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靜 | 專利視角下的智能座艙創新之路

作者:知産前沿
王靜 | 專利視角下的智能座艙創新之路
王靜 | 專利視角下的智能座艙創新之路

目次

01 智能座艙技術創新不斷加快

02 多領域融合加快智能座艙內建發展

03 智能座艙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新能源汽車興起後,“軟體定義汽車”的概念進入大衆的視野,智能座艙與智能駕駛成為被廣泛認同的未來發展趨勢。智能座艙由于實作難度低,更易被消費者感覺,正成為各類新技術的綜合應用載體。本文将從專利層面分析智能座艙技術現狀,研究其未來創新方向。

01智能座艙技術創新不斷加快

使用者需求定義新一代智能座艙。随着智能汽車的普及,使用者對汽車的價值了解逐漸從出行工具向“第三生活空間”轉變,人機互動的多元度、車載娛樂資訊系統的豐富性、移動座艙的智能化已成為使用者購車的關鍵決定性因素。整車企業和供應商們通過不斷發展新技術來滿足駕駛者和乘客的安全性、舒适性、趣味性以及個性化需求。

智能座艙技術邊界不斷延伸。相比傳統座艙,智能座艙更強調“平台+生态”的建構,座艙不再是孤立的出行空間,而是連接配接萬物的智能移動空間,伴随人機互動、網聯服務、場景拓展的深化,智能網聯汽車将通過智能座艙全面融入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生态。

智能座艙相關專利進入快速增長階段。截止2023年11月底,大陸智能座艙相關專利共申請51376件,專利申請量從2020年開始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整車企業、零部件供應商、通信企業、科技公司等紛紛發力布局該領域,預計此增加趨勢将繼續保持(2022年之後申請的專利未完全公開)。

王靜 | 專利視角下的智能座艙創新之路

圖1 大陸智能座艙專利申請态勢

通信科技公司及整車企業依托技術優勢加快産品布局。在大陸智能座艙專利申請人TOP10中,華為、騰訊、維沃等通信科技公司以系統軟體、雲服務為突破口,着力布局座艙整體生态,成為智能座艙領域的領頭羊;長安、一汽等整車企業從軟硬體整合角度出發,以完善座艙體驗為目的進行相關布局;而博泰作為車聯網企業,憑借底層軟體、作業系統、車機互聯等領域的技術優勢,重點布局座艙平台內建解決方案,位列排行榜第六位。值得一提的是,博泰還與排名第一的華為就車機等領域相關專利在全球範圍内形成交叉許可,進一步鞏固了雙方在此領域知識産權的優勢地位。

王靜 | 專利視角下的智能座艙創新之路

圖2 大陸智能座艙專利申請人TOP10

互動功能不斷豐富已成為國内企業專利布局的重點。智能座艙由座艙硬體(系統與零部件)、座艙軟體(軟體與架構)及人機互動(互動界面與互動方式)三部分構成,其中人機互動相關專利占比達到45%,成為企業品牌差異化的重要發力點。

王靜 | 專利視角下的智能座艙創新之路

圖3 大陸智能座艙專利技術構成

人機互動專利申請人TOP10中,通信科技公司仍處于技術壟斷地位;博泰位列第四,為TOP10中唯一一家車聯網企業,彰顯自身産品強勁實力;小鵬、現代等整車企業開始重視此領域專利布局,與駕駛場景相結合推動整車智能化的快速更新。

王靜 | 專利視角下的智能座艙創新之路

圖4 大陸智能座艙人機互動領域專利申請人TOP10

02多領域融合加快智能座艙內建發展

智能座艙從滿足基礎需求的按鍵式操作,演變到現在的電子甚至體态式操作,逐漸以硬體為支撐,通過軟體的多重表達的形式滿足使用者個性化的需求。座艙内硬體電子化、艙域控制系統內建化、座艙整體互動多模化等多領域交叉融合,成為技術創新的爆發區。

王靜 | 專利視角下的智能座艙創新之路

圖5 智能座艙融合架構

智能網聯平台技術的成熟生态與智能座艙功能化的融合可提供更智能的駕乘體驗。基于技術發展和使用者需求的雙重考慮,智能座艙已經跨越了單點智能的階段,進入到了協同智能的階段。是以以座艙域為切入點,結合網聯化平台技術,進行智能駕駛功能與智能座艙體驗的跨域融合,最終實作“艙駕一體化”的進階别自動駕駛已成為必然趨勢。從平台技術領域專利TOP10申請人專利布局側重點來看,雲平台賦能智能座艙實作艙内艙外全場景的主動感覺、主動執行。其中,豐田、比亞迪、長安等整車企業以感覺硬體為突破口,實作部分ADAS功能的融合互動體驗;博泰、華為等企業則通過融入車-路-雲一體化雲控平台,不僅布局全感覺座艙,主動互動、主動執行完善更高階自動駕駛,還注重相關高價值專利的培育。例如在前不久剛剛結束的“2023中國·海澱高價值專利培育大賽”中,博泰憑借雲平台相關産品的高價值專利布局入圍決賽TOP5。

