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技術打響“價值戰”,“智駕”成汽車行業“新賽點”|2023中國經濟年報

作者:華夏時報
以技術打響“價值戰”,“智駕”成汽車行業“新賽點”|2023中國經濟年報

文/牛小歐

如今汽車産業固有格局正在被改寫,汽車行業迎來百年難遇的變革期。電動化的競争已進入焦灼狀态,而這僅僅是上半場比賽。而想要拿下新時代的入場券,車企就需要在智能化之争中脫穎而出。

今年以來,加重成本搞研發、“搶客”自動駕駛領域逐漸成為車企布局的重要目标。今年的車市格外“卷”,這也為身處競争洪流中的一衆車企敲響警鐘。将技術作為壓艙石,靠智能化深度布局在下半場競賽中打赢“價值戰”,要比拿下市場的短暫勝利更為重要。

政策東風不斷“吹向”智駕領域

支撐這場汽車革命的是移動網際網路、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這樣的背景也促使了政策方面的傾斜,今年以來,越來越多政策的出台對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今年7月,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近日聯合修訂印發《國家車聯網産業标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23版)》(下稱《指南》),旨在适應大陸智能網聯汽車在新發展階段的新趨勢、新業态和新需求,圍繞智能化和網聯化協同創新發展,同步推進技術創新發展和基本安全保障,進一步建構科學合理、開放創新、協調相容的智能網聯汽車标準體系。

汽車行業分析師沈瑩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指南》意在為車聯網産業提供架構更完善、内容更全面、邏輯更清晰的标準體系建設,有助于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提升大陸汽車産業的競争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今年11月,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聯合釋出了《四部委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明确表示,遴選具備量産條件、搭載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産品,開展準入試點,将在限定區域内上路通行。通知中還明确了自動駕駛中的事故責任歸屬。此舉意味着國内進階别自動駕駛上路運作終于有了産品準入标準和規範指引。

蓋世汽車研究院進階總監王顯斌對《華夏時報》記者指出:“《通知》的釋出會對高速NOA(自動領航輔助駕駛)、城市NOA及通勤模式等功能全面配置和場景化應用産生重要的利好效果,這将促使車企加大對相關技術的研發力度,提升汽車智能化水準,而技術領先型企業在現階段将獲得優勢,能夠快速發展與技術疊代。”

除了釋出切實有效的政策鼓勵外,大陸在道路測試和示範應用領域也加大力度,穩步拓展。公開資料顯示,大陸已建設17家國家級測試示範區,7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16個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

在政策東風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啟自動駕駛領域的深入探索,力求在新賽場上站穩腳跟。

12月14日,寶馬集團官宣在上海市正式獲得高快速路L3級别自動駕駛測試牌照,成為國内首家官宣L3的車企,并計劃于2023年底或2024年初正式上市L3級自動駕駛功能;梅賽德斯-奔馳則于兩天之後成為首批獲批北京市有條件自動駕駛(L3級)高速公路道路測試牌照的企業之一,并早已明确繼德國和美國後,将在中國市場推進L3級别自動駕駛系統Drive Pilot……

工業和資訊化部裝備工業一司汽車管理處處長吳鋒明确指出,大陸智能網聯汽車已經從小範圍測試驗證轉入技術快速發展、生态加速建構的新階段。

在沈瑩看來,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已成為汽車産業的發展趨勢。車企也正意識到發展智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智駕技術的提升直接關系到車企品牌價值的提升,将為公司赢得更多的消費者進而提高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和盈利能力。

車企加速落地進入沖刺期

在政策、技術及需求等多方因素推動下,智能汽車逐漸開始收獲并影響市場。随着消費者對汽車智能化接受度的逐漸增高,甚至已開始改變消費習慣。開源證券認為,在需求拉動下,自動駕駛将成為汽車行業最大的變化,也将看到消費者為軟體付費的意願逐漸增強,車企靠軟體盈利有望逐漸實作。

