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乳飲2023年度關鍵詞:網紅“祛魅”,無糖“躺赢”,上市另謀“他路”

作者:數字綠洲

2023,新茶飲風潮卷動之下,傳統的乳飲行業并不甘心躺平。蘭世立帶着二廠汽水回歸,大窯一夜之間遍地,甜味劑風波讓“無糖”大殺四方,預示着這是行業極不尋常的一年。

網紅不紅了,有的褪去光環,有的曝出欠薪。漲價讓人應接不暇,此起彼伏之間暗藏了成本壓力“蒸蒸日上”。找錢依然很難,中小企業謀求“曲線”上市,注冊制下,轉戰北交所、港股和新三闆,總之辦法總比困難多。

乳飲2023年度關鍵詞:網紅“祛魅”,無糖“躺赢”,上市另謀“他路”

網紅“祛魅”

2023年,是網紅品牌頗受挑戰的一年。前有鐘薛高陷入“裁員、欠薪”風波,盡顯發展頹勢;後有元氣森林增速驟降,品類紅利逐漸消退。網紅品牌正在“祛魅”。

10月,有網友在社交平台爆料,向鐘薛高“讨薪”,引起行業關注。雖然公司緊急回應稱,“正在積極解決相關糾紛,目前營運一切正常”。但事實上,微網誌、微信等社交賬号已經斷更數月,北京多個線下門店查無此處,線上線下的種種迹象都表明,鐘薛高正陷入發展的困境。

“時也勢也”,或許是鐘薛高創始人林盛今年年終最想說的一句話。出自林盛之手的另一個網紅雪糕品牌“中街1946”,也在火了一陣後,陷入了沉寂。

本是銷售旺季的夏天,雪糕品牌似乎都遭遇“寒冬”。今年上半年,聯合利華的冰淇淋業務銷售額增長5.7%,價格增長11.5%,銷量下滑5.2%。

另一個網紅汽水品牌元氣森林,則經曆了創立以來增速最慢的一年。在2023年度全國經銷商大會上,元氣森林透露今年業績實作雙位數增長,但沒有公布具體數字。對照往年,元氣森林的增速已經整體放緩,2018-2020年,銷售額增長率分别達到300%、200%和309%。2022年,元氣森林的銷量增速驟降至20%左右。元氣森林創始人唐彬森坦言,“過去兩年我們飄了,為了增長而增長,忘了初心”。

“祛魅”的還有去年火出圈的“一整根”人參水,其誕生之初就抓住了年輕人長期熬夜的生活場景,以一整根人參水的産品形象吸引眼球。但随着“一整根”人參水的走紅,大衆對其成本和功效産生質疑。據《新京報》報道,這類人工種植人參的批發價格一斤30元左右,每斤大約20根,算下來1根約1.5元。而“一整根”的包裝,有業内人士表示不足2元。

無糖“躺赢”

網紅品牌“祛魅”的同時,無糖市場備受寵愛。尼爾森IQ中國首席增長官鄭冶表示,“目前無糖飲料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200億元,未來仍有較大上升空間。但單一口味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對飲料品類的需求”。

今年,即飲茶品類首次反超碳酸飲料,成為飲料品類的最大子品類,并同時保持了雙位數的增長。作為即飲茶的子類,無糖茶則是推動品類增長的主要原因。

企業愛卷無糖。從天眼查專利資料來看,截至目前,茶飲料所申請專利超2200項,從類型來看,發明專利占比超85%,位居前列;從近五年專利申請的年份來看,2020年所申請的數量位居前列,擁有155項。

相比之下,目前大陸碳酸飲料市場已經進入成熟期,市場穩步發展,整體增長緩慢。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碳酸飲料市場規模達849.6億元,2014—2019年中國碳酸飲料年複合增長率為2.67%。

就連享譽全球的汽水品牌可口可樂,也試圖通過頻頻漲價的行為,挑戰着消費者敏感的神經。可口可樂釋出的2023年三季度财報顯示,三季度營收119.53億美元,同比增長8%,超出市場預期的114.3億美元;淨利潤為30.83億美元,同比增長9%。7月,可口可樂總裁兼首席财務官約翰·墨菲表示,将在今年下半年繼續提高價格,因為在需求韌性較強的背景下提高了預期。

可口可樂環顧四周,飲料正在集體告别“三元時代”。除可口可樂外,康師傅、百事、元氣森林、李子園、均瑤健康等旗下産品也在今年被傳出漲價。農夫山泉宣布調整杭州區域19升桶裝水價格漲價2元,養樂多也宣布原味産品單價從11.7元漲到12.8元。

漲價潮背後的成本壓力,是飲料行業普遍的焦慮。中國糖業協會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9月底,2022/23年制糖期全國共生産食糖897萬噸,全國累計銷售食糖853萬噸。全國制糖工業企業成品白糖累計平均銷售價格6270元/噸,同比回升516元/噸。2023年9月成品白糖平均銷售價格7009元/噸。此外,物價、原材料、人工及運費等成本不斷上漲,也成為飲料企業漲價的誘因。

縱觀飲料行業曆史,這已是第五次大規模漲價潮。此前四次分别在2010年、2012年、2017年和2021年。

“曲線”上市

成本上漲、行業内卷的環境下,中小企業謀求在資本市場有所建樹。随着注冊制的實施,企業登陸A股的難度增加,反之北交所、港股、新三闆成為企業“曲線”上市的新路徑。

2023年10月13日,騎士乳業登陸北交所,成為“北交所乳業第一股”;10月19日,武漢二廠汽水宣布通過并購方式登陸香港資本市場,成為“中國汽水第一股”;11月24日,南方乳業申請股票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新三闆)挂牌并公開轉讓,并且已獲受理;12月22日,瀾滄古茶拟在港股挂牌。

也有乳企,今年上市程序并不順利。6月,完達山乳業宣布其IPO輔導及保薦服務項目終止,理由是“上市程序發生變化”;菊樂食品“三戰”深交所主機闆,9月由于财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送出,稽核狀态變為“中止”。

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像餐飲、食品這類企業,上市的難度在不斷加大,于是很多企業選擇了其他途徑。港股整體來說審批的流程相對快捷,門檻不算太高,成為企業上市的首選。同時,也有很多企業選擇在北交所上市。整體來說,進入一個百花齊放的節點”。

市場下行或是企業迫切尋求上市的原因。相關資料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快消品漲幅為-0.5% ,預計明年增長還要再放緩。從市場資料來看,疫情期間和疫情放開後乳飲品市場表現均不好,出現負增長。

但也有一些細分品類呈現出蓬勃新機。據紅餐大資料,截至2023年12月,茶飲、咖飲兩大細分品類入局者衆多,品牌數占比分别達到了65.4%、30.5%。這兩大品類的産品豐富、頭部品牌較多,為現制飲品賽道貢獻了較多的新玩法。

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認為,“随着消費更新變化,一是罐裝飲品的市場在被更多的現制産品所取代,無論是在餐飲還是街頭消費場景,現制茶飲、咖啡、果飲等的需求量都在提升;二是瓶裝、罐裝飲品的消費者也對産品提出更高的要求,越來越關注無添加以及口味創新。随着大量新品牌的出現,傳統品牌的形象、産品将受到沖擊”。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也表示,“對于有融資和退出需求的企業,在A股上市的可能性非常低,既有行業政策的限制,也有企業自身經營狀況的限制。是以,北交所、新三闆和港股等相對上市要求較寬松的市場更符合企業的需要”。

北京商報記者 孔文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