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牢智造“底盤”,助推産業建圈強鍊

作者:中工網

原标題:打牢智造“底盤”,助推産業建圈強鍊

勞工日報-中工網記者 劉友婷

工業占全市GDP的比重達35.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50%,成為拉動經濟的主要力量;在工業軟體、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實作新突破,首台國産ECMO等一批高端新品陸續獲批,創新能力加快提升;擁有工業上市企業278家、位居全國第一,專精特新“小巨人”新增數量全國第一。

2022年,深圳首次實作規上工業總産值、全部工業增加值全國城市“雙第一”,面對建設制造強市“考題”,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作為“中國工業第一城”,深圳正在加快推進高水準新型工業化,以科技創新驅動産業的提升能級。

創維打造5G+8K柔性智能工廠,帶動傳統産線落地一批簡單實用的5G應用及自研平台;深圳吉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陽智能)産業勞工與研發人員比例為1:1.5,把雷射、卷繞和疊片的裝置做到極緻;深圳天海宸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海宸光)自主研發AI Ops平台,為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更新注入新活力與動能……猶如一株株科技創新的“蒲公英”,打牢智造“底盤”後,它們正在把種子撒向産業“生态圈”,助推産業建圈強鍊。

産線更新,邁向柔性智能生産

12月13日,在位于深圳市寶安區石岩街道的創維科技工業園智能工廠中的房間,5G+AI“工廠中的房間眼”,質檢工位前端AI與雲端AI有效協同;“5G+8K”攝像頭實時監控跨域工廠中的房間運轉情況;現場檢修人員佩戴AR眼鏡,裝置參數可自動擷取、推送;視覺AGV自主規劃路徑,實作感覺式智能運輸……

“90年代,買一台21英寸彩電要3200元,幾乎要花掉3年工資;如今,32英寸彩電隻需800多元就能買到,55英寸彩電價格在2000元左右。”談及轉型背景,創維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吳偉直言,行業利潤低、國内市場飽和,加之家電産品疊代快、品種多,對柔性化生産要求高,倒逼企業全面更新産線,打造5G+8K柔性智能工廠。

随着彩電品種類型增多,企業訂單呈多批次、小批量需求多,這一轉變迫使創維轉變生産方式——由按計劃大批量生産轉向柔性化、定制化生産。

然而,數字化轉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2012年,創維實施“機器人戰略”,成立“自動化裝置部”;3年後,提出智能制造戰略,進行資訊化改造。“自動化即機器換人,提質增效;資訊化則改變‘資料孤島’現狀,研發新系統,實作資料共享。”吳偉告訴《勞工日報》記者,創維打造的5G+8K柔性智能工廠,以有線網絡為基座,建設5G融合網絡,讓傳統産線實作全要素連接配接。

以生産線轉産為例,數字化轉型前,轉産時間長,一天生産線隻能切換生産3種不同型号訂單。如今,轉産時間由4小時縮短為1小時,智能工廠實作同一條生産線可生産多種不同規格的産品。“柔性化生産特點就是多批次、小批量。轉産時間縮短,意味着效率提高,産線生産不受批次限制。”吳偉如是說。

談及轉型困難,吳偉直言,從人與裝置之間的配合,變成資料與裝置間适配,需要一個調整、适應過程。以視覺檢測為例,人工檢測更新為自動化檢測初期,由于機器資料量不夠,誤判率高,出現“機器不如人”的情況。“我們需要給機器充足的學習時間。”為此,創維智能工廠通過增加拍攝鏡頭以收集更多資料、多方向多元度檢測以提高資料品質等方式完成過渡期。如今,産品檢測時間由15s/台縮短為3s/台。

智能化生産,核心目的是提升品質

電池生産從手工卷繞,更新為半自動化生産,無需靠人力拉極片,自動生成張力,效率提升了6倍,張力波動從40%縮短為3%。這是2006年吉陽智能的“入場”方式,帶來國内首創的半自動卷繞機,改變了電池生産方式。

