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居家抗原檢測準确度低,孩子出現哪些情況一定要就醫?

居家抗原檢測準确度低,孩子出現哪些情況一定要就醫?

進入冬季,兒童呼吸道傳染病也到了高發季節,各大兒童醫院的發熱門診迎來就診高峰,大部分的孩子都表現為發燒、咳嗽等症狀。哪些病毒可能造成孩子出現這些呼吸道症狀呢?孩子出現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輕症在家護理有哪些注意事項?騰訊育兒《兒童成長守護計劃》邀請兒科醫生、《育兒正典》作者蝦米媽咪,知名健康部落客莊時利和、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史兆雯做客,和大家聊聊兒童呼吸道感染如何防?怎麼治?

居家抗原檢測準确度低,孩子出現哪些情況一定要就醫?

核心觀點:

居家抗原檢測友善且降低去醫院多重感染的風險,但是準确度和靈敏度低于臨床檢測,最大的問題是普通人不知道如何解讀結果,可能出現過度用藥的情況。

對孩子有基礎情況的了解,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有異常情況,聆聽孩子的訴求,小年齡的孩子不會準确表達身體的不适感,父母要注意觀察,相信自己的直覺。

退熱藥使用以感覺是否舒服為标準。抗病原藥物選擇不能憑症狀對号入座,需要詢問醫生意見再進行用藥。

防護更重要,要培養孩子佩戴口罩、講衛生的好習慣。

症狀識别和檢測

蝦米媽咪:最近在門診接觸的患者,檢查出來哪些病原比較多?多種病原混合感染的情況,到了醫院一般做哪些檢查?

史兆雯:這個冬季以來各種呼吸道疾病特别高發,從十月份開始,每天的呼吸科都是比較緊張的,降溫和天氣變化導緻很多呼吸道疾病的出現和混合性感染。除了耳熟能詳的支原體和新冠病毒感染之外,臨床上還能看到更多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柯薩奇病毒、肺炎、衣原體等,這些病毒有一定機會疊加。國家衛健委的新聞釋出會上提到了大陸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續上升與多種呼吸道病原體疊加有關。這個季節像鼻病毒或者其他病毒,都有可能見到。

臨床到醫院做血正常等一些檢查,我們常用的名額比如白細胞、淋巴細胞或者中性細胞分類,能給醫生一個建議,是多見于病毒性還是細菌性的感染。除了驗血,還有“捅鼻子”。這就是兩種方式,一種是人體自身在血液中産生的一種抗體的檢測,一種是檢測人體分泌物當中是否有抗原的存在。如果有經驗的,都會知道咽喉或鼻腔類的一些分泌物可以進行檢測。如果這種檢測是陽性的,說明病原菌正在處于感染狀态。我們經常說肺炎支原體感染一周左右就可以出現IgM和IgA。

居家抗原檢測準确度低,孩子出現哪些情況一定要就醫?

蝦米媽咪:目前哪些感染性疾病有居家抗原檢測盒?臨床檢測和居家檢測的結果準确率是否有差距?

莊時利和:從大類來說,有很多的病原體在家都能做,而且不完全都是呼吸道的。大家可能比較關心的是一些呼吸道相關的,比如最早的新冠,在新冠的時候,很多人家裡都會用新冠的快速抗原,那麼這也可能是大多數人最早接觸過的居家檢測。在國外,呼吸道合胞病毒也是有快速抗原的。這些抗原友善在于不用去專門的檢測機構,在家裡十五分鐘就能出結果,也避免去醫院因為人流密集而多重感染。缺點也比較明顯,因為檢測的手法可能并不是特别規範,它的準确度相對于核酸低了不少的,靈敏度隻有核酸的70%甚至更低。現在流感和新冠是居家檢測做的比較多的,我自己家裡也準備了兩個抗原。

發病早期可能剛剛出現症狀,檢測的時候還是一條杠,核酸因為存在一個擴增的過程即使病毒很少也可以檢測出來。有些機構會有上門送試劑,檢測完再回收。我自己也做過這種,這種多病原體的一次能檢測12種病原體,如果檢測取樣到位的話,靈敏度是非常高的。但最大的問題在于如何解讀結果。很多人不是專業的醫生,沒法解讀這個結果。比如我自己檢測出兩個病原是陽性的,一個是流感嗜血杆菌,一個是肺炎鍊球菌,其他輸入的病毒防護檢測都是陰性。如果是一般的經驗就直接用抗生素了,但實際上說,這兩種細菌對于成年人來說是常駐細菌。沒有醫生的指導容易陷入過度治療的誤區。

蝦米媽咪:家長們比較擔心感染後疾病嚴重,如何判斷疾病是否嚴重以及有沒有重症的風險呢?

