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SpaceX星艦:炸掉的“煙花”燃起無限希望丨尋找臨界點·世說新語④

作者: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馬曉玉

2023“星艦”的兩次爆炸給馬斯克的“火星夢”澆上了一盆冷水,卻換來了各方掌聲和無限希望。

在測試了10艘不同的星艦後。今年4月,SpaceX“星艦”發射升空,但是并未按原計劃與第一級火箭助推器分離,并在約4分鐘後爆炸解體。Spacex的“煙花”第一次在空中綻放。

SpaceX星艦:炸掉的“煙花”燃起無限希望丨尋找臨界點·世說新語④

“星艦”在空中爆炸

就在大家以為馬斯克移民火星計劃第一步就落空時,火箭總控室内的SpaceX團隊卻爆發出陣陣掌聲與歡呼。要知道,一台星艦的制造成本大約30億美元,這樣的豪氣一炸,實在是連内行人都難以看懂的“熱鬧”。

11月18日,越挫越勇的馬斯克再度坐到了指揮室,看着疊代更新的“星艦”在德州星艦基地發射場升空。這一次,SpaceX的從業人員成功讓33台猛禽發動機全部工作,馬斯克離他的“火星夢”又近了一步。但上升到距離地球90英裡時,助推器與火箭失去聯系,被迫觸發其自毀系統,“星艦”的煙花又一次在空中綻放。

隻要不在發射台上爆炸,都算成功

SpaceX前高管Lewis Hong認為,這是前所未有的一枚火箭。“在第一次發射的時候能夠走這麼遠,已經出乎所有人的想象。要知道,星艦的建造讓一公斤貨物的運輸成本從每公斤2萬美元降至每公斤100美元,是太空基建一個非常重要的裡程碑——成本的大幅降低,讓去太空旅行距離要實作的目标,前進了很大一步。”

SpaceX星艦:炸掉的“煙花”燃起無限希望丨尋找臨界點·世說新語④

Lewis Hong在世界科幻大會上做主旨演講

他表示,“星艦隻要不在發射台上爆炸,都算成功,這是團隊内部大家經常開玩笑的話。這次發射也是一次寶貴的經驗,為下一次星艦的成功,我覺得也收集了很多很珍貴的資料。”

在第二次發射中,SpaceX總結了第一次的教訓,對火箭及其發射系統進行了一系列嚴格的審查與優化,包括當第一級發動機點火時,在發射台上噴水,以減少升空期間引起的振動;多次模拟和優化發射流程,以确定發動機在飛行中的工作方式;縮短自毀序列的長度等。

不僅如此,按照馬斯克的介紹,二次試飛的星艦實施了超1000項更新和改進,而且團隊還根據NASA的一系列要求,完成了63次FAA規章的修正。雖然還是沒能擺脫失敗的命運,甚至都沒有驗證星艦是否具備入軌能力,但“33台并聯一級”的設計思路已經得到了驗證,熱分離等關鍵技術也初步取得成功,總體來說,二次試飛已經有了長足進步。

炸出來的“星艦”

兩次星艦爆炸,SpaceX為何“不怒反笑”?就連馬斯克自己都表示,成功機率隻有50%,那又為何還要堅持發射?這就不得不提到馬斯克所奉行的快速疊代式開發,這也是SpaceX公司包括“猛禽發動機”“星鍊”“龍飛船”在内所有創新進步的基礎。

不隻是今年在空中“綻放”的兩台“星艦”,從最早的星蟲版本開始,SpaceX共計炸掉或退役了32個測試原型機。目前,“SN26”和“SN27”也進入測試流程,後續的各測試版本也在設計疊代中。

SpaceX官方堅持認為,事故是收集資料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我們緻力于建立一個完全可重複的運輸系統,能夠将乘員和貨物運進地球軌道,幫助人類重返月球,最終到達火星和更遠的地方,循環改進是必不可少的。”

SpaceX星艦:炸掉的“煙花”燃起無限希望丨尋找臨界點·世說新語④

“星艦”二次發射,33台猛禽發動機成功啟動

由此可見,飛行測試的爆炸并不意味着“星艦”研發的結束,而是一步步猜想得到驗證的過程。SpaceX表示,“目前正在研究多種星際飛船,無論此次結果如何,預計在不遠的将來會有另一艘星際飛船發射。”顯然,SpaceX還會有更多“爆炸”在路上。

“對标SpaceX,我們大而不強、大而不優”

作為決定馬斯克“移民火星”夢想成敗的核心運載工具,馬斯克對星艦的預期是要克服目前普通載人飛船的3~6人的容量,在未來需要容納超100名宇航員工作生活,成為未來宇航員最常使用的太空交通工具。

為了實作這一目标,在不斷地疊代更新下,目前的星艦可謂集規模大、運力強、成本低和可回收複用等優勢于一身。在提升“星艦”性能的同時,SpaceX也不忘極力控制成本。

他們把航天器艙門開關替換成家用門把手;把航天器上動辄幾十上百萬的晶片替換成了電子市場上的民用晶片;把昂貴的推進劑替換成了“物美價廉”的液氧甲烷推進劑,主體結構更是直接采用廉價的不鏽鋼。這樣低廉的發射價格能讓科學家把有限的預算集中于研發科研載荷。

按照馬斯克的說法,目前“星艦”每次發射的成本可能不到1000萬美元,更是揚言未來要把平均發射成本壓縮到100萬美元。相比之下,NASA的太空發射系統每次發射成本預估在20億美元到40億美元之間,且不能被回收利用。

面對這樣一個能和NASA掰掰手腕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12月1日刊發了《自覺增強憂患意識 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為建設航天強國不懈奮鬥評論之一》。相當深刻地論述了中美兩國在航天上的差距對比。

SpaceX星艦:炸掉的“煙花”燃起無限希望丨尋找臨界點·世說新語④

“星艦”二次發射

文中提出:對标SpaceX,集團公司在發展理念上、科研生産模式上、關鍵核心技術上、品質效率效益上存在明顯差距和不足,整體上大而不強、大而不優,這與我們在航天領域率先實作強國目标還相去甚遠。網友表示:承認現實,明白差距,才能更好地去追趕,絕不能固步自封,我們都相信中國航天一定能越來越好。

雖然“星艦”尚未完全取得成功,但它的每一次發射都為人類航天事業帶來了豐富的資料。中國科協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全國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鄭永春認為,太空探索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任何一個參與者都願意參與其中并積極嘗試,取得成功,在某種意義上也都是人類的成功。“我們要正面看待SpaceX和‘星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