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卧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其實後面還有一句,道破劉備必亡内因

作者:一個人精彩

前言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躍馬過檀溪的故事成為了劉備事業轉折的象征。檀溪,這數丈寬的河流,宛如劉備事業發展的分水嶺。在躍過檀溪之前,劉備是四處奔波、寄人籬下的逐漸嶄露頭角的英雄;而躍過檀溪之後,他進入了時來運轉、割據稱雄的階段。

卧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其實後面還有一句,道破劉備必亡内因

這一場景的轉折點在于襄陽的隐士司馬徽,被尊稱為“水鏡先生”。司馬徽以觀人而知名,被認為是鑒别人才的伯樂。在水鏡莊,司馬徽向劉備推薦了世間奇才,并斷言“伏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這一豪言壯語,預示了劉備的事業将有所起色。

然而,其中還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這句話所指的“子初孝直”究竟是何人,以及為何盡管劉備兼得卧龍鳳雛、廣聚天下英才,蜀漢最終還是成為三國中最早滅亡的國家?

卧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其實後面還有一句,道破劉備必亡内因

一見如故,同謀大業

公元194年冬,江東牧劉繇去世,其子劉備繼任江東牧。彼時的江東正是群雄割據,劉備手上兵力有限,難免心中忐忑。

這一年冬天格外寒冷,大雪紛飛。劉備獨自一人行在荊州城郊,心事重重。“我若想要扶持漢室,振興劉氏江山,就必須盡早尋覓人才......”他自語着,腳步卻不曾停歇。

不知不覺間,劉備來到一處土地廟前。廟宇年久失修,門敞着,似乎無人打理。他正想轉身離去,忽聽得廟中傳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

劉備疑惑地走進廟中,隻見一個衣衫褴褛的老者躺在蒲團之上,滿臉淚痕。“先生這是何故?”劉備關切地問。

卧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其實後面還有一句,道破劉備必亡内因

原來此人名叫張水鏡,是這廟宇中的住持。他說此地已被盜賊蹂躏,香火中斷,自己将無家可歸。見劉備儀表不凡,便哀求他能給些物資周濟。

劉備連忙取出所有現成的錢财布帛,老者這才止住哭泣。就在二人正說話間,外面忽然傳來一陣喧嘩,有人在尋找劉備的下落。

“看來有要事需要我處理,我這就必須告辭了。”劉備向老者作别。

老者掙紮着坐起,神秘兮兮地對他說:“君王之相,龍鳳得一;臣子之佐,子初孝直全。四者備,乃可安天下。”

劉備狐疑地看着他,不明是以。老者卻再無下一句。

多日後劉備在處理政事的間隙裡,才恍然大悟。“龍”與“鳳”指的是人傑,能輔佐自己;而“子初”和“孝直”,必定暗指某兩個忠心耿耿的謀士!

卧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其實後面還有一句,道破劉備必亡内因

從此,劉備開始留意起自己身邊與益州之間的人才。他發誓,一定要尋覓到水鏡先生口中的四位謀臣,然後共同完成他的偉業!

卧龍鳳雛,真的足矣嗎?

公元207年冬,劉備前往荊州三顧茅廬,終于說動諸葛亮出山相助。當兩人初次見面時,劉備不禁為之折服——諸葛亮的風采和氣度果然不凡。

更令劉備欣喜的是,他發現當年水鏡先生口中的“龍”指的,可能就是眼前這位隐居山林多年的謀士吧!這一次,劉備終于找到人選,來扶持自己的事業。

然而好景不長。當時年僅三十出頭的龐統,一直默默地輔助着劉備。可還不到一年,這位風華絕代的青年便英年早逝,劉備為之悲痛不已。

諸葛亮雖才華橫溢,但畢竟還很年輕。而劉備自己,則是以仁義著稱,卻不擅冷靜政治判斷。

卧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其實後面還有一句,道破劉備必亡内因

這讓劉備開始反思,單靠卧龍鳳雛,真的能否成就霸業?畢竟龐統早逝,諸葛亮又過于年輕......自己該何去何從?

一次,劉備偶遇一位隐士,自稱水鏡先生。劉備詫異萬分,連忙将心中疑慮傾吐後,水鏡說出了一個更驚人的預言:“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子初,乃是劉備麾下謀士劉巴的字;孝直,則是駐守益州的法正。此言一出,劉備豁然開朗,原來成就大業,單靠卧龍鳳雛遠遠不夠!

他需要的是四人之力,少了一個都不行。

于是,劉備立即派劉巴出使西川,同時留意起了法正的言行舉止。他深知,自己此舉關系到漢室未來的生死存亡!

