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國人從中國偷渡一根竹竿,躲過層層關卡帶回國後,中國損失慘重

作者:曦言說

經濟全球化貿易全球化的今天,國家之間的交流很多,但每個國家的海關進出口把控都非常嚴格,除了保障國家和人民安全之外,其實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防止經濟文化相關的特色技術外洩。

在大陸的海關,檢查嚴格程度很高,幾乎不會放過任何有害交易。但早在幾千年前,中國人在這方面吃過虧,那時候的工具還不是高大上的黑科技,而是簡簡單單一根竹竿。

一、養蠶剿絲

自炎黃傳說時代,就有一偉大的女性開創了織布這一産業,稱為嫘祖養蠶剿絲的故事。

外國人從中國偷渡一根竹竿,躲過層層關卡帶回國後,中國損失慘重

當時,黃帝戰勝了蚩尤,建立了部落聯盟,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他決定種植五谷、制造工具、縫做衣裳。

他讓嫘祖負責縫作衣服的事,嫘祖是一位聰明能幹的女子,她用樹皮、麻網、皮毛等材料為人們制作了衣帽鞋襪。但是,這些衣物都不夠輕柔舒适,嫘祖想要找到更好的紡織原料。

有一天,嫘祖在山上采摘桑葚時,發現了一種白色的果子,其實是蠶結的繭。她把繭帶回宮裡,用水煮熟,用木棍攪動,就得到了細長的白絲。

她用這白絲織成了絹,又用絹做了一套禮服和一頂禮帽給黃帝。黃帝和百姓們都驚歎于這種新奇的絲綢,贊美嫘祖的智慧和技藝。

外國人從中國偷渡一根竹竿,躲過層層關卡帶回國後,中國損失慘重

從此,嫘祖開始教人們種桑養蠶,取蠶絲織綢,為人們提供了優質的衣料。後人為了紀念嫘祖的功績,尊稱她為“先蠶娘娘”。

在日後的生活中,當男人在外面用體力狩獵、耕種,換來食物的時候,嫘祖帶領女性開始了養蠶剿絲,使人們身上的衣服從最初的獸皮和植物葉片,變成了麻布,到後來的蠶布,也即絲綢。

發展到春秋戰國時期,絲綢已經成為廣泛用在貴族身上的面料了,而且根據身份地位不同,人們還在絲綢上編織各式各樣的花紋,既美觀,又彰顯一定的身份地位。

外國人從中國偷渡一根竹竿,躲過層層關卡帶回國後,中國損失慘重

秦大一統的之後,還曾設定專門掌管養蠶織布的官員,叫做錦官。從這個官職的名稱,就能看出來該官員的職責,便是主管衣服布料上的花紋,決定了一匹錦緞以何種方式問世。

當然,在那個階級分明的年代,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穿錦緞的能力,除了錢财能買到錦緞之外,一般的下等人和普通人是不可以穿的,甚至有些花紋隻能允許某些皇家或貴族使用。

如果普通人用了并且穿在身上,就成了逾矩。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經商的人,很有錢,但還是穿不了錦衣華服。

外國人從中國偷渡一根竹竿,躲過層層關卡帶回國後,中國損失慘重

就像著名影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為首的商人沈一石給朝廷所創辦的制造局做事兒,但還是隻能身穿粗布麻衣,根本不可能有機會穿上他織造的錦緞。

