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央視怒批“年輕人越來越反感專家”,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作者:江湖閑侃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對于現在年輕人将“專家”視為“磚家”的态度,央視認為這是個非常危險的信号,會阻礙社會的進步,說明近幾年的社會中不相信權威的趨勢已經很嚴重了。

那麼,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大家不相信專家的原因在哪裡?其實,這就要說到部分專家的态度和經曆問題,很多專家其實根本沒有經曆過相應的事情,就發出了确切的定論。

我們簡單舉例,大陸的生育率不斷降低,人口結構向着接近老齡化前進,對此提出自己的意見可以了解,但是專家的建議實在讓人難以認可,因為他的意見是“18歲就應該結婚”。

央視怒批“年輕人越來越反感專家”,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這種專家一多起來,群眾自然無法相信這些專家能夠提出什麼有建設性的意見,簡單來說,随着時代發展,資訊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人們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生活真相。

但是,在部分專家的眼中,群眾是愚昧的,再加上自由度頗高的資訊化社會,權威這東西其實是很容易就遭到質疑,随着多元化的沖擊,專家笃定的單方面定論也讓人有不适感。

資訊爆炸式傳遞、科技創新、時代發展,這些突如其來的場景讓年輕人有了更多的思考,他們開始對一些傳統觀念表示不滿,所形成的世界觀自然也和這些專家不同。

央視怒批“年輕人越來越反感專家”,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我們承認,社會上有很多真才實學的專家,他們為社會發展鞠躬盡瘁,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對于這些專家,我們應該抱有尊重的态度,不應該抵制他們。

人總是要沿着前人的腳步去走的,不然難道每一個人都要從鑽木取火開始學起嗎?随着時代發展,我們下一代行走的人生道路,并不是從起點開始,而是從我們的終點開始。

就算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也應該是在繼承我們的社會經驗之後,自身做出的決定,而不是以“專家、前輩的話都當做耳旁風”作為人生态度,然後在社會上頻繁碰壁。

央視怒批“年輕人越來越反感專家”,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年輕人自然要具備創造性,這是社會發展的促進力量,而且還是至關重要的力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創新創造,自然就不滿足目前國際社會的核心競争力發展要求,很可能就會被淘汰。

是以,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敢于去質疑權威,這是好事,可是過猶不及,當我們批評專家的時候,同樣也要明白,世上存在不少真正的專家,他們的知識和經驗是一筆寶貴的财富。

如果社會上形成這股不認可專家、懷疑專家的風氣,那麼這些寶貴的财富該由誰來繼承,真正推動社會發展的是群眾,如果群眾不能投身國家建設,進步又從何而來?

央視怒批“年輕人越來越反感專家”,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我們身為一般群眾,自然有着自己的社會責任,對待一些前輩和專家,應該有一定的寬容度存在,不能簡單的将其全盤否定,這不僅是出于對長者的尊重,更是對知識應該有的态度。

當我們能夠做到篩選相應的資訊,做到真正有建設性意義的話我們信任并且實行,而沒有什麼營養的言論我們抵制和摒棄後,才能促進社會的發展進步。

專家的話雖然不能簡單認可,但也不能全盤否定,這才是一個懷有正确人生觀的群眾應該思考的方向,有用自然要聽從,不能秉持着傲慢主義或者偏向忽視專家的意見。

央視怒批“年輕人越來越反感專家”,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對于專家來說,這個群體需要國家采取更多的監管措施,網絡上層出不窮的各類專家,自以為是的各種言論,比如“群眾沒錢的話可以出租家裡閑置的房産”這種言辭。

我們可以發現,正是部分專家頻繁做出這種不符合社會發展現狀的評論,人們才慢慢喪失了對權威的敬重,權威是一座高台,地基不壘好,什麼都是空談。

上層的專家都經過相關檢驗,可問題就在于中下層當中依然存在一些隻知道空談的“專家”,是以,相關部門應該盡量做到專家的嚴格評審,不符合标準的就不要冠以專家的稱呼。

央視怒批“年輕人越來越反感專家”,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總而言之,這起事件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沖突狀态,專家群體因為不被信任無法傳授他們的經驗而認為被忽視,一般群眾因為被專家欺騙多了,已經喪失了對權威的信任。

那我們仔細思考,其實最終的受益人還是在那些自稱專家卻胡言亂語的人身上,他們才是社會上最應該管教的那部分群體,隻有将這個問題解決,群眾和專家之間才能消除隔閡。

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