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無數人吐槽的“蠢設計”,了解正确用法後發現小醜竟是我自己

作者:小肖肖小琳琳

#文章首發挑戰賽#

你是否也曾被生活中一些設計匪夷所思的産品“坑”過?桌面刀的刀片為何總是斷?蚊香為什麼制作時就連在一起?U型枕睡着為什麼脖子不舒服?當這些讓人抓狂的“蠢設計”出現在我們面前時,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責怪産品設計師的智商。

被無數人吐槽的“蠢設計”,了解正确用法後發現小醜竟是我自己

但是,當你了解它們的正确用法後,你會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才是那個“蠢貨”。本文将為你揭開這些匪夷所思産品背後的真正設計用途,讓你“人生有戲”般地找到被你誤會已久的答案。

一、斷得正好的桌面刀

小明在粘貼桌面時,老是要抱怨桌面刀的刀片品質太差,不用幾次就斷開了。後來問候桌面刀品牌的客服人員,客服卻說這是故意設計的點睛之筆。原來,桌面刀的刀片在長期使用後會生鏽影響切割效果。

被無數人吐槽的“蠢設計”,了解正确用法後發現小醜竟是我自己

為了讓使用者可以及時更換刀片,品牌特意選擇容易斷裂的材料,并在刀體上設計了一個不起眼的小零件作為斷刀工具,讓你在合适的時機主動斷開刀片。這樣一來,桌面刀的切割效果就能始終如一了。

被無數人吐槽的“蠢設計”,了解正确用法後發現小醜竟是我自己

二、巧妙分開的蚊香

小紅第一次使用蚊香時,就被它的外觀吓到了——又黑又髒,連在一起的兩個蚊香還分不開。她忍不住要吐槽蚊香的制作工藝太差勁。後來問了老張,原來這些都是出于成本考慮,也是蚊香可以高效防蚚的關鍵。

被無數人吐槽的“蠢設計”,了解正确用法後發現小醜竟是我自己

蚊香本身殺蚊效果非常好,兩端相連可以同時使用,而黑色材質可以更好消除煙味。老張教她使用撲克牌或徒手輕輕掰開的方法,讓她重新審視了這個小家夥。

被無數人吐槽的“蠢設計”,了解正确用法後發現小醜竟是我自己

三、繩結大開的面粉袋

面粉袋上的封口繩對小李來說就像做數學題一樣難解。她總擔心弄壞了袋子還浪費面粉。後來她的婆婆告訴她,其實面粉袋上的繩結分單邊和雙邊兩種。

被無數人吐槽的“蠢設計”,了解正确用法後發現小醜竟是我自己

隻要注意正反方向,沿着線頭慢慢拆開就行。原來這個設計是為了密封面粉袋,避免面粉外洩。掌握訣竅後,小李敢怒敢拆了。

被無數人吐槽的“蠢設計”,了解正确用法後發現小醜竟是我自己

四、刁鑽的火腿腸鐵圈

吃火腿腸時,小紅最煩的就是頑固的兩個鐵圈。即使用牙咬,也咬不開。有一次她忍無可忍,直接拿出剪刀“砍”掉了鐵圈。後來聽老師說,這其實是為了防腐保鮮。正确的打開方法是用牙簽杠杆原理輕松打開。火腿腸的設計其實也是一番好心,隻是方法使用不當。

被無數人吐槽的“蠢設計”,了解正确用法後發現小醜竟是我自己
被無數人吐槽的“蠢設計”,了解正确用法後發現小醜竟是我自己

五、看似殘暴的沐浴刷

沐浴刷上的硬毛總讓小明覺得洗澡像在“自虐”。後來聽室友建議,他才知道沐浴刷需要搭配泡沫使用,且要輕柔地在背部皮膚表面刷洗。長期使用可以深層清潔,讓背部更健康。終于,小明不再聲稱這設計有誤了。

被無數人吐槽的“蠢設計”,了解正确用法後發現小醜竟是我自己
被無數人吐槽的“蠢設計”,了解正确用法後發現小醜竟是我自己

六、颠覆認知的U型枕

U型枕總讓小李睡得脖子發酸。她覺得悶騷的營銷手段才是真正的“蠢”。後來才恍然大悟——自己戴反了!“蠢貨”原來是自己。把開口部分轉到脖子後面,U型枕這才發揮了完美的支撐作用,讓她每晚酣睡無憂。

被無數人吐槽的“蠢設計”,了解正确用法後發現小醜竟是我自己

綜上所述,很多生活中的匪夷所思的“蠢設計”其實都存在合理用途,隻是我們沒有了解産品本意而已。在批評它們之前不妨先反思下自己是否有使用錯誤。就算無法否定設計的合理性,我們也要包容了解,不輕易下判斷。

被無數人吐槽的“蠢設計”,了解正确用法後發現小醜竟是我自己

評論區:

有網友說:我就是U型枕的受害者,戴反了這麼久,我的脖子都睡出問題了!其實我也不完全怪它,産品說明放在包裝箱的裡層,我沒有仔細看壓根不知道有開口那面要朝後。我希望生産廠家能把使用說明做得更醒目,最好視訊示範。

被無數人吐槽的“蠢設計”,了解正确用法後發現小醜竟是我自己

也有網友說:我支援文章的觀點。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把自己當成消費者,站在接受産品服務的立場,總是容易吹毛求疵。其實我們忽略了自己作為使用者也應負有一定責任,比如仔細閱讀說明,規範操作等。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的錯誤,而不是總是抱怨産品設計。

被無數人吐槽的“蠢設計”,了解正确用法後發現小醜竟是我自己

還有網友說:生活中确實不乏令人匪夷所思的設計,比如削鉛筆機必須把筆削短了才有效,魚缸要經常換水等。但這些“奇技淫巧”背後的設計初衷其實都很合理。要學會站在設計師的角度去揣摩,體會那種匠心。我相信熱愛生活的我們一定可以适應并欣賞這些别具匠心的設計。

被無數人吐槽的“蠢設計”,了解正确用法後發現小醜竟是我自己

綜上所述,“蠢設計”其實是相對而言的。作為消費者,我們不應輕易批評,更應站在了解和包容的角度去接受它們;作為生産者,我們也要将産品本意傳達給消費者,讓使用者正确、高效、安全地使用産品。隻有雙方共同努力,生活中那些匪夷所思的設計才能被充分了解和使用,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

你還會知道其他物件使用小竅門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喜歡文章的話還請關注加點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