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大高材生辭職,攜 350萬與妻子隐居深山,11年後為何如此落魄?

作者:青議史
北大高材生辭職,攜 350萬與妻子隐居深山,11年後為何如此落魄?

文|青議史

編輯|青議史

«——【·前言·】——»

【“未經授權,禁止搬運,違者必究”】

給你350萬的積蓄和一份北大畢業的學曆,你會用它們創造什麼?是雄心壯志地開拓事業,還是像現在網上熱議的那樣“躺平養老”?

北大高材生辭職,攜 350萬與妻子隐居深山,11年後為何如此落魄?

相信很多人都認為在這種條件下,生活大機率是會越過越好的,但這名有着北大學曆和350萬積蓄的當事人王青松,卻硬生生将原本安穩和諧的人生破壞掉了。

他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現在過得還好嗎?

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北大高材生辭職,攜 350萬與妻子隐居深山,11年後為何如此落魄?

王青松和妻子的世外隐居

王青松身上有一個标簽,叫做“遁入深山的北大教師”。

他出生于河南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其實不論是農村人還是城裡人,都希望自家孩子的學業能夠一帆風順,隻不過農村人的生活實在艱苦,想靠聯考改善生活的意願更強烈一些。

北大高材生辭職,攜 350萬與妻子隐居深山,11年後為何如此落魄?

好在王青松确實是塊學習的料子,他識記速度很快、聽課也認真,在國家恢複聯考後沒多久,王青松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大。

不隻村子裡的人為此感到高興,王青松自己更是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在北大求學期間,王青松付出了遠超常人的努力,成功考取了北大的法律專業研究所學生。

畢業後的王青松選擇了留校任教,成為了外人看來風光無比的北大教授。

北大高材生辭職,攜 350萬與妻子隐居深山,11年後為何如此落魄?

1985年的時候,舉國上下開始流行“氣功養生”,極具前瞻性思維的王青松認為這是個風口,遂在北大建立了一個養生教育訓練班。

有着北大的背書和養生熱潮的加持,王青松的養生課熱門到“一課難求”,在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身為養生班學員之一的張梅成為了王青松的“心動嘉賓”。

張梅是北京外國語學院的畢業生,雖然比王青松小了十來歲,但兩人卻意外地十分聊得來,就這樣,兩人很快步入了婚姻。

北大高材生辭職,攜 350萬與妻子隐居深山,11年後為何如此落魄?

熱度是不會長久存在的,當養生班日漸落寞之後,習慣了大把掙錢的王青松就很難滿意自己現在這點“微薄”的收入了,他打算再考個博士,拼一拼學術發展。

誰想到,雖然王青松的筆試成績不錯,但卻沒有導師願意帶他一起做科研,巨大的落差讓王青松一時間難以接受。都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王青松的妻子張梅在評職稱時也屢次落敗,兩人是以越發感到郁悶。

北大高材生辭職,攜 350萬與妻子隐居深山,11年後為何如此落魄?

因為始終不能釋懷心中的憤懑,王青松和張梅逐漸産生了避世的心理。時間一晃來到2000年,王青松和張梅最終決定辭去工作,前往深山生活。

這個時候,王青松和張梅已經有了350多萬的積蓄,按理說到哪裡應該都生活得不差。但事實未能如他所願。

北大高材生辭職,攜 350萬與妻子隐居深山,11年後為何如此落魄?

隐居帶來的不便

為了讓自己和妻子在山裡過得舒适,王青松一上來就花費了20萬包下2500畝荒山50年的使用權,還花了不少錢買來了玉米、小米、白菜等各種農作物、水果的種子,以及一些豬羊牛等。

看得出來,王青松是想和張梅一起,将這裡打造成能夠自給自足的“理想鄉”。

北大高材生辭職,攜 350萬與妻子隐居深山,11年後為何如此落魄?

在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王青松和張梅都吃着自己種的蔬菜、喝着山泉水、草木灰和皂莢洗衣服的“自然生活”。

在建造房屋和進行日常打掃的時候,王青松又花了一大筆錢,因為他和張梅兩個人面對一大群雞鴨牛羊和原始材料根本忙不過來。

為此,王青松大手一揮,又雇了十幾名勞工幫忙幹活。等到一切準備就緒,雖然錢花了不少,但如果王青松和張梅兩人就此安心“隐居”,那也夠他們兩人一輩子不出山了。

北大高材生辭職,攜 350萬與妻子隐居深山,11年後為何如此落魄?

但是,2004年,孩子的出生打破了這一切。兩人的兒子名叫王小宇,雖然王青松和張梅在生活上避世,但他們内心深處可不想兒子當“睜眼瞎”。

是以,王小宇的文化知識是兩夫妻親自輔導的。在他們看來,這種平時放羊、閑暇學習的模式對于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好處,比城裡學校的模式強多了。

北大高材生辭職,攜 350萬與妻子隐居深山,11年後為何如此落魄?

可是,随着王小宇越長越大,他開始渴望接觸外面的世界,希望看到那些與山裡不同的風景。每每看到王小宇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向往,王青松和張梅就會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

人畢竟還是要和社會進行接觸的。為了讓兒子進入學校上學,夫妻倆人又決定“回歸社會”了。

北大高材生辭職,攜 350萬與妻子隐居深山,11年後為何如此落魄?

難以把握的平衡

王青松和張梅帶着兒子王小宇一起回到城市,但與社會脫軌多年,再次回歸的他們明顯壓力更大了。

先是王青松因為“遁入深山的北大教師”的人生經曆一直斷斷續續地吸引着媒體的關注,而後便是王小宇的入學手續也要他們重新辦理。雖然過程并不煩瑣,但每每跟陌生人接觸起來,王青松和張梅總會感到一陣不自在。

北大高材生辭職,攜 350萬與妻子隐居深山,11年後為何如此落魄?

但是令他們不得不作出如此突破的,除了讓兒子順利入學之外,還有一個必須要面對的原因——他們的積蓄快花完了。

原來,雖然一家三口在吃穿住行方面沒什麼成本,但是為了維護自己那一片從菜地到果樹再到各種牲畜組成的“生态區”的運作,王青松每年光是雇人幫忙就要花去25萬-30萬。

雖然王青松一直想将自己的自然作物推銷出去作為經濟來源,但很明顯他沒有成功。是以,王青松和張梅必須要到社會上找工作,才能繼續他們的“隐居夢”。

北大高材生辭職,攜 350萬與妻子隐居深山,11年後為何如此落魄?

在王青松的規劃裡,他認為回歸三年應該就夠實作推銷計劃的了,随後便失去了與記者等媒體的聯系。

如今,人們已經很少提及王青松了,不知道他們一家後續過上了怎樣的生活,但很明顯,王青松想要通過回歸社會推銷自家那些無污染農産品的夢想目前還是沒能實作。

人生在世總有疲憊的時候,适當的休息是為了更好地上路,可若是寄希望于躲避現實來換取安甯,那恐怕結果很難如意。

北大高材生辭職,攜 350萬與妻子隐居深山,11年後為何如此落魄?

如果王青松和妻子能夠頂住壓力奮鬥至今,相信他們一家人的生活肯定會大有不同吧!

對于此文章您有什麼見解和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讨論!

[免責聲明]文章案例過程、圖檔都來源于網絡,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案件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删除内容!
北大高材生辭職,攜 350萬與妻子隐居深山,11年後為何如此落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