公開資料顯示,問界新M7上市後超過50%的使用者選擇了配置華為ADS 2.0高階智駕功能的智駕版;而小鵬G6自今年上市以來,其智駕版本訂購比例也超70%。據工信部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乘用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42.4%,較去年同期增加接近10%。預計2025年乘用車L2級及以上智能駕駛滲透率将會達到70%。

可以看到,智能化逐漸成為汽車産業下一個發展契機,在此背景下,車企紛紛開始思考如何讓智能駕駛方案實作商業化落地和量産。

第一個落點自然是在産品上,今年以來,衆車企開始密集推出智駕新車型。

8月,新岚圖FREE上市,同時岚圖方面表示,岚圖與百度Apollo的戰略合作,會率先在新款FREE上落地。号稱“首個L4級賦能”的高速輔助駕駛量産産品 Apollo Highway Driving Pro将由FREE正式推向市場;9月12日,問界新M7正式上市,搭載HUAWEI ADS 2.0智駕系統;9月19日,搭載XNGP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2024款小鵬G9迎來上市;9月26日,寶駿雲朵靈犀版正式上市。寶駿官方表示,該款車型“成為行業唯一一款12萬就具備高階智駕能力的新能源智能汽車”。

進入第四季度後,車企仍保持着一定的推新節奏。智己LS6于10月12日正式上市,在智能駕駛方面,智己LS6全系均配備Orin X高算力晶片和超遠距高精度雷射雷達。智己汽車方面将該款車型“成為目前同級唯一全系擁有高階智駕一體化軟硬體的智能純電SUV”;11月9日,華為正式釋出智慧出行解決方案新戰略,與此同時,由華為與奇瑞共同打造的華為智選車業務首款轎車智界S7開啟預售。新車搭載了華為的HarmonyOS 4智能座艙及HUAWEI ADS 2.0智駕系統。

可以看到,在車企的宣傳亮點中“唯一”“首個”成為高頻詞彙,不難發現其中暗戳戳“較勁”的意味。這同時也反映出車企對于智駕車型與技術寄予的厚望,以及憑借産品開啟智駕市場争奪戰的決心。

除了産品的加速落地外,智能化車企已開始将另一個落點放在NOA上,逐漸進入城市NOA的規模化競賽周期。問界、小鵬、理想、智己、極狐等衆多品牌都已有所動作。

以“蔚小理”為例,今年7月,蔚來汽車宣布蔚來NOP+增強領航輔助功能在北京五環内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上線,并表示蔚來NOP+在北京二環、三環、四環、五環等城市環路及快速路、高速公路實作了全覆寫;小鵬汽車則公布,2023年小鵬城市NGP智能駕駛将會擴充到50個城市,2024年将會擴增到200個城市;理想汽車最新計劃是至今年12月城市NOA(正式版)覆寫全國高速和環線及100個城市,LCC全球都能用,全面傳遞AD Max使用者。

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今年1—7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标配(不含硬體标配+軟體選裝)NOA傳遞新車26.32萬輛,同比增長120.44%,從2023年開始,NOA規模化(從高速到城區)将是未來兩年智駕市場的主旋律之一。

在預判智駕賽道的未來發展趨勢時。科技行業分析師高正林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兩年前智駕領域的發展汽車行業屬于‘摸着石頭過河’,一度陷入拼殺雷射雷達、攝像頭數量的怪圈,這也導緻了單車成本的增長。但如今,随着技術的成熟,行業已漸歸理性,汽車産品與智駕能力逐漸綁定,新的商業模式開始湧現。硬體的利潤不高導緻毛利為負,甚至新車不賺錢。是以發展智駕、憑借軟體服務成為汽車廠商的新利潤增長點。”

高正林進一步分析,智能化也将帶來車載半導體、線控制動、車載軟體等産業需求的延伸,帶來諸多投資機會。再加之國家層面不斷釋放出大力發展智能網聯賽道的明确信号,也預示着智駕商業化時代遲早會來臨。但也要注意,智駕領域仍處于不斷創新和發展的階段,是以想要獲得“價值戰”的決勝權,車企仍需不斷加大投入,夯實技術話語權,并制定長期的戰略規劃,進而逐漸實作自身在智駕領域的核心競争優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