王靜 | 專利視角下的智能座艙創新之路

圖6 大陸平台技術領域專利申請人TOP10

互動方式的多樣化促進了使用者與車機互動場景的全面更新。從目前的人機互動領域頭部企業專利布局情況看,提高語音互動準确性和響應速度是目前各大企業專利布局的重點,通信科技公司從語音結合語義角度出發,不斷優化語音生成模型;小鵬、一汽等整車企業則主要從語音裝置角度進行相關布局;零部件供應商中博泰車聯網專利申請量最大,主要布局在語音技術應用領域。觸控技術方面,比亞迪一枝獨秀,在多點觸控技術方面不斷創新。手勢識别方面,華為、現代、長安則在近距離三維動态、遠距離高效識别方面重點布局。智能穿戴、視覺跟蹤方面,專利申請數量較少,僅華為、博泰等企業在進行相關研發。現階段語音、觸控、手勢、視覺等互動方式各有優缺點,互相難以完全替代,未來以語音為中心的多通道融合互動發展将成為必然趨勢,博泰、一汽、騰訊等企業開始着手相關領域布局,預計将與使用者資料相結合,拓展形成全新的應用場景。

表1 典型企業人機互動專利布局概況

王靜 | 專利視角下的智能座艙創新之路

座艙域控技術的發展推動産品內建水準提升。汽車電子電氣架構處于分布式向域集中式發展階段,軟硬體解耦成為趨勢,座艙軟體不再基于某一硬體開發,逐漸發展為通過一個域控制器支援多個作業系統實作集中控制。專利申請TOP10企業中,有7家是整車企業,說明整車企業已開始注重此領域自研,未來将以自主開發的電子電氣架構為基礎,融合座艙域控技術,提升産品內建水準,滿足使用者體驗需求。阿波羅智聯和博泰車聯網排名第3位和第5位,主要以車機系統為基礎,整合座艙功能場景,實作個性化定制需求。

王靜 | 專利視角下的智能座艙創新之路

圖7 座艙域控領域TOP10企業技術效果圖

03智能座艙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1. 保障資訊安全是智能座艙高速發展的底線。

在車内外網絡通訊愈加頻繁的趨勢下,座艙域中的資訊娛樂系統(IVI)成為最易受到網絡攻擊的子產品。USB端口、OTA更新、第三方應用、無線通信、診斷端口等都有可能成為IVI被攻擊的漏洞。這些漏洞可以使攻擊者通過車内麥克風擷取駕駛員談話資訊,還可通路汽車通訊錄,甚至通過導航跟蹤車輛。為保護乘客的隐私安全、網絡安全,通信科技企業、整車企業紛紛從身份驗證、加密存儲、防護體系建構等角度完善完全體系。從IVI安全領域TOP10申請人中可以看出,整車企業占據TOP10中五席,專利布局多從整車安全體系建構角度出發,優化軟體更新方法、安全預警方法等;華為、維沃、騰訊等通信科技公司注重漏洞防護及安全驗證;博世、博泰等企業則從車載系統終端通路權限等角度進行相關布局。

王靜 | 專利視角下的智能座艙創新之路

圖8 大陸車載資訊娛樂系統安全領域專利申請人TOP10

2. 智能座艙應用生态多樣化趨勢下警惕通訊領域标準必要專利風險。

網際網路、通信企業在人機互動、車聯網等方面的技術積累,為智能座艙産業帶來新技術的同時,各方商業習慣的不同和知識産權處理方式的差異,也為跨界知識産權糾紛埋下隐患。是否将手機領域的許可模式完全複制在汽車行業成為雙方的争議焦點。如何解決目前汽車行業的标準必要專利的困境,文章中多次提到的博泰車聯網,其知識産權發展之路可以給我們些許提示。首先,依托自身知識産權優勢與行業頭部企業華為在全球範圍内形成的交叉許可,實作行業間開放共享;其次,同騰訊、縱目科技等企業展開多元度商業合作,整合産業資源,共築行業新生态。随着智能座艙産品邊界的不斷拓寬,國内企業跨界攜手建立生态圈,創新合作模式,才能促進産業更加長遠、穩定的發展。

3. 海外知識産權布局打好全球産業鍊基礎,為車企出海保駕護航。

大陸企業在海外申請智能座艙相關專利2200餘件,現階段通過PCT申請國際專利占比超過40%,仍是國内企業申請的主要途徑,其次為美國和歐洲。

王靜 | 專利視角下的智能座艙創新之路

圖9 大陸企業智能座艙相關專利海外布局情況

從專利申請人TOP10可以看出,華為、百度、騰訊等通信科技公司占據TOP10中五席,海外專利布局意識更強;以比亞迪、吉利為代表的國内整車企業海外專利布局意識還需加強;京東方、博泰、科大訊飛等人工智能或車聯網企業,則在語音互動、車載顯示、多模互動等領域積極布局。

由于海外專利申請成本較高,大陸大多數企業海外專利布局較少。但随着越來越多的智能汽車産品走出國門,面對專利布局成熟的海外汽車産業鍊,大陸企業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優化布局政策、侵權預警分析等),應對有可能産生海外侵權風險。

王靜 | 專利視角下的智能座艙創新之路

圖10 智能座艙相關專利海外申請人TOP10

作者:王靜

編輯:Eleven

王靜 | 專利視角下的智能座艙創新之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