在絲路貿易期間,絲綢、茶葉、藥材和瓷器等中國傳統工藝品、特産越過亞歐大陸的交界,傳到西歐的時候,引起了無數人的震驚和驚歎。

在他們自以為發達的國度之外,還有這樣一個東方大國,盛産許多雍容華貴的寶物,其精美和神奇,世所罕見。

也正是以,中國帶過去的東西都很受歡迎,價格也賣的很高。

外國人從中國偷渡一根竹竿,躲過層層關卡帶回國後,中國損失慘重

尤其是絲綢,在西歐成功吸引了貴族伯爵的眼睛,柔和美麗的布匹,比他們身上的麻布好太多,他們在歎惋之餘也盯上了中國的織布産業。

二、偷師學藝

其實很早以前,當第一批絲綢抵達一個叫羅馬的帝國時,這個國家的很多人就已經蠢蠢欲動。

當時的凱撒大帝還為大陸的絲綢做了代言。

據說有一次,羅馬的皇帝穿着中國絲綢制的長袍出席宴會。

外國人從中國偷渡一根竹竿,躲過層層關卡帶回國後,中國損失慘重

這件長袍是他從中國的使者那裡得到的禮物,顔色鮮豔,花紋精美,質地柔軟,穿在身上,顯得十分威風。當他走進宴會廳時,所有的人都為之驚歎。

他的身邊,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忍不住伸手去摸那件長袍,贊歎它的美麗和奇妙。

西方人之前哪裡見識過這樣華美的布料!是以瞠目結舌,久久不能回過神來。

當得知這樣的布料叫絲綢,來自遙遠的中國的時,羅馬貴族們不惜一擲千金,争相購買中國絲綢。

外國人從中國偷渡一根竹竿,躲過層層關卡帶回國後,中國損失慘重

而羅馬人對絲綢的渴求,甚至引發了一場戰争。

公元53年,羅馬皇帝尼祿(就是那個古羅馬最臭名昭著的皇帝)派遣軍隊攻打安息帝國,就是為了奪取絲綢之路的控制權。

雙方在卡萊、尼西比斯、阿爾塔克薩等諸多戰場上都進行過激烈但未能決出勝負的戰鬥。

直到公元63年,羅馬與安息兩國達成共識,簽署了和平條約,并互相尊重對方的領土權益。此後,絲綢之路也得以重新開放,貿易往來也恢複了往日的繁榮興旺。

外國人從中國偷渡一根竹竿,躲過層層關卡帶回國後,中國損失慘重

可見羅馬人為了得到絲綢,竟不惜發動戰争。

此外,羅馬人為了追求絲綢,一擲千金,竟然用黃金換取等重的絲綢。

而絲綢也就成為了羅馬上流社會的時尚和象征,也成為了中國與羅馬之間的紐帶和橋梁。

但是絲綢的價格很昂貴,因為路途遙遠,又難以大量源源不斷地輸送,這種東西方貿易就有了一些壟斷空間。

如果誰掌握了這條運輸路線,相當于掌握了大批的财富。同樣,如果這條運輸路線崩了,大家都沒得絲綢用。

外國人從中國偷渡一根竹竿,躲過層層關卡帶回國後,中國損失慘重

随之絲綢置換金銀的價格越來越高,羅馬帝國的主人及時釋出指令,不允許進行絲綢交易,企圖扼制這種資金外流的國際貿易。

當時的絲綢有多昂貴呢?

根據相關記載,在公元2世紀,每磅的絲織品的售價相當于360克的黃金!一些羅馬人甚至每年要花在絲綢上40多萬金榜。

是以,當時的羅馬帝國統治者才十分害怕,羅馬人對絲綢的熱愛幾近瘋狂,必須得遏制住。

盡管皇帝下達了指令,但“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一旦有人享受了絲綢帶來的舒适和便利,就再也回不到以前每天隻穿粗布麻衣的生活了。

外國人從中國偷渡一根竹竿,躲過層層關卡帶回國後,中國損失慘重

如果官方政府不允許交易,那他們就将交易轉到地下,帶着絲綢成為黑色産業的一部分。

當然,黑市交易的價格要比正常市價高出更多,絲綢貿易似乎走向更加不利于羅馬的發展方向。

于是,就有人想要從中國引進這項生産絲綢的技術,這樣就不必從中國買絲綢,他們也能自己織造,完全由自己人掌控這項産業。

歐洲人說幹就幹,在了解養蠶制造技術之後,在某次貿易往來時,他們從中國采購了一部分蠶,為了能順利把蠶運出中國,他們還選中了一種很友善的工具:竹竿。

外國人從中國偷渡一根竹竿,躲過層層關卡帶回國後,中國損失慘重

竹竿中空外直,常常被用作盛水的器具,還用以編制各種工具、裝飾品,竹筒内部也可以存放食物、燃料等,是很好的容器。

羅馬人将蠶放在空心的竹竿中,做成拐杖的形狀,順利拿出了中國。

在缺少紅外感應和掃描技術的年代,沒有人會想到一根竹竿竟然能成為文化外洩的載體,中國原産的竹竿竟然成為别人偷盜的工具。

那時中原大地的蠶寶寶第一次走出過門,但事實證明,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用中國蠶寶寶的生長,蠶也會水土不服。

外國人從中國偷渡一根竹竿,躲過層層關卡帶回國後,中國損失慘重

三、國際貿易

長途颠簸到達羅馬的時候,羅馬人偷出來的蠶已經損失了很多,還能存活的蠶也很孱弱,似乎對以這種方式出國很不滿,以生命之力表示反抗。

但少數存活的那些蠶,在羅馬人的照料下繁衍生長,不斷吐絲,被羅馬人用來織成布匹。

然而由于養蠶技術不行,蠶蛹的生活狀态也比較差,羅馬人造出來的布很劣質,是以價格很低。

但布匹的優劣各有各的利好,那些買不起真正絲綢的人,還找不到買絲綢途徑的人,自然而然就購買了羅馬人自己造的“絲綢”,中國原始貿易市場空間進一步被壓縮,損失慘重。

外國人從中國偷渡一根竹竿,躲過層層關卡帶回國後,中國損失慘重

整個羅馬人複制養蠶剿絲的技術,簡直是今天霸總小說裡新出爐的替身文學,羅馬絲綢在發展中一步步試圖取代中原絲綢,盡管在材質和品質上都更遜一籌,但耐不住合法、易得,白月光絲綢的市場被擠占。

雖然在之後的國際貿易,如鄭和下西洋,也有很多中國絲綢工藝品外流,但都不再如同先前那般獨一無二。

今天,大陸很多獨特的文化和技術已經在國際上申請了文化遺産保護,光明正大地貼上了中國标簽,盡管國際上有些抄襲現象還屢禁不止,但相信在未來的發展之中,大陸的特色技術隻會越來越好,好到别人無法超越,更難以模仿。

市場蛋糕就那麼大,誰掌握了技術,誰就掌握了主動權。絲綢本就産于中國,在故土上的發展一定會更勝一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