作為國内最早一批做锂電池裝置的企業之一,吉陽智能一直專注于锂電池裝置的研發、制造,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制造提供智能裝備。目前聚焦在锂電裝備最核心的三個環節,即雷射模切、卷繞和疊片,已研制出雷射極耳成型機、高速自動卷繞機、熱複合疊片機等核心産品,多項技術已達到世界頂尖水準。

“技術的進步帶來生産力的變革,如今電池生産已實作全自動化。”吉陽智能董事長陽如坤多次強調,智能制造的核心目的是提升品質,而裝備制造是锂電産業的“母雞”,把生産裝置做到極緻,有助于推動锂電産業高品質發展。

12個月内保持有競争對手不可替代的價值,成本效益優勢大于20%,是吉陽智能的技術底氣。以吉陽智能的高速複合疊片機為例,該裝置可以達到0.125秒/片的疊片速度,生産效率提升了5倍;同時實作了疊片芯包制造品質全數字化、智能化監控,被認為是當年動力電池9大标志性進展技術之一。

如何将産品做到極緻?加大研發投入,建立高技能人才團隊是吉陽智能實作持續創新是“秘訣”,保持競争力的源泉。記者了解到,該公司研發團隊取名為“好奇的研發團隊”,人員超800人,産線勞工與研發人員人數比為1.5:1。據統計,吉陽智能積累了800項發明及實用專利,其中60%為發明專利。“重視知識産權保護,對提升研發人員創新積極性很重要。”陽如坤說。

此外,在吉陽智能實驗室,産業鍊上下遊的不同企業坐在同一個實驗室碰撞方案,是常有的場景。“裝置的更新疊代,必然會帶來電池設計、材料的改變。為此,我們與客戶協同研發,互相配合,尋找最優方案。”在陽如坤看來,技術是為品質提升服務的,隻有裝備做好了,才能提升電池品質,進而推動産業生态圈協同發展。

技術賦能,協同産業生态圈共發展

在深圳,活躍着一批高新技術企業,以技術賦能方式,為傳統企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援,協同産業生态圈共同發展。

如果把智能化裝置比喻成一個人,那麼,專注于為智能制造裝備業提供運動控制核心部件的深圳市雷賽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雷賽智能),就相當于為裝置裝上電子“大腦”“心髒”和“手腳”。自1997年成立以來,該公司一直聚焦在運動控制領域,提供有競争力的運動控制PLC、伺服電機驅動系統、步進電機驅動系統等系列精品的研發、生産和銷售,已廣泛應用于光伏、锂電、半導體、3C電子、特種機床、機器人等行業,幫助廣大自動化裝置廠家實作進口替代和轉型更新。

賦能智能制造裝置廠家更新降本的同時,雷賽智能也組建多條自動化生産線,打造以精益生産為基礎的自動化和數字化生産方式,産品制造周期提升了7倍,實作産品快速傳遞和品質保障。同時,人工成本也降低了30%,極大地實作了生産的降本增效。

談及自動化更新與産業發展,雷賽智能市場副總監曹通博士介紹,公司在科學合理地布局全國管道商合作網絡,串聯上下遊合作夥伴,建構開放生态,與管道夥伴一起共擔責任、共創價值、共享回報,攜手共建一個共創共赢的産業生态圈,共同推動智能制造産業發展。

除了産線更新,工業資料資産的智能化管理也是新型工業化的重要一環。

過去,包括檢修資料,運維資料,攝像頭監管資料等在内的資料資産管理方面,存在着量大,分散,無條理,非結構化的特點。在使用和管理時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回溯,且往往無法達到預期的結果。比如,在裝置檢修時,要查閱大量的圖紙和曆史資料,在發生一些意外時需要大量的調閱曆史視訊,且隻能事後回溯。

“不少傳統制造企業都有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更新的需求,但一方面缺乏專業的智能化開發經驗,另一方面也有對資料資産流失的風險顧慮。”天海宸光副總經理何宜兵說道,公司利用天海玄同平台幫助不少企業如電力,鋼鐵,飛機制造企業,進行資産遠端智慧管理,裝置維修知識圖譜,智慧園區管理,盤活了各類工業資料資産價值,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管理和營運效率。

來源:勞工日報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