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大約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了地球上超過四分之三的物種是以而滅絕,其中就包括恐龍,也結束了恐龍對地球超過一億年的統治。
恐龍滅絕之後,哺乳動物才獲得了更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也為之後人類的誕生打下了堅實基礎。
如今,人類已經成為地球上的霸主,站在地球食物鍊的最頂端,而恐龍是地球曾經的霸主。對于兩個不同時代的地球霸主,難免會被人們拿來比較。在對比的 過程中,不少人就有這樣的質疑:同樣是霸主,而且恐龍統治地球的時間超過一億年,遠遠超過了人類統治地球的時間,為什麼恐龍沒有進化出智慧呢?
任何問題不能隻看表面,而應該看問題的内在本質。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恐龍是如何成為地球霸主的。
簡單說就是,大約2.3億年前的那場持續了200萬年的大雨,也就是著名的“卡尼期洪積”事件,把恐龍送上了地球霸主的寶座。
具體怎麼回事呢?
很多人都知道,大約5.3億年前,地球上演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發事件,海洋裡的生物呈現井噴式爆發,朝着多樣化演化。之後随着地球闆塊運動,植物率先登陸陸地,這也為後來的海洋生物登陸陸地做好了充足能量準備。
在大約3億年前的泥盆紀時期,海洋生物開始登上陸地。在漫長的時間過程,進化出了爬行動物,而爬行動物又分化出了很多不同的物種,但并沒有哪個爬行動物能一手遮天,基本上都互相制約,沒有誰具有絕對的統治力。
而決定地球大陸物種分布的關鍵,就在于剛才所講的發生在大約2.3億年前的那次大事件:卡尼期洪積事件,持續了長達200萬年的大雨事件。
當時的大陸構造與如今完全不同,因為2.3億年前的大陸就是一塊“超級大陸”,所有的陸地都集中在一起,這種結構很容易造成水汽難以進入大陸腹地的結果,加上當時地球火山頻繁爆發,導緻溫度不斷上升,海水大量蒸發,在大氣層中不斷累積。
正所謂“物極必反”,當大氣中的水汽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來到一個臨界點,暫且稱為“底線”吧,一旦越過這個底線,氣流就會失去原有的秩序,結果就像開了鍋的海水一樣,直接沖進大陸的深處,具體就表現為:降水就像被封禁許久的惡魔那樣,沖出雲霄,猛烈灑向大地!
陸地上的很多物種都受不了惡魔般的雨水洗禮,紛紛倒下。但是有一個物種卻“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沒有倒下,反而數量激增,這個物種就是蜥形綱動物,恐龍。
恐龍為什麼沒有倒下呢?隻能說“弄巧成拙”,它們原本雞肋的進化,沒想到之後會成為讓它們站在地球最頂端的關鍵所在。
很關鍵的一點就在于,當時的恐龍已經進化出了雙腳奔跑的功能,同時它們的脖子還很長。于是在超長的雨季來臨之後,草原退去,大量植物開始朝着高處生長,隻有才能避免被水泡,同時還能盡可能獲得被烏雲遮蓋的陽光,是以裸子植物開始迅速生長。
而那些經常生活在低處,脖子又短的動物都滅絕了,消化不了裸子植物的動物也被大自然淘汰了,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以那些動物為食的掠食者的日子也不好過,大部分也都走向了滅絕。
而恐龍幾乎不受任何影響,它們原本雞肋的“前爪”,沒想到成為了“優勢”,智力奔跑加上長長的脖子,可以讓恐龍盡情地享受各種食物,也是以來到了地球食物鍊的最頂端。
充足的食物讓恐龍的體型越來越龐大,它們根本就沒有任何對手,有的隻是内部競争。食肉恐龍為了捕獲更大的食草恐龍,體型也不得不跟着變大,而食草恐龍為了不被食肉恐龍吃掉,也會盡可能地讓體型變得更龐大。
于是,這場索然無味的“遊戲”,恐龍一直玩了大約1.7億年之久!在這種狀态下,完全找不到任何進化出智慧的可能性。
很多人對智慧這種東西有一個誤區,總是會下意識地認為任何物種都應該朝着智慧的方向進化,其實并不是這樣的,甚至恰恰相反:智慧不但不是進化的方向和目标,甚至還是累贅!
是以,不要以人類的思維去強制衡量其他物種。從進化的角度來講,人類其實是“另類”或者說“異類”,智慧這種東西其實本不應該進化出來,也就是說,人類其實本應該被淘汰,隻是我們運氣足夠好罷了。
為什麼說智慧是累贅呢?
因為智慧太消耗能量了。以人類為例,大腦僅占人體的2%,卻消耗了人體20%的能量,從進化論角度來講,這種巨大能量的消耗根本不利于物種的發展,如果沒有強大的外部因素推動,根本無法驅動出智慧的産生。
即便有足夠強大的外部因素推動,也需要有基因突變來配合,基因恰好朝着智慧的方向突變,隻有這樣,智慧才有可能被保留下來。
最大的問題是,一般的大腦智慧,根本無法提升一個物種的生存優勢,必須是超強的智慧和大腦。猴子的智慧在動物界足夠高了吧,你見過猴子利用自己的智慧拿着棍子與獅子硬拼嗎?
猴子并不傻,它知道自己最大的“智慧”并不是大腦,而是靈活的身手,是以猴子遇到獅子時顯然不會用智慧與獅子硬拼,而會快速爬到樹上。
而對于恐龍來講更是如此,作為當時地球上的頂級掠食者,恐龍早就具備了當時最優最強大的身體配置,這樣的身體配置就是它們最大的“智慧”,雖然理論上恐龍可以給大腦提供充足的能量,但安逸的生活根本無法驅動智慧的誕生。
而人類是在“狹縫中生存”的。一方面,人類從森林來到草原之後,短時間内環境發生了巨變,有足夠的驅動力讓人類朝着智慧的方向進化,當然也離不開非常随機的基因突變。
不要僅僅看到如今人類憑借超強的科技統治地球,就認為人類在進化道路上一帆風順。事實上,正因為在大自然眼裡智慧就是累贅,是以大自然曾數次把人類祖先推到滅絕的邊緣,萬幸的是人類的祖先,也就是智人足夠幸運,否則就沒有如今的我們了。
看看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倒下的一批又一批智慧人種,你就會明白大自然有多麼“讨厭”智慧了。除了智人之外,地球上還進化出了很多其他智慧人種,比如說海德堡人,先驅人,還有與智人長期共存的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但最終所有這些人種都被大自然淘汰了!
其實,某種程度上也能解釋為什麼人類至今都沒有發現外星人,因為智慧原本就是累贅,大自然非常“讨厭”智慧,隻有擁有足夠強大的驅動力,加上近乎完美的運氣,智慧才有可能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