史兆雯:作為臨床醫生,我們更擔心的是孩子說出呼吸困難、胸悶、胸痛甚至心慌這種症狀。老人孩子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可能會有交叉感染、互相影響的狀态。我覺得可以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是神志問題,如果出現神志的改變,比如不正常的嗜睡、神志模糊、特别亢奮、無法溝通都可能是病情的變化。呼吸科有一種重症患者叫II型呼吸衰竭,不僅是低氧,還有二氧化碳的潴留,沒辦法排出二氧化碳,這就會讓身體酸中毒,這種時候一開始人特别亢奮,後期就會出現抑制的狀态,不說話了,人特别安靜,甚至于産生了昏迷的狀态,這是一個神志的改變。另一個就是進食,我們經常覺得胃口還好,症狀就還可以。其實還應該關注吃進去的東西有沒有消化,很多時候胃腸道産生了積食,沒有很好地去排便。

我建議大家準備一點指末血氧的機器,檢測指末氧是否有缺氧的症狀,有時候比臨床症狀出現還要敏感。另外是靈敏的電子溫度計。如果溫槍受到外界環境影響沒有監測得很準确,這會給病情造成一定的延誤。我覺得根本在于是否有觀察過家人,注意他們各方面的情況。

居家抗原檢測準确度低,孩子出現哪些情況一定要就醫?

蝦米媽咪:孩子出現哪些情況一定要就醫?

莊時利和:其實像這個問題,國内外很多兒童醫院是有專門建議的,什麼情況下你寶寶可以放在家裡自己看就行了,什麼時候你要送到醫院來。有醫院就給出建議,第一教你看孩子的年齡,比如說三個月以下孩子隻要發燒,無論什麼情況都要送到醫院,因為這時候兒童的發育還是非常不完善的,一旦出現發熱的話不能直接自行使用退燒藥,這個年齡段也沒有什麼退燒藥可以使用,孩子大腦調節溫度的功能可能已經受到影響了。還有是孩子出現呼吸困難,鼻翼扇動的症狀,這時候可能病原體不隻是在上呼吸道了,可能已經幹擾到肺部了,孩子可能有缺氧狀态,我們知道呼吸是生命中樞中最基本的功能,但如果這個功能受到影響,孩子會有緻命的風險,是以這種情況我們必須馬上送醫院。再有是發現孩子身體有時候比較僵硬,或者身上出現瘀斑、皮下出血,這種情況也是建議送醫。孩子流感發燒持續三天以上也應該送到醫院或者在網上問診詢問醫生意見。

史兆雯:我發現一些家長對發燒的概念不是特别有印象。一般人可能記不住正常體溫,而醫生衡量标準是客觀上的資料,比如37.3度以上是發燒,38.5度以上是高熱。但是我覺得要看具體情況,最好對自己的孩子和家人有基礎的了解,比如有些老年人的基礎體溫比較低,有些小孩因為經常運動是以基礎體溫比較高。人的基礎體溫是有一定範圍的,跟運動飲食、測量時間都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基礎體溫是36度,體溫升到37.3度,人開始不舒服,就是一個發燒的前兆,而不是等到38度再去處理。

孩子對疾病的認知比較差,有時候不舒服也不一定知道要叫人,隻是覺得很累要睡覺、不願意說話。那麼家長需要從孩子生活的一些習慣去考慮,比如孩子平時經常晨跑但是早上突然說很累、跑不動了,再比如孩子突然說沒有胃口了,一口飯菜都不想吃了,家長不要光想着小孩子鬧脾氣,要考慮是不是生病影響了胃腸道功能。送醫院時要注意14歲以上去成人醫院,14歲以下去兒童醫院。

蝦米媽咪:如果孩子有心髒病、白血病等各種免疫功能低下的問題,隻要孩子發燒超過38度,溫度讓孩子不舒服了,就應該去就醫。第二,隻要是三個月以内的孩子,體溫超過38攝氏度就一定要送去就醫。還有一個是三到十三歲的孩子,如果發熱超過38.5度,超過72小時,也是建議送去就醫。任何年齡的孩子隻要溫度超過40攝氏度,超過24小時,一定要送去就醫。

