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定位之一,川渝協同創新既有必要,也有條件;既是機遇,也面臨挑戰。那麼,如何才能答好川渝協同創新這道必答題?
12月20日,重慶兩江新區、四川天府創新企業、科研院所齊聚明月湖畔,召開兩江天府協同創新共促發展沙龍。從學者、企業家的口中,我們似乎能夠找到答案。
技術突破
成渝兩地企業成果累累
據了解,本次沙龍共邀請到7位來自兩江新區、天府新區的企業家、科學家嘉賓發表主題演講。這些企業在各自的領域,均取得了豐厚的成績與科技創新成果。
重慶睿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大治介紹,該公司于2020年成功研制了大陸首個 80GHz千米超距交通毫米波雷達;2023年又自主研制90GHz晶片及90GHz交通毫米波雷達,突破“卡脖子”毫米波晶片技術,填補了國内技術空白。目前交通毫米波雷達已應用于北京亦莊、重慶、成都、河北、山東、浙江等多個高速和城市道路。2021年在科技局川渝聯合項目支援下,該公司還完成了超距交通毫米波雷達川渝高速特殊氣候環境适應性研究。
在汽車雷達産品方向,重慶睿行還即将推出下一代車載4D點雲毫米波雷達産品,實作12發16收的相控陣,對标國外一流的4D雷達性能。
成都九天畫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錦介紹說,經過四年的研發,公司開發出了全球第三,國内第一,也是國内目前唯一的新型顯示技術FSHD。基于該技術,九天畫芯第一次讓國産投影機可以在亮度、色彩分辨率等全部名額上和曾經的高端技術平起平坐。解決了投影領域。圍繞該技術,他們建立了比較穩固的專利池保護,也開發了新型的工藝。在商業上将把整個技術封裝成完整的光機模組,供應給全球的品牌商,讓其很友善地生産出又好又便宜的高品質投影機,突破了技術上的制約。
重慶中科搖橹船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道勤表示,公司具備成為智能視覺全國龍頭企業的技術實力,擁有引領業界的技術創新能力、頂尖技術團隊、成熟應用體系以及重大技術項目集中攻關能力。公司依托中國科學院建立西部首家“智能視覺實驗室”,西光所持續提供光電領域前沿技術支援,重慶綠色院持續提供人工智能技術支援,搖橹船精準把握技術産業化演進方向,構築了全球頂尖的高精密光電測量和人工智能技術融合的“光+AI”産業應用平台。
中科搖橹船擁有專利100餘項,其中發明專利40多項,主導編制光電傳感與圖像采集領域等多項國家标準,成為行業标準的制定者和技術引領者。我們擁有完整的從底層部件、核心算法、高精密傳感、光路設計等軟硬一體化技術,是國内該領域的技術領軍企業。
環境優渥
國家戰略給予優質環境
此次沙龍中,不少企業均表現出對成渝兩地相關産業高品質發展的信心,部分企業已經在成渝兩地開始了投入與部署。
成都海康威視數字技術有限公司重慶業務中心副總裁張潔介紹說,電子資訊産業作為成渝兩地創新實力最強、産業基礎最好、滲透範圍最廣、經濟增長貢獻最多的萬億級支柱産業,叢集規模在2022年已達到1.68萬億元,占全國比重達到10.9%,已成為中國大陸第三、全球前十電子資訊制造業聚集地。海康威視依托産業優勢,先後在重慶、成都投資建設海康威視重慶制造基地和成都研發基地,積極推動智能物聯領域的生産制造和創新研發。
重慶中科搖橹船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道勤表示,中科搖橹船是陝西“追光計劃”硬科技種子落地重慶智造“黑土地”賦能高品質發展的典型代表,由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與重慶兩江新區聯合孵化而成,在重慶市政府與兩江新區管委會的大力支援下,持續開展底層技術創新,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過去三年雖遇到困難,但現今已實作9倍逆勢增長,中科搖橹船已成為西部地區智能視覺賽道的新領軍企業。
重慶睿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大治感謝了重慶兩江新區為企業提供的發展環境。他表示,随着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技術加速演進,智能網聯汽車成為全球新興産業發展的戰略必争之地,近年來,重慶依托原有的汽車産業優勢,布局車聯網新賽道,推出自動駕駛和車聯網創新應用行動計劃,在全國率先開展規模化、多場景示範應用。
兩江新區是全國汽車産業鍊最完整的生産基地之一,相關配套服務比較完善。作為兩江協同創新區孵化企業,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全自動毫米波雷達生産線,為國内領先的雷達系列産品的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為平台;2024年,北京和重慶睿行的産值目标突破億元。
成都九天畫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錦則在發言中說道,企業的發展支援和鼓勵必不可少。從2017年啟動創業以來標明四川天府新區,落地天府新區的核心區域興隆湖,落地後的第一個平台,是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這裡給了企業一個很好的交流溝通的平台。當企業發現新的産業機會,啟動硬科技創業,發現了這條技術路線後,交大組織了一批專家幫助論證;在論證得到認可後,還投資了200萬元的孵化資金。這為企業的後續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撐。
賦能産業
“科教産”融合助力産業發展
高校、科研院所在創新發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此次沙龍相關高校、科研機構也參與了交流與發言。并就如何賦能成渝兩地相關産業發展提出了建議。
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韓鵬介紹說,2020年,重科院與兩江新區簽訂戰略合作協定,發揮自身科技創新資源優勢,以服務兩江新區産業發展,助力兩江新區企業科技創新為目标,雙方明确11項重點合作事項,目前合作任務已全面完成,對兩江新區的産業發展、科技創新、雙高企業的培育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研究院執行院長徐培剛表示,該院于2020年底注冊成立。自研究院成立以來始終堅持“科研與産業并重”的發展理念,按照“兩年打基礎、三年上台階、五年見成效”的發展規劃,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産業發展需求,圍繞汽車與新能源、智能化裝備、新材料、資訊技術、應急環保五大領域,以“科教産”一體化模式規劃布局建設“一院、兩基地、兩中心”,積極探索新型研發機建構設新模式和服務地方産業發展的新路徑,取得了多項成果。
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正進階工程師、中國科學院大學成都學院副院長董微表示,中國科學院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布局科研平台。這是國家和時代賦予的創新發展重大曆史機遇,該院聚焦主責主業,堅持“四個面向”,按照“兩加快一努力”要求,把精銳力量整合集結到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上來,加快集聚科教創新資源、建設重大創新平台、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上遊新聞記者 彭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