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于1956年出生于香港一個裕富之家,家境優渥諸事順意。張家共有6個孩子,張國榮排行最小,看似最後一株蘑菇卻是家人心中最璀璨的明珠。
父親是知名洋服店的老闆,生意興隆,張家的衣食無憂。張國榮幼時卻并未能從父母親朝夕相處的溫馨中汲取太多精神慰藉。
他與家中保姆六姐相處最為投緣,六姐雖然不識字,家世簡陋,卻用自己樸實的言傳身教給
張國榮很多做人處事的法門,這些明理都被張國榮默記在心,日後成為他寶貴的人生指引。
張國榮數度公開表明,六姐是他這輩子對他最好的人,永遠都無法替代。看似美好的少年時代,張國榮心中柔軟的角落早已被六姐占據。
不久之後,六姐的離去也成為他日後抑郁症發作的導火索,讓本就敏感多情的他再也抑制不住痛徹心扉的悲哀。
26歲的張國榮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生,演藝道路剛剛起步,卻被不懷好意的經紀人欺騙,生活上發生了許多變故。
多虧了偶然相識的唐鶴德伸出援手,在張國榮最艱難困頓之時給予了物質與精神雙重慰藉。唐鶴德放棄銀行優渥的高薪工作,不惜掏空自己所有的積蓄,隻求能幫助張國榮度過難關。
兩人從最初的朋友,在這段救贖之路中漸生柔情,最終走到了一起。唐鶴德隐居幕後,不求名利,隻求能一直陪伴張國榮。
在張國榮事業漸上軌道後,唐鶴德仍舊我行我素,從不打擾,隻在張國榮需要時無條件給予支援。他以自己的方式,陪伴着張國榮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
1997年,張國榮在一場跨年演唱會的尾聲,獻唱了那首千古絕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将歌聲與所有柔情,通過歌聲送給在場的唐鶴德。
無數震驚或不解的目光投向張國榮,台下粉絲們的臉上盡是訝異。他們無法了解,一位事業如日中天的男偶像,為何要與另一名男子相戀。
當晚,張國榮的支援者不少化身“路人”,紛紛離場。明日,張國榮與男友的頭條新聞鋪天蓋地。
雙方父母強烈反對他們在一起,朋友圈子也在這種非議聲中漸行漸遠。當時的主流價值觀還停留在比較傳統的層面,很難接受、了解這樣的戀情。
張國榮和唐鶴德愛得深沉,卻沒有想到會遭遇如此強烈的非議,這無疑是對兩顆赤子之心的傷害。
1997年,張國榮出演了同性電影《春光乍洩》,這是一部講述兩個男人之間微妙情感的作品。為了深入角色,張國榮不惜付出巨大努力,中毒生病也在所不懼,隻求盡情抒發人物的内心情感。
在頒獎現場,當主持人用“惡心”、“變态”等詞彙形容這部電影時,台下觀衆發出狂飙猖狂的大笑,錄影機七次對準張國榮的臉龐。
張國榮隻是靜靜地坐着,面帶溫和的微笑,内心卻在滴血。随後憑此片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卻無一人投票,評委語帶侮辱。
當紅巨星受此待遇,從台上微笑走下,臉上盡是淚痕。這無疑是張國榮人生中最痛的一次公衆羞辱。
六姐是張國榮最依戀的人,當她生病卧床不起之時,張國榮第一時間提出送她去國外求醫,但六姐始終拒絕。她那張溫暖而疲憊的臉上始終挂着淡淡的微笑,輕聲對張國榮說 “我一生沒有出過遠門,就這樣和你在香港吧”。
張國榮扶着她瘦骨嶙峋的手,眼淚止不住地往下落。他明白六姐的病入膏肓,已是手無縛雞之力。在她生命最後的日子裡,六姐最大的心願就是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
為此,張國榮買下了整層樓送給她。六姐感激地握着他的手,臉上盡是幸福的笑容。一個月後,六姐在張國榮的攙扶下,帶着淡淡的微笑離開了人世。
這一刻,張國榮徹底崩潰,他的精神支柱,他此生最愛戴的人,就這樣沒有絲毫征兆地離他而去。
六姐離世後,張國榮患上了抑郁症。曾經光鮮亮麗的他,開始生活不能自理,整日閉門不出,任由着病痛折磨自己的身心。
多年好友馬末都再次與他相見,驚覺他已面目全非,瘦得隻剩一具骷髅。張國榮眼神枯槁,失去了往日的機敏與神采。
他對馬末都說,自己計劃離開香港,不再面對那些源源不斷的诋毀與流言。馬末都勸他三思,但張國榮心意已決。
他失去了人生的支柱六姐,又受不了娛樂圈的打擊,隻想遠離一切,重拾自己的内心世界。馬末都隐隐覺得,這恐怕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
果然,不到半年後,張國榮便自殺身亡,追随六姐而去了。
2003年4月1日,這天對大多數人來說不過是平凡的一天,然而對張國榮來說,卻是命運的轉折點。當他從24層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一躍而下的那一刻,時間仿佛靜止了。
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他選擇在“愚人節”結束自己47年的生命。我們無法得知,在墜樓前,他内心經曆了怎樣的掙紮。
那一定是極其痛苦而漫長的決定過程。這麼多年來,他用溫柔治愈着大衆,卻無法治愈自己。當生命的希望被一點點剝離幹淨,他也就失去了繼續前行的動力。
遺書中,他再一次問自己“為何會這樣”,卻得不到答案。臨終前,張國榮還體貼地将遺産平分給與家人,唐鶴德獲得了一半遺産,足見他的用心。
當紅巨星轟轟烈烈走完這一生,最終還是沒能擺脫那些不公與傷害。我們唯有通過這些指向人性陰暗面的故事,倒逼自己反思與成長。
張國榮,這個名字,已成為一個傳奇。當年他用自己獨特的演技诠釋了無數難忘的銀幕角色,将溫柔、堅韌、柔軟的品質發揮到極緻。
觀衆至今仍然難以忘懷他在《霸王别姬》中對程蝶衣的精彩刻畫。那似有若無的眼波流轉,那煙花三月下的無奈離殇,成就了一個活生生的靈魂。
藝術家用鏡頭記錄生命的無常,而生命終會用自己的方式回饋藝術家。我們無法得知張國榮生命最後的掙紮和哀恸,但唯有繼續緬懷,就是對他最好的悼念。
這些年來,他用自己無俦的情感打動了千萬人的心。而今,讓我們用同樣包容的眼光,看待他生命最後的選擇。就讓這顆赤子之心,跟着風裡的落英,一起沉寂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