還有一些情況是需要緊急就醫的,比如孩子有吞咽困難、呼吸急促、聲音嘶啞等,或者精神差、活動少、特别萎靡、昏睡昏迷,這種肯定是需要緊急就醫。一些呼吸道疾病可能伴随着消化道症狀,比如劇烈的嘔吐、腹瀉,有些小朋友比較小,我們很擔心脫水的情況,一旦出現口腔幹燥、眼窩凹陷、小便變少,這種有脫水症狀的孩子也要緊急送醫。如果5、6歲以下的孩子在病程中出現多次抽搐或者抽搐後身體意識沒有完全恢複,或5、6歲以上的孩子和成人病程中發醬油搐,也建議就醫,排除腦炎。

蝦米媽咪:哪些情況要警惕腦炎,哪些情況要警惕心肌炎,哪些情況要警惕肺炎?

史兆雯:腦炎表現為行為障礙,包括智力下降、記憶力減弱、表情淡漠、很容易被激怒、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幻覺、性格異常等;心肌炎的臨床表現也非常多樣,從沒有症狀到嚴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衰或者惡性心率失常,出現猝死也是一個表現。一些病毒感染或者之後的免疫反應都會影響心肌炎。有一些發熱、咳嗽甚至于腹瀉的非特異性症狀都有可能是病毒感染的前驅症狀。心率失常、暈厥、猝死是更嚴重的症狀。我們建議不管有沒有發熱,這種隐匿性的心疾病要特别注意。如果莫名其妙就退燒了,但是覺得心慌,人做不了事、非常吃力,就需要去檢查。有時候家長會來呼吸科檢查,醫生根據情況做心電圖。咳嗽是身體自我保護的一種表現,可能是肺炎的一個典型表現。但是一些病人沒有咳嗽,卻發燒了一個禮拜,這時候拍了X光和CT發現是肺炎。有時候發熱或者乏力也是肺炎的表現。

居家抗原檢測準确度低,孩子出現哪些情況一定要就醫?

護理用藥和預防

蝦米媽咪:對于發熱有什麼樣的用藥建議?

莊時利和:我們家備了一瓶美林。發熱鎮痛藥針對兒童有專門的制劑,非常建議家長在家裡備着這類經典的藥,相對來說也比較安全。

史兆雯:發燒一開始需要進行實體降溫,比如督促孩子多喝開水促進排汗,有些老人捂着被子發汗不符合現代醫學的概念。藥物像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需要注意用藥的間隔。我們不建議在短期内反複使用退燒藥物,這是不科學的,也不建議兩種退燒藥物聯合使用。用藥既要科學和合理,提早用藥,但是不建議用得很急,一味貪圖量多。

蝦米媽咪:在發熱方面,兒科和成人科的處理方式可能不太一樣。第一個是實體降溫,主要采取的是降低環境溫度,基本不會對孩子采取強硬的實體降溫,一般降低室溫就可以。用藥也是要看孩子舒不舒服,包括成人也是一樣,如果舒服哪怕38.5以上也可以不用藥,但是如果手腳發涼、全身寒顫那說明體溫還會升高,這時候哪怕不到38.5攝氏度也可以用退熱藥。不要一味的降低數字,有些人一定要用退熱藥降溫到37攝氏度以下。體溫降得太低反而需要做保暖,一不小心可能還要送醫。有的家長誤以為使用退熱藥可以防止熱性驚厥。實際上如果用藥過度反而會出現熱性驚厥的情況,抽搐和體溫的驟然升高和驟然下降有關,家長需要做好孩子的一般護理,讓孩子的體溫平穩地上升和下降。還有一個建議是盡量用口服的,像肛塞這種方式一般是特殊情況才用,而且劑量不太好掌握。家長問得比較多的問題還有孩子睡着了能不能喂退燒藥,如果孩子睡得好就說明孩子比較舒服,這時候不需要喂。如果孩子吃了退燒藥後吐了怎麼辦?如果是15分鐘内吐了,就需要補一次,而且補足。如果是30分鐘以後吐了,就不需要補,因為退熱藥口服起效差不多是在30分鐘左右。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不停地補水。

蝦米媽咪:護理孩子咽痛有什麼經驗呢?

