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藝術家才旦卓瑪,與丈夫恩愛一生,女兒去世多年未能走出傷痛

作者:小尼觀天下

才旦卓瑪誕生與成長

1937年的一個寒冷冬日,才旦卓瑪在日喀則一個叫桑珠的小村子裡哇哇墜地,哭聲劃破了村裡的甯靜。她來到了一個低微的農奴家庭,正如俗話所說,她與痛苦作伴而生。

父母都在本地農奴主家幹着牛馬的活計,朝不保夕,佝偻着腰杆,隻求活命于世。才旦卓瑪還有三個姐姐,她的降生無疑令這個家庭雪上加霜。

人民藝術家才旦卓瑪,與丈夫恩愛一生,女兒去世多年未能走出傷痛

才旦卓瑪記事的時候,家中總是缺少衣食,她和父親放牧時也要不停地哭。聽父親輕聲哼唱的藏戲,是她為數不多的快樂時光。

13歲那年,她開始在田間地頭做工,雙手因為辛苦農活起了厚厚的繭子。她望着遠方,隻盼望有人能将她從痛苦的深淵中拯救出來。

1952年的一天,穿着軍裝的解放軍走進了村子,他們讓農奴擺脫了枷鎖,才旦卓瑪得到了解放。她激動地跑到路邊,用藏語高呼“嘿!”以示對解放軍的感激之情。

19歲那年,她終于如願以償地加入了當地的文工團,正式開始了對藝術的學習和追求。

人民藝術家才旦卓瑪,與丈夫恩愛一生,女兒去世多年未能走出傷痛

這個小女孩如饑似渴地汲取着一切舞台表演的知識,每一次排練和演出她都全神貫注,眼裡透着期盼的光。為了進一步提高演唱水準,後來她來到上海音樂學院深造。

在院校的恩師悉心指導下,才旦卓瑪的歌喉得到了鍛煉,才華也迅速成熟起來。那是她人生中最幸福快樂的一段歲月,也為她後來在歌壇大放異彩打下了堅實基礎。

歌唱事業步入巅峰期

1965年,28歲的才旦卓瑪背上行囊,踏上了傳回家鄉日喀則的路途。六年不見,她對這片貧瘠但熱烈的土地充滿深切的思念。

當雪域高原特有的陽光撒在臉上時,才旦卓瑪欣喜若狂,内心湧上一陣故鄉的親情。

人民藝術家才旦卓瑪,與丈夫恩愛一生,女兒去世多年未能走出傷痛

在日喀則,才旦卓瑪積極投入到歌唱事業中。一開口唱起歌來,三音兩度悠揚的民族風格和穿透力極強的高亢音色,立即征服了這個地方的每一個聽衆。

才旦卓瑪如魚得水般在各種演出中馳騁,他的歌聲在藏區乃至全國迅速走紅。

盡管她已成名,但每一次演出對她來說都像初次面對觀衆一樣緊張和激動。

70年代中期,中國音樂界掀起了學習藏族民歌的熱潮。才旦卓瑪成了這片熱土上最耀眼的明星,接連不斷有人邀請與她合作。

人民藝術家才旦卓瑪,與丈夫恩愛一生,女兒去世多年未能走出傷痛

和她合唱過的不計其數的藝人都對她的歌喉推崇備至。其時,在電視和廣播中能聽到才旦卓瑪的嗓音已經是常事。

然而,真正令她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是她的歌聲走進了基層群衆的生活,融入了他們的血脈,帶給他們溫暖和正能量。

1994年,57歲的才旦卓瑪成立了自己的藝術基金會。通過這個平台,她開始積極資助和支援後進的藏族音樂人,希望能培養出更多像她一樣在民族歌壇大放異彩的新星。

如今,她的基金會已經營運多年,成效顯著。看着這些朝氣蓬勃的青年才俊成長,才旦卓瑪由衷地感到欣慰和驕傲。

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

20歲那年,才旦卓瑪通過一位朋友的介紹,認識了一位藏族軍官南加多吉。南加多吉比才旦卓瑪大6歲,長相英俊挺拔,舉止溫文爾雅。

人民藝術家才旦卓瑪,與丈夫恩愛一生,女兒去世多年未能走出傷痛

兩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約會和交往,彼此間的感情迅速升溫。才旦卓瑪深深為南加多吉身上的品質所吸引,很快就答應了和他結為連理。

