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極兔的“中東戰事”

作者:王琦 785

位于亞、歐、非三大洲交界處的中東正在打響一場快遞戰争。

2017年,中國人黃珍在阿聯酋創立了iMile,次年,該公司進軍沙特市場。2021年,iMile獲得位元組跳動的A輪投資。多位當地業内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确認,iMile在中東業務早已實作盈利。

但競争很快就來了。2022年,極兔進軍中東市場。正如同在國内市場的打法,極兔在中東發起了一場價格戰。

而沙特,是這次戰事的中心。

極兔的“中東戰事”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降維打擊”

“石油王國”沙特是中東主要經濟體。

世界銀行資料顯示,早在2011年,該國人均GDP就已超2萬美元。沙特商會(FSC)釋出報告顯示,2022年,沙特國内生産總值同比增長8.7%至4.15萬億沙特裡亞爾(約合1.11萬億美元),提前實作了其原定的2025年目标。

另在2016年,沙特正式釋出“2030願景”和“國家轉型計劃”,确定了沙特社會、經濟、國家建設等方面的中期發展目标,共包含3大主題、96個戰略目标以及11個願景落實計劃,涵蓋經濟、社會、教育、衛生、科技等多個領域的改革措施,并預計在2030年前投入12萬億沙特裡亞爾(約合3.2萬億美元)資金,以幫助沙特實作經濟多元化和能源結構轉型,推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但如此增長态勢的沙特,電商進展有限,這成為中資快遞公司們的發力點。有當地從業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大量沙特電商件還需要貨到付款,且沙特聚落之間相隔較遠導緻單件派送成本高。此外,沙特位址填寫并無統一系統,例如模糊不清的相似位址層出不窮。同時,有的特定假日的存在,客觀上加大了配送成本。以上種種,均對當地電商成長空間有所限制。

可對經曆過國内複雜場景,從無到有建立起體系的國内快遞商來說,這些問題都能解決。

譬如,iMile正是靠着較高的簽收率,在沙特市場紮下根來。該公司在沙特電商訂單最少可以派件6次,團隊先盲派兩次,如果未派送成功,會進入客服系統預約三次,若還有問題,另有相關系統讓電商與買家直接溝通。如此模式,盡可能減少了電商賣家在“貨到付款”模式中的風險。

背後是其系統性優勢,包括營運、客服、與商家溝通等多子產品的協作。在iMile的自研系統裡,打通了财務、客戶、司機、營運、供應商等多個闆塊。截至今年9月,iMile在沙特全網運力超過35萬,超過50座派送站點實作偏遠地區全覆寫,還實作了全自動化分揀。“國内快遞經驗在海外就是降維打擊。”有當地快遞公司高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感慨。

如此投入下,iMile收獲了溢價。其配送每單價格接近4-5美元。

然而,好日子随着極兔的到來結束了。

2022年1月,極兔在沙特正式起網,建立起全國性自有配送網絡和本地化倉儲系統,末端快遞網絡實作沙特全境覆寫。當年2月,極兔将中東北非區域總部設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伴随極兔入局沙特的,還有價格戰,iMile原有價格體系一去不複返。

事實上,與iMile選擇本土慢慢成長不同,極兔海外一向高舉高打。

多位國内快遞公司高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極兔模式就是高投入追求規模效應,再到盈利周期。從東南亞,乃至國内市場,莫不遵循這一路徑。

另外,極兔在當地還選擇了放權。“在各地市場,考慮到獨特的政治經濟文化,我們一直堅持本土化營運,當地團隊對經營結果負責,而日常的事務通常是當地團隊來決定。但是對于一些特别大的經營決策,分屬公司肯定也會來咨詢我們的意見,比如說如果要進行收購、購買土地資源等金額比較大的交易,肯定需要跟我們來一起來讨論。”極兔副總裁後軍儀如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極兔總部與海外團隊合作模式。

這種模式下,在沙特,極兔投資了3個轉運中心,投入最新系統解決前述所提到位址規範性在内的諸多問題,還實作了包括特定假期的全年營運。更不用說虧本打價格戰。

種種投入後,極兔在沙特增速很快。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截至2023年10月,後來者極兔在當地業務規模已與iMile相對接近。且極兔沙特已到盈虧平衡點。

向海外去

實際上,“中東戰事”隻是中資快遞公司出海縮影。

比如,除中東外,iMile還布局了拉美、非洲、歐洲、澳洲等市場。極兔快遞網絡更覆寫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高棉、新加坡、中國、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墨西哥、巴西、埃及這13個國家。

據極兔招股書,按2022年包裹量計,該公司為東南亞排名第一的快遞營運商,市場佔有率達到22.5%。東南亞更是極兔最重要的利潤奶牛。2023年上半年,該公司在東南亞毛利達到2.201億美元,毛利率為17.7%。同期,極兔在中國毛虧損1710萬美元,毛利率為-0.8%。除開海外發家的極兔、iMile,菜鳥在美國、西班牙等地均實作了落地配布局。

背後是,目前國内市場已經走向存量。

以電商最大促銷節點雙十一為例,據國家郵政局資料,2023年11月11日當天,全行業攬收件量為6.4億件,同比增長15.8%,較2021年同期下降8.2%,在大促日常化影響下雙十一快遞量峰值效應持續減弱。

上遊需求放緩的直接結果是,下遊價格戰繼續。國家郵政局資料顯示,2023年1至10月,快遞行業平均單價為9.2元,同比下降4.1%。

還需注意的是,産糧區價格下行幅度高于行業。2023年1至10月,義烏市快遞平均價格為2.74元,同比下滑6.2%;廣州市快遞平均價格為7.72元,同比下滑5.7%;揭陽市快遞平均價格為4.88元,同比增長4%;紹興市快遞平均價格為4.64元,同比下滑15.1%。

受此影響,各家快遞公司單票價格持續下滑。公告顯示,10月,順豐單票收入同比下滑3.2%至16.26元、韻達同比下滑14.3%至2.28元、圓通同比下滑5.6%至2.38元、申通同比下滑13.2%至2.11元。

如此趨勢下,各家快遞公司正在收縮國内開支。2022年中通、韻達、圓通、申通資本開支分别為72.3億元、35.2億元、47.4億元和35.9億元,除申通仍處于産能擴張期外,中通、韻達、圓通在2022年資本開支分别同比下降22.4%、57.3%和14.8%。

由此,整個行業均想在海外獲得增量。

至少從理論上,海外依舊存在成長空間。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東南亞電商零售市場的交易額從2018年的383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1548億美元,期内複合年增長率為41.8%。預計東南亞電商市場将從2023年的1886億美元增至2027年的3736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8.6%。2018年至2022年,按包裹量計,沙特、阿聯酋、墨西哥、巴西及埃及的快遞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分别為20.2%、18.5%、22.3%、18.7%及12.7%。

此外,伴随中國企業向外擴張,國際供應鍊需求正在提升。譬如,2022年,拼多多跨境電商平台Temu首站登陸美國市場,截至2023年5月,Temu已在全球範圍内開設16個站點,遍布北美、拉美、歐洲、澳洲多個地區;截至2022年,深耕時尚女裝品類的B2C跨境電商龍頭SHEIN已服務超150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2022年使用者數達1.42億;Shopee已成為東南亞地區最大的跨境電商平台,根據data.ai資料,2022年,Shopee在東南亞及巴西市場的購物類APP中,平均月活躍使用者數增速均位列第一。

“物流永遠都伴随商流,随着國内電商的國際化,快遞國際化隻會越來越快。”前述沙特快遞公司高管說。

此種境況也意味着,快遞公司的海外大戰,剛剛拉開帷幕。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