莊時利和:如果有發燒的話還是先用美林和泰諾林,這兩個本身有鎮痛作用。對很小的孩子來說,很難分析有沒有咽痛,首先看一下有沒有喉頭水腫,如果孩子有些咳嗽,就給孩子喝點蜂蜜、檸檬水,或者是一點點冰淇淋。一般來說,少用一些藥物。其他專門減輕喉嚨水腫、止咳祛痰的藥物都會有一定的風險,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蝦米媽咪:小朋友不太會表達咽喉疼痛,建議家長觀察的時候,如果孩子哭鬧不止、拒絕吃原來喜歡吃的東西,就可能存在咽喉腫痛。孩子一般難受又表達不出來的時候就會哭鬧,這時候家長要盡可能安撫孩子,第二是給孩子吃一些流質、半流質的食物,不要吃太冷、太甜、太熱等刺激的食物。小嬰兒吮吸的時候會加劇疼痛,這時候我們可以用杯子勺子、注射器、膠頭滴管去喂孩子,這個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

蝦米媽咪:鼻塞流涕方面有什麼建議?

莊時利和:我個人沒有太多的推薦,對于比較小的孩子來說,不推薦複方的感冒藥。洗鼻對于管理鼻塞會有一些幫助。大家可以看看網上的一些指南,關鍵在于怎麼把這個東西操作好,讓孩子更舒服一些,避免中耳炎的情況。總之我還是建議大家問一下醫生,到醫院就診或者線上問診,讓醫生去開藥。

史兆雯:接近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會有鼻塞的症狀,我們要關心孩子既往是否過敏性鼻炎病史。在門診中看到過有過敏性鼻炎、變異性哮喘、支氣管哮喘的患者出現感染,用一般地感冒藥或者止咳藥效果不是特别好。如果是有過敏因素,像鼻噴劑或者吸入劑在必要時還是要使用。

蝦米媽咪:鼻塞流涕居家以護理為主,一般不會用藥。有一些鼻噴劑藥物提醒六歲以上才能使用,但是使用也有副作用是以不輕易推薦。

蝦米媽咪:咳嗽方面有什麼建議?

莊時利和:孩子比較小的話可以喝蜂蜜水,效果不亞于右美沙芬。如果晚上咳到睡不着覺,應該用一些止咳藥,如果隻是白天偶爾咳幾下,那麼不需要特殊的處理。咳嗽本身是人體自然的生理反應,很多呼吸道感染後要咳個兩三星期甚至一個月以上。如果不是特别嚴重、影響到生活的咳嗽,一般來說不太會去幹預。

蝦米媽咪:一歲以下的孩子建議多喝溫水,一歲以上的孩子才可以稍微喝點蜂蜜水。甜味的東西對咳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北方空氣比較幹燥的話,必須開窗通風、淨化空氣、提高濕度,這三件事會有所幫助。

近期需要當心因為病原太多,在疾病沒有完全恢複的情況下又感染了新的病原,感染後的咳嗽頻率會越來越輕,直至完全消失,日常護理也比較簡單。但是如果突然明顯加重,就可能是有新的感染,需要再次就醫。有時候需要懷疑孩子最近是不是有嗆咳史或者異物吸入。孩子晚上咳嗽嚴重,可能是因為躺下去體位變化,鼻涕流到咽喉部産生刺激性,引起咳嗽加重,這時候可以稍微墊高身體。另外是打開浴室的淋浴器,在濕熱而且霧氣騰騰的情況下,有一定程度的緩解。如果實在太重建議霧化吸入用藥。

史兆雯:咳嗽确實是我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一個常見的并發症,不應該一味去堵,而是要疏通它。很多小朋友不會把痰咳出來,是以一直有一個刺激或者堵塞的症狀。咳嗽的目标是把分泌物清理出來,如果用強硬的藥物攥住了,痰出不來可能誘發嚴重的肺部感染。

蝦米媽咪:臨床哪些病原感染需要抗病原治療?

史兆雯:我們這波支原體感染當中,應該選用像阿奇黴素之類,或者成人選用喹諾酮及四環素類藥物。兒科指南中像克拉黴素、紅黴素、羅紅黴素這些都是有聽說使用的。這波感染中喹諾酮類的效果可能比青黴素更好一些,因為兒科害怕對患兒的骨骼肌肉造成損害,同時害怕牙齒變色、胃腸道功能紊亂以及肝毒性,是以不會用成年後才會用的一些像四環素類的藥物。

使用抗生素的目的是為了治療疾病,并不是疊加越多的抗生素就會有越好的治療效果。最好是能判斷是細菌感染還是支原體感染,用藥是完全不同的。選擇經典的藥物,在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藥物的更換。

蝦米媽咪:治療流感,今年特别網紅的藥有奧司他韋和瑪巴洛沙韋,兒童流感治療上這兩種藥物的使用有什麼注意的地方嗎?