新婚之後,南加多吉全力支援才旦卓瑪投入到歌唱事業中。盡管才旦卓瑪經常外出巡演,但丈夫都慷慨地承擔起了家庭的重任,盡心盡力地照顧老人和孩子。

每每才旦卓瑪歸來,兩人總是能圍坐在一起誓死不渝。他們度過了無數個甜蜜而溫馨的日日夜夜,感情牢固如磐石。

2002年,一個悲傷的消息突如其來,才旦卓瑪和南加多吉的女兒尼瑪卓瑪因病去世,年僅36歲。這對中年夫妻怎能承受如此悲痛的打擊,他們淚流滿面,悲恸欲絕。

人民藝術家才旦卓瑪,與丈夫恩愛一生,女兒去世多年未能走出傷痛

好在兩人互相扶持,才漸漸走出了那段荒蕪的日子。為了讓南加多吉的身體狀況好轉起來,才旦卓瑪開始減少工作,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

他們夫妻依然形影不離,愛火依舊,感情中再沒了第三者。

如今,82歲的才旦卓瑪和88歲的南加多吉已經白發蒼蒼。但是當你見到他們攜手在公園中漫步,會發現二人之間的愛意絲毫不減當年。

他們共同走過的歲月和痛苦,反而讓他們的感情更加牢固,像藏區的廣寒榆,經受住了風吹雪打,依然挺拔偉岸。

女主外男主内,這就是平等

才旦卓瑪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人民藝術家,她那标志性的歌喉與獨特的民族風格,成就了一個時代的傳奇。然而,她能夠專注事業,取得今天的成就,其背後有一個不可或缺的支柱,那就是她的丈夫南加多吉。

人民藝術家才旦卓瑪,與丈夫恩愛一生,女兒去世多年未能走出傷痛

作為才旦卓瑪在外奮力打拼的同時,南加多吉一直默默地承擔着家庭的重任。他既是孩子最親近的老師,也是才旦卓瑪最堅強的後盾。

如果沒有他過人的包容和了解,才旦卓瑪又怎能全身心投入演藝事業,并建立起自己的基金會。

是以,我們可以說,才旦卓瑪和南加多吉是“女主外男主内”的典範。在這個家庭裡,他們互換了傳統性别角色,共同譜寫了一曲别樣的人生贊歌。

這種生活方式同樣展現了男女真正的平等。

人民藝術家才旦卓瑪,與丈夫恩愛一生,女兒去世多年未能走出傷痛

當越來越多這樣的例子存在時,我們的社會就會被一種全新的氛圍所包圍。那就是不分男女,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選擇和努力,實作理想和抱負。

這正是真正的兩性平等應有的面貌。

是以,讓我們向才旦卓瑪和南加多吉看齊。不管你是男是女,隻要有恒心和勇氣,就一定可以過上有意義的人生。

我們應該學習他們那種互相尊重、了解和支援的精神。當這個社會被這樣的精神充盈時,真正的男女平等就實作了。

感恩歌聲,播撒溫暖

時光荏苒,轉眼之間,才旦卓瑪已經86歲了。對于她這個年紀的人來說,大多數時間是在回想和緬懷中度過的。

人民藝術家才旦卓瑪,與丈夫恩愛一生,女兒去世多年未能走出傷痛

然而,才旦卓瑪依然我行我素。她不僅頻繁現身各種重要的音樂節和頒獎典禮,受邀擔任評委,更是動不動就發微網誌和粉絲們互動,頗有少女心性。

其實,才旦卓瑪之是以還這樣精力充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歌唱這項事業持續地給她提供養分。一開口吟唱,她整個人會煥發青春般的活力與光彩。

那仿佛穿透曆史和空間的歌喉,至今依然代表了音樂界的最高水準。而看到自己的歌聲感染和溫暖了一代又一代聽衆,才旦卓瑪由衷地感到驕傲和欣慰。

此時此刻,在你我生活的這片熱土上,也存在着無數像才旦卓瑪一樣用心溫暖他人的英雄。比如默默守護我們安全的白衣天使,比如在學校耐心啟迪我們的老師。

人民藝術家才旦卓瑪,與丈夫恩愛一生,女兒去世多年未能走出傷痛

有太多這樣美好的人在我們左右,可我們往往習以為常。

讓我們在此共同呼籲,請向才旦卓瑪緻以最高的敬意和感謝!同時,也請你我從此刻開始,珍惜生活中每一個溫暖和支援我們的人。

當我們的社會被這樣一種崇高的精神所充盈,這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