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華區軍休中心:就是要讓服務對象笑起來

作者:秀擁五華

作為雲南省接收安置軍休幹部最多的服務管理機構,五華區軍休中心目前共服務管理各職級軍休幹部1400餘人,占據昆明市軍休幹部總人數的20%,其中包含35個中心支部……面對如此龐大的群體,如何更好地服務退役軍人成為了五華區軍休幹部服務中心的“必答題”和“關鍵題”。

圍繞着“服務”這個“核心考點”,五華區軍休中心以“打造讓軍休幹部滿意的服務管理機構”為目标,建立了“三精”模式。

精細化管理 讓制度保障服務

“我們編制了《五華區軍休中心精細化管理服務手冊》,每年都要更新,從業人員對照手冊中的内容和流程,就可以更加迅速仔細地完成工作。”五華區軍休中心主任趙建林頗為自豪地展示着手中的“寶典”。600多頁的内容讓手冊顯得格外厚實,然而這樣的手冊五華區軍休中心每兩年左右就要更新一次。翻開手冊,從軍休幹部的接收安置、服務管理、資金使用、待遇落實、活動組織到從業人員的節假日輪班、圖書借取、車輛使用申請,各個項目羅列得一清二楚,政策依據、辦事流程、服務标準、責任主體等事項一目了然。各科室和服務站要怎麼做?需要多長時間?有哪些具體流程?每個環節的标準是什麼?五華區軍休中心将職責清單化、辦事流程程式化,工作流程化的結果,讓前來辦事的軍休幹部和家屬子女更加省心省力。

五華區軍休中心:就是要讓服務對象笑起來

《五華區軍休中心精細化管理服務手冊》的第一個版本的手冊扉頁雖然有着不少破口,但被壓平的折痕顯示出了使用者的愛惜,被手指翻閱到微微泛黃的書頁,則展現了這本書的使用度。“一開始我們确實有過一段從不規範到規範的陣痛期,但是嚴格要求自己的結果是好的。”趙建林表示,變粗放發展為科學發展、變制度管理為機制管理、變一般服務為精準服務、變主觀評價為客觀評價的工作思路,使五華區軍休中心的每項工作和各個環節都做到精準有效控制,把全心全意為軍休幹部服務的宗旨意識,刻在每個人的腦海中和工作崗位上,最大限度壓縮懈怠空間。

五華區軍休中心:就是要讓服務對象笑起來

同時,五華區軍休中心還推行“釘釘”智能辦公系統,将28項日常服務管理進行子產品化設計,實作通訊錄共享、業務智能流轉、成果輕松沉澱、交流和待辦內建展示,不斷将軍休日常服務管理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精确化聯絡 架起工休“連心橋”

“我形容自己就是個帶班的服務員。”趙建林認為,服務是一種态度,是一種體驗,更是一種尊重,是要讓服務對象露出笑臉、樂起來。為此,五華區軍休中心制定了《軍休服務聯絡員制度》,做到“五聯六清”,即:重大政策出台必聯、重要學習必聯、重大節日必聯、重要活動必聯、生病住院必聯;聯系方式清、身體狀況清、興趣愛好清、家庭情況清、困難情況清、近期動态清。

五華區軍休中心:就是要讓服務對象笑起來

此外,五華區軍休中心還從政治立場堅定的黨組織委員或黨員網格員中選出黨支部書記,從有威望、有熱情、有能力的直管黨員中選出黨支部委員,協同做好黨員教育、黨内生活等相關工作,建立“上下聯通、互助互補”的組織網格。将所屬4個軍休服務站30個黨支部,根據片區劃分為116個網格,服務站黨總支書記、站長為轄區網格長,從業人員每人“認領”3至5個網格,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服務網格。

據了解,如今聯絡員制度已經在五華軍休落地生根。五華區軍休中心每季度召開一次情況分析會,總結交流聯絡情況,研究探讨聯絡問題,務實提出解決意見。各服務站也各具特色,互相融合,互相借鑒:蓮華服務站每周一聯絡員碰頭會“雷打不動”,交換意見,交流方法,為上級決策積極建言獻策;金鼎山服務站印發“聯絡服務卡”,便于工休人員及時有效聯絡;虹山服務站建立“軍休幹部滿意度調查表”,對聯絡和服務工作進行自我測評;黑林鋪服務站針對軍休幹部“雙高期”的實際,拓展和延伸聯絡内容,“送課上門”確定上情下達。

精準化服務 滿足服務對象個性需求

五華區軍休中心針對軍休幹部特殊群體,深入開展入戶探訪,重點關注高齡、孤寡、傷殘、空巢、長期患病或行動不便的服務對象,為軍休幹部提供個性化服務,把政策熱點群組織關懷的溫暖送到軍休幹部的身上,提升了軍休幹部的幸福指數。

五華區軍休中心:就是要讓服務對象笑起來

軍休幹部滿不滿意、支不支援成為了五華區軍休中心工作的“硬标準”。五華區軍休中心按照“轉觀念、接地氣、搭平台、抓規範”的思路,用軍休幹部最喜歡、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拉家常、續佳話,增進了工休人員之間的信任感;“中心搭台子,老幹部來跳舞”,形成了以活動促服務,以服務促管理的和諧氛圍,逐漸以規範化、制度化方式,把軍休幹部喜聞樂見的活動固化和堅持下來,形成常态服務。“每一位從業人員對我們照顧得體貼入微,他們對待我們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軍休幹部感慨地說。

截至目前,五華區相繼組建1個區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10個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101個社群退役軍人服務站并快速投入使用。全區“三級”服務保障體系專、兼職人員共256人,區級共投入服務保障體系建設資金420餘萬元,建立、整合退役軍人服務場所7394平方米。“家站”融合發展,已實作退役軍人服務站示範型建立100%達标,其中,華山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獲評“全國百家紅色退役軍人服務站”、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獲評“雲南省十佳退役軍人服務中心”。

來源 | 雲報用戶端 區退役軍人事務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