授介紹,在過去,中國的手術指南多是借鑒國外的指南,但近幾年中國外科技術飛速發展,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各種指南中的“中國智慧”越來越多,甚至有不少國際指南也會采用中國的臨床資料。

基層醫生與醫學大咖同唱主角,這場醫學活動很不同

在手術創新方面,以贲門癌為例,由于位置比較特殊,處于食管與胃交界處,屬于跨界手術,可以由胸外科醫生或胃腸外科醫生來做,但都有局限性,而兩者配合又會帶來手術需調整患者體位、手術時間被拉長等新問題。王偉教授團隊全球首創了新術式,将腔鏡由腹腔進入,再深入到胸腔做手術,這樣既可避免調整體位,又可保障胸腔、腹腔清掃徹底,另外,在消化道重建(将食管與胃重新連接配接)上也有優勢,大大提升了手術的安全性,也有助于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提升生活品質。

這場内容豐富的高水準學術盛宴吸引了600名專業人士參與。在此前為期5天的手術直播活動中,36台手術進行了直播教學,涉及胃癌、結直腸癌等多個病種,手術直播吸引了24萬人次浏覽。

基層醫生唱主角,人才培養進行時

記者注意到在下午的胃腸外科分會場,主講者多是來自基層醫院的外科醫生,他們分享自己在無影燈下的成長之路,有經驗、教訓,也有正面臨的困境與困惑,引起了在場不少年輕聽衆的共鳴。比如汕尾市人民醫院楊萬成醫生分享《腹腔鏡技術的進階之路——從進修學習到日常工作實施的心得》,青島西海岸新區中醫醫院劉紅霞醫生分享《萌新南下進修速成記》,新豐縣中醫院朱達康醫生分享《小白學成回鄉記》等。然後由資深外科專家作為指導老師進行點評。“外科醫生的成長之路是枯燥的、艱難的,要在無影燈下經曆過無數個孤獨的日夜,才可能走到聚光燈下前,要耐得住寂寞、别輕言放棄。”他們以“過來人”身份的真誠分享,給年輕醫生帶來了鼓勵與希望。

王偉教授介紹,這次學術活動也是“助行天下,腸想胃來”系列活動的一部分。該系列活動于2019年,源自一個理念和追求——專家團隊要到基層去,以助手形式參與手術,手把手幫助當地醫生開展腹腔鏡技術,實作技術的同質化,助力外科同道開展高品質的腹腔鏡胃腸外科手術。台山、南雄、新興……這4年來,王偉教授團隊的足迹走遍廣東各地,他們也邀請各地外科醫生到廣州學習,并通過手術直播的形式友善基層醫生定期接受教育訓練。本次活動的手術直播是“助行天下,腸想胃來”系列活動的第73期手術直播。

基層醫生與醫學大咖同唱主角,這場醫學活動很不同

本次活動還舉行了“國家衛生健康委醫院管理研究所外科基礎技能提升項目省級教育訓練基地”挂牌與“C-HIPEC精準體腔熱灌注規範化治療(國家級)示範機關” 授牌儀式。

文 | 記者 陳輝 通訊員 劉苡婷圖 | 醫院提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