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裁判文書上網數量大幅下降,最高法:從未“叫停”文書上網

作者:酒死了

界面新聞記者 | 呂雅萱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自2013年上線至今,中國裁判文書網累計公開裁判文書1.3億餘篇,被視為中國司法改革和司法公開取得的标志性成就之一。但是,近期最高人民法院發文建立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中國裁判文書網将何去何從也成為法律界讨論的焦點。

2023年12月22日,最高法釋出《關于征集人民法院案例庫參考案例的公告》(簡稱《公告》)。在随後釋出的答記者問中,最高法相關部門負責人專門回應了裁判文書網新增文書數量大幅下降、文書是否還會上網公開,以及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與人民法院案例庫的功能關系等問題。

此前據《财經》等媒體報道,最高法拟于2024年1月上線運作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并明确了其應用範圍,僅支援全國法院幹警在内部專網查詢檢索裁判文書。記者從不同層級法官處證明,最近已收到最高法釋出的《關于建設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的通知》。

此外,該報道稱,記者還從多位不同省份的進階人民法院人士處了解到,最高法也在同步籌建“人民法院案例庫”,供各級法院、廣大法官使用,并适時、以适當方式對外公開,供社會公衆使用。

在中國裁判文書網已經運作10年的情況下,為何要另建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人民法院案例庫”又是何種定位?三個資料庫之間是分工不同、互為補充?還是将形成替代關系?最高法此前并未明确說明。

中國裁判文書網自2013年7月上線運作。公開資訊顯示,2014年,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了超過20萬份裁判文書,2015年更是突破了100萬份。2016年,中國裁判文書網改版,增加公開5種民族語言裁判文書,提供全網智能化檢索服務。此外,中國裁判文書網手機用戶端也于2016年8月30日上線。 截至2022年9月,中國裁判文書網已累計公開裁判文書1.3億餘篇,通路量超過900億次。

界面新聞梳理發現,從2014年到2019年,中國裁判文書網每年新增公開的裁判文書數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然而,從2021年開始,每年新增公開的裁判文書數出現了下降的趨勢,特别是從2021年到2023年,每年新增公開已降至1000萬份左右。

中國裁判文書網近年上網文書數量呈大幅下降趨勢,這是否意味着最高法深化司法公開的方向有所調整?

最高法相關部門負責人稱,裁判文書網設立10年以來,在推動陽光司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存在檢索不便利、标準不統一、缺乏官方權威認可等問題;一些上網文書法律意義有限的同時,暴露了當事人各類事實性、身份性資訊,造成當事人、公司、企業,提出投訴;有的商業公司将“爬取”的文書資料轉化為法律檢索、企業征信、人工智能“産品”營利,但未按安全、合規、可控要求管理,有些“黑灰産業”甚至據此從事敲詐勒索、資訊倒賣、刷取流量等違法活動。基于上述問題, 從2021年7月開始,最高人民法院按照有關各方的反映、訴求和建議,采取了一些針對性整改措施。

據介紹,通過嚴格風險篩查、完善公開标準,每年上網文書數量從2020年的1920萬件、2021年的1490萬件降至2022年的1040萬件。2023年1月至今,上網文書數量為511萬件。“可以說,自2021年以來,優化裁判文書公開機制的工作一直在有序開展,但從未‘叫停’過文書上網。”最高法相關部門負責人強調。

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民法典、個人資訊保護法、資料安全法出台後,也對司法公開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法院的司法公開工作,一方面要“充分滿足當事人的參與權、知情權”,另一方面,要“防止公民的正當權益、企業的生産經營以及公共利益因不當公開受到不利影響”。

該負責人表示,“公開”與“公布”不能劃等号,司法公開并不意味着所有司法資訊都要在網際網路上釋出。按照憲法和法律,庭審依法公開進行,裁判文書經宣判并向當事人送達,就是在踐行審判依法公開原則。司法公開既包括線上公開,也包括線下公開;既包括向當事人的公開,也包括向社會公衆的公開。

接下來,裁判文書是否是否會繼續上網公開?最高法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現在對外公開的裁判文書網會繼續發揮應有作用,同時,裁判文書上網的标準也需要優化、機制還需要規範,相關工作将按照嚴格依法、穩慎适當、依法監管的原則持續推進。

據介紹,民事、行政訴訟法都規定了公衆可以查閱生效裁判文書,但并未要求生效文書必須在同一網絡平台上集中公開。下一步,最高法将采取線上公開和線下查詢相結合的方式,嚴格落實法律規定,保障公衆依法查閱生效文書的權利。

各級人民法院也将定期在裁判文書網公布裁判文書,同時會更加穩慎地協調兼顧好滿足公衆知情權、監督權與保護資料、資訊安全及個人隐私的關系,更加充分地發揮好案例、好文書的作用。同時,最高法将加強監管,對相關商業機構不當使用裁判文書資料的行為進行約談,引導督促其依法、合規使用資料。

在此次答問中,最高法相關部門負責人針對為何建立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的問題表示,為了有針對性地加強審判管理、輔助司法決策、服務國家和社會治理,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建設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在四級法院專網内彙聚各類裁判文書。裁判文書庫主要并不是為了給法官辦案提供類案查詢,而是着眼于國家和社會治理中司法大資料的分析應用,為制定司法政策、推進司法改革、提出司法建議等提供依據和參考。

對于建立人民法院案例庫,最高法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為針對性解決裁判文書網使用不便、檢索不準、标準不一等問題,最高法經研究,于2023年7月決定建設“人民法院案例庫”。 案例庫的案例目前主要由各地法院依程式報送,都要由最高法各審判庭按業務條線對口負責、審查把關,經法官會議集體讨論通過;原來有多種不同裁判類型的,還要報分管院上司同意後,才能送研究室稽核入庫。

“與之前将裁判文書‘上傳了事、簡單累加’的公開方式相比,案例庫将收錄對類案具有參考示範價值,并經最高法稽核認可的權威案例,未來将成為裁判文書網在應用和效能上的‘更新版’。二者是互為補充、相得益彰的關系,并不是要以庫代網、此開彼關。”該負責人說。

據最高法資料,目前,人民法院案例庫已收錄2000餘件參考案例,包括刑事案例500餘件、民事案例1200餘件、行政案例200餘件以及部分國家賠償、執行案例。《公告》表示,為拓寬參考案例來源,盡快豐富案例庫資源,現面向社會公衆征集經最高人民法院稽核認為對類案具有參考示範價值的權威案例。

“案例庫建成後,當然要向包括專家學者、律師、當事人等在内的社會公衆開放。隻有供社會開放使用,才能友善人民群衆通過案例更加有效地學習了解法律,明悉行為規範,增強訴訟預期,進而促進訴源治理;同時,也将為廣大法律、司法界人士提供更加鮮活、精準、權威的辦案參考和研究素材。”上述負責人說,案例庫建成後,将覆寫各類罪名、案由,在同一罪名、同一案由下的不同法律适用問題也将有相應案例。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必須查閱案例庫,參考入庫同類案例作出裁判,以保障法律适用統一、裁判尺度統一,避免“同案不同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