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人是怎麼取火的? 北齊時妃子做火燭為生,取火曆史發展緩慢

作者:雲上烏托邦

前言

自從人類有了火源之後,便再也無法脫離火而生活了,這是人類文明很大的進步,不僅可以幫助人們脫離危險,而且還能夠提供保暖的作用。

甚至有人覺得,哪怕到了近現代,發明了蒸汽機,這個作用都沒有發現如何取火,用火來的重要,不過在古代,對于火的處理,發展的還是比較緩慢的。

古代人是怎麼取火的? 北齊時妃子做火燭為生,取火曆史發展緩慢

最原始的取火方式

在曆史上,人們最開始接觸的取火方式,就是鑽木取火,而發現這一個方法,也是偶然,在最開始的時候,人們都是生吃肉的。

當時是燧人氏在野外打獵的時候,偶然間看到,在啄木鳥啄樹幹的時候,會迸發出來火花。

古代人是怎麼取火的? 北齊時妃子做火燭為生,取火曆史發展緩慢

最開始在古人生吃食物的時候,經常會發生胃腸道疾病,甚至會中毒,長久以來,會對人的身體有非常大的危害。

可是隻要用火烤過的食物就不一樣了,一來是可以把生肉當中的寄生蟲去掉,二來也可以把食物變得更好入口,對人的身體有很大的好處。

古代人是怎麼取火的? 北齊時妃子做火燭為生,取火曆史發展緩慢

最開始燧人氏隻是認為,火是藏在樹木當中的,但是并沒有想到要如何運用,等到因為天氣原因,雷擊木起火,人們才試着把食物扔到火裡。

沒想到火烤過的食物那麼的美味,燧人氏才開始研究,如何才能通過自己的方法創造火,也發明了鑽木取火的方式,這标志着人們能夠對生活進行質變了。

古代人是怎麼取火的? 北齊時妃子做火燭為生,取火曆史發展緩慢

野外生存專家貝爾在荒郊野嶺獨自生存時,除了攜帶各種取火裝備,還會展示如何使用木頭來取火。

然而,盡管這種方法已經被證明是有效的,但對于大多數沒有經驗的普通人來說,仍然難以掌握,并且有可能會對手心皮膚造成傷害。

古代人是怎麼取火的? 北齊時妃子做火燭為生,取火曆史發展緩慢

等到了周朝的時候,這種取火的方式雖然被延續的下來,但也經過了非常多的改變,最簡單的就是例子就是随着季節不同,所用的取火木頭也不相同了。

在周禮當中,就有對不同的季節應該用什麼木頭,有着不同的記錄,而在在這個時候,所生的火的名稱也發生了變化。

古代人是怎麼取火的? 北齊時妃子做火燭為生,取火曆史發展緩慢

這種方法一直到了南朝的時候,都還在被沿用,這種變化更多的,其實是周朝對于自己國家禮制的認可。

當然,古人是非常聰明的,他們很快就發現了,除了鑽木取火的這一種方法之外,還可以用其他的方法來取火。

古代人是怎麼取火的? 北齊時妃子做火燭為生,取火曆史發展緩慢

最簡單的一種方法,就是找到了一個太陽光照射非常充足的地方,把容易燃燒的工具放在那兒,比如說用錫紙之類的,讓它自燃。

這一種方法一直持續到了漢朝的時候才有所改進,當時主要是把這種錫紙變成了銅鏡,然後在下面放的是很幹的艾草。

古代人是怎麼取火的? 北齊時妃子做火燭為生,取火曆史發展緩慢

這種取火的方法,在古籍夢溪筆談當中就有記載,把取火的過程描繪的非常的詳細,這也是古代人生火的一個重要的方法。

是以古人如果要出遠門,但是手邊又不友善攜帶大量的工具,那就會在自己的身上帶一個銅鏡,不過這種方法也有一個緻命的缺點。

古代人是怎麼取火的? 北齊時妃子做火燭為生,取火曆史發展緩慢

既然火的來源是由于太陽的照射才産生的,那麼就意味着,當太陽沒有出現的時候,比如說是夜晚或者陰雨天,就無法起火了。

是以,到了魏晉南北朝的時候,這種取火的方法又一次被取代了,人們發現了打火石,這也代表着人類技術的進步。

古代人是怎麼取火的? 北齊時妃子做火燭為生,取火曆史發展緩慢

更進一步的取火方式

古代的人們其實發明了許多可以取火的工具,其中最為簡便的就是火柴,這個發明極大地便利了當時人們的生活。

火柴在大陸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由一位齊國的宮女發明,這個發明不知道比西方早了多少年。