文武謀臣,各顯神通

公元214年,蜀漢軍隊攻克益州。劉備欣喜萬分地迎來了法正和劉巴兩人。

卧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其實後面還有一句,道破劉備必亡内因

劉巴為人謙遜好學,深得益州士民愛戴。法正則出生名門望族,雖性情剛烈卻膽識過人,通曉軍機要術。

兩人迥異的性格和長處,卻又相得益彰。劉備欣然任命法正為左仆射,劉巴為右仆射,共同參與蜀漢的機要會議。

每當有軍國大事,劉備都會召集二人商議對策。劉巴的慎重穩重常常能平衡法正的激進與冒進,兩位大臣也經常就某個問題互相論辯,讓劉備受益匪淺。

而在日常政務方面,二人也各司其職,各展所長。劉巴以和順平易的作風深得百姓好評;法正則大膽變法創新,使蜀漢法制日漸完善。

有這兩個心腹輔佐,劉備對自己振興漢室的信心愈來愈足。當他在諸葛亮等人的加冕下于公元219年稱帝時,内心無比激動與自豪

卧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其實後面還有一句,道破劉備必亡内因

當晚,劉備特意設宴款待兩位重要謀臣。“多虧有卧龍先生與二位全力相助,我方才有機會完成這偉業。”劉備舉杯示意,“我必當報答二位!”

黃袍加身,誓死報國

自從劉備登基稱帝後,他便心心念念北伐中原的夢想。

法正主張趁着曹魏國力日漸衰退之時出兵,一舉奪取漢中;但劉備始終猶豫不決。

一日,法正特意前往皇宮求見。“陛下,如今正是出兵的大好時機!臣等願為先鋒,誓奪漢中!”法正和劉巴跪地懇求。

劉備微微搖頭,說國庫空虛,難以支援戰争。

卧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其實後面還有一句,道破劉備必亡内因

此言一出,劉巴趕忙開口:“陛下,臣願絕食數日來表達決心。望陛下成全我等的心願!”

劉備見狀,終于被二人的熱血與赤誠所感動。“既然如此,朕便成全爾等!”于是,一場戰役悄然展開。

在接下來漫長的讨伐中,法正和劉巴皆以身作則,沖鋒陷陣。在他們的鼓舞帶動下,三軍士氣高漲,幾經艱苦卓絕戰役後,終于攻下漢中!

這一次勝利,無疑極大地鞏固了蜀漢年輕的江山。劉備登基不到兩年,卻在二人計謀相助下取得了如此輝煌戰果!

“法正,劉巴,朕記下了你們的功勞。”劉備滿面春風地宣布,“隻要有你們在,朕就有恢複漢室的信心!”

雙鸾失膛,雄圖落

卧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其實後面還有一句,道破劉備必亡内因

然而,好景常是短暫。就在蜀漢剛剛穩定局勢之時,章武二年,劉備的心腹謀臣劉巴便因疾病離世;次年,法正也相繼病故。

這對劉備和還處于發展時期的蜀漢政權無疑是沉重打擊。他們先後失去了“子初”和“孝直”——水鏡先生的預言中必不可少的兩人!

劉備心如死灰。他在宮中哀恸了數日,對左右侍從說道:“朕還記得水鏡先生的囑咐,一旦少了他們任何一位,就難以成事......如今看來,恢複漢室的夢想,怕是要落空了! ”

值此之時,劉備犯下了緻命的決策錯誤。他聽從部将呂運的建議,輕率地一意孤行出兵襲擊東吳。

這場倉促入侵,以慘敗告終。當劉備狼狽逃回成都,回想起法正生前的種種忠告時,已深感後悔莫及。

卧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其實後面還有一句,道破劉備必亡内因

若有法正在場,他必定能勸阻自己,避免這場結局慘痛的戰敗......可惜時來運轉,法正與劉巴皆已不在人世。此役失敗後,漢中也被奪去,劉備的雄心壯志從此一蹶不振。

人去茶涼,夢想破滅

伐吳一戰的失利,對還在發展中的蜀漢毫無疑問是毀滅性打擊。劉備意識到,興複漢室的壯舉,終究是他力所不及了。

諸葛亮和龐統的才能,也無法改變劉備本身在政治判斷力上的局限。這一生的奮鬥與付出,換來的隻是倉皇失措的失敗收場。

劉備自知大限将至。回顧往昔,他在心中無數次反問自己:我的失敗,到底在哪裡?難道真是命運弄人,無法抗拒嗎?

卧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其實後面還有一句,道破劉備必亡内因

他想到當初水鏡先生的預言——子初與孝直不可或缺。然而,他們雙雙早逝,自己又在關鍵時刻判斷失誤,導緻江山易主......

躺在寝宮中的劉備忽然悲從中來。他向身邊的兒子劉禅托付最後一句話:“我曾經以為,靠他們幾位就可以扭轉乾坤,興複漢室......可如今看來,隻是我一廂情願的幻想而已啊......”

說罷,劉備長歎一聲,對着虛空緩緩合上了雙眼。他這一生的抱負與奮鬥,就此落幕告終。

結語

劉備失敗的原因,遠超我們的想象。不但在于喪失心腹謀臣,更在于自己的判斷失誤。

卧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其實後面還有一句,道破劉備必亡内因

興複大業,絕非隻靠幾個奇才便能成就。内憂外患,國勢弱小的局面下,劉備的雄心壯志終究隻能徒留遺憾。

劉備這一生的經曆,充滿了驚濤駭浪般的起起伏伏。他得到的輔佐之人,也許超過了命運給他的本錢。

到最後,我們唯有感歎,人算不如天算,這場恢複漢室的夢想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終究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