古代人是怎麼取火的? 北齊時妃子做火燭為生,取火曆史發展緩慢

這個發明相對簡單,主要步驟是在木棒上沾取一些硫磺,或者将許多硫磺綁在木塊上,當需要生火時,隻需将這些木棒靠近火石,多次撞擊,便會産生火星。

進而成功生火,由于這種取火方式相對簡便,它甚至被當作禮物傳入歐洲,并獲得了當地人的高度認可。

古代人是怎麼取火的? 北齊時妃子做火燭為生,取火曆史發展緩慢

随着時間的推進,歐洲人逐漸在這種簡易火柴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打磨,最終研制出了他們自己的火柴。

1827年,一位名叫沃克的英國人,在中國簡易火柴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他将硫磺替換為三硫化銻和氯酸鉀,并将它們共同塗抹在木棒上。

古代人是怎麼取火的? 北齊時妃子做火燭為生,取火曆史發展緩慢

通過這種改進,人們無需再靠近火石,隻需在砂紙上用力摩擦,便能點燃木棒,這一創新也成為了現代火柴的發明之源。

這種火柴相比于中國的火柴,确實更容易起火,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即木棒可能會自燃。

古代人是怎麼取火的? 北齊時妃子做火燭為生,取火曆史發展緩慢

在二十多年後,一位瑞典人進行了新的嘗試,他将硫磺和氯酸鉀分别固定在木棒上,這種做法具有一定的化學基礎。

通過這種方式,他将氧化劑和還原劑分開,進一步提高了火柴的起火效率和安全性。

古代人是怎麼取火的? 北齊時妃子做火燭為生,取火曆史發展緩慢

等到清朝的時候,這種已經進化完全的火柴又一次的船回來了中國,當時還被很多人稱之為是舶來品,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根源其實在中國。

到了清朝時期,這種經過充分改進的火柴再次傳入中國,當時很多人将其稱為舶來品,然而,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火柴的根源實際上在中國。

古代人是怎麼取火的? 北齊時妃子做火燭為生,取火曆史發展緩慢

由于這種火柴價格非常便宜,是以很快就被中國人所接受,然而,當時的中國工廠并不具備生産條件,是以許多人仍然将火柴稱為洋火。

在歐洲,這種火柴也得到了大範圍的普及,在《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童話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火柴幾乎成了每個歐洲人必備的工具。

古代人是怎麼取火的? 北齊時妃子做火燭為生,取火曆史發展緩慢

古代的其他照明方法

火折子這種取火方法,可以說是古代的黑科技,它在使用時隻需輕輕吹一口氣,便能立刻産生火焰,無論是家中還是外出,火折子都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火折子之是以能夠被點燃,其原理在化學中被稱為“複燃”,這意味着原本可以繼續燃燒的物質,由于缺氧而暫時熄滅,一旦有氧氣供應,可以重新恢複燃燒。

古代人是怎麼取火的? 北齊時妃子做火燭為生,取火曆史發展緩慢

雖然火折子的原理看似簡單,但其實制作過程非常複雜,這也使得火折子成為了古代權貴的象征。

要制作一個火折子,首先需要将蕃薯蔓浸泡并捶打,然後加入棉花、蘆葦等材料繼續浸泡和捶打,最後,再加入硫磺、硝石等易燃物。

古代人是怎麼取火的? 北齊時妃子做火燭為生,取火曆史發展緩慢

這個過程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是以火折子的制作非常珍貴,是以在古代,一般隻有有錢人會使用。

最後一種工具更像是工具,它最早被發現的時間非常早,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人開始使用了。

古代人是怎麼取火的? 北齊時妃子做火燭為生,取火曆史發展緩慢

這種工具價格便宜,更适合普通的老百姓,這種工具就是火鐮和火石,它們成為了古代人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

在《水浒傳》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當時人們認為火鐮和火石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除了火鐮和火石,還有兩個用于燃燒的工具。

古代人是怎麼取火的? 北齊時妃子做火燭為生,取火曆史發展緩慢

那就是火絨和火煤,聯合起來,這四種工具就能夠讓古人實作生火自由了,對老百姓來說更加的實用。

火鐮之是以叫做這個名字,并不是因為它的形狀像鐮刀,而是因為火鐮的周圍有鋼結構存在,很容易把手弄傷。是以需要給它裝一個套子。

古代人是怎麼取火的? 北齊時妃子做火燭為生,取火曆史發展緩慢

結語

中國古代的發明非常豐富,但與歐洲的差別在于,歐洲更注重通過工廠大量生産來賺錢,而中國的許多優秀發明都僅限于貴族使用。

古代人是怎麼取火的? 北齊時妃子做火燭為生,取火曆史發展緩慢

然而,這些取火工具在過去的數千年中,确實幫助中國人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溫暖的冬天,吃上了一頓又一頓熱乎的飯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