莊時利和:這兩種藥是流感用藥,是特異性藥物,對新冠、支原體感染沒有一點作用。第二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要用藥,可能解熱鎮痛藥就足夠了。當然如果流感患者很擔心的話,用這個流感藥物沒有問題。一般來說,這些藥物是針對重症高危人群比如65歲以上的老年人、孕婦、有基礎疾病的人群。五歲以下的兒童如果沒有打過流感病毒,也有重症的風險,對于這部分兒童,用這種藥比較有效果。

現在國内,奧司他韋是一歲以上使用,瑪巴洛沙韋之前是12歲以上,現在下調到五歲以上。如果孩子在一歲到五歲這個年齡段,那麼使用奧司他韋更合适一些。瑪巴洛沙韋因為隻有片狀的藥,分為20毫克和40毫克兩種,奧司他韋有顆粒型,服用會更加友善。

不一定要等檢測結果,可以根據孩子發熱的速度和曲線判斷,如果高度懷疑是流感,比如班級好多同學是流感,可以直接用這個藥。這兩種是處方藥,用之前還是要先問醫生能不能用。

居家抗原檢測準确度低,孩子出現哪些情況一定要就醫?

蝦米媽咪:不同年齡段的流感疫苗如何選擇?除了流感疫苗以外,孩子還可以接種哪些疫苗抵禦呼吸道疾病?

莊時利和:流感的疫苗隻能防一小部分,針對比較常見的、可能引起重症的風險比較高的病原體。流感疫苗推薦六歲以上的兒童接種,不一定要打進口的。其他的二類疫苗像五聯疫苗,含有HIB,還有像肺炎鍊球菌疫苗,都能對孩子形成保護,降低感染風險。除了疫苗以外,像口罩的實體防護措施和衛生習慣也要慢慢培養起來。

蝦米媽咪:很多醫生建議幼兒要在大人的看護下戴口罩,這有必要嗎?

莊時利和:這方面國内有專家共識。首先三歲以下的兒童不建議戴口罩,有吐奶反嗆、窒息的風險。三到六歲可以在家長的看護下佩戴口罩,六歲以上可以自主佩戴口罩。不建議兒童佩戴N95,對孩子的呼吸和心肺功能會有影響。不戴口罩和随時随地佩戴口罩都是不對的,戴口罩能降低一定的風險,但不是100%有用。

蝦米媽咪:居家消毒有必要嗎?有哪些消毒或者防護措施?

史兆雯:熱水達到一定的溫度或者紫外線都是可以起到殺菌的效果。但是這種可能隻是對物體表面的消毒。過氧乙酸、酒精之類的消毒劑不适宜直接用于人體,隻能對物體消毒,比如手機鑰匙,還有外衣外套。

這些病毒是從外面帶進來的,是以進門時建議大家養成好習慣,入門換鞋,鞋子放在通風幹燥的地方,不要給細菌病毒滋生的機會,有時候可以放到太陽底下曬一曬,這都是很好的消毒方式。

使用消毒劑要注意對老人小孩是不是有刺激性,很多消毒劑在揮發過程中對人體沒有好處,也要考慮消毒劑的殘留。不是所有東西都要消毒,在外面接觸的流通的東西需要更多的消毒。

蝦米媽咪:什麼情況孩子需要請假居家,什麼情況下孩子可以回到學校上學?

史兆雯:孩子的健康應該是高于其他一切東西的。家長觀測孩子是不是能吃、能睡,精神好不好,如果孩子在吊鹽水還要強制去做作業,對記憶力和學習的态度肯定是有所磨滅的。不僅要考慮孩子軀體的健康問題,還要考慮心理健康問題。生病的時候學習一方面對身體是很大的負荷量,另一方面對學習的積極态度也是一種打擊,其中需要取一個平衡點。孩子如果去上學建議做好防護,戴個口罩,不要和其他同學聚集或者太過親密,每天回來要監測體溫,營養方面也要多多注意。

蝦米媽咪:休息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家長千萬不要覺得耽誤學習。流感患兒體溫正常後48小時才能複學,孩子得了輕症肺炎需要等體能基本恢複再上學,如果是重症肺炎,出院一周後進行複診,再來評估什麼時候可以上學。如果孩子帶病上學反而耽誤學習,不斷感染造成沒有正常、持續的狀态,反而是得不償失。

嘉賓主持:

蝦米媽咪 丨兒科醫生,《育兒正典》作者,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

嘉賓:

莊時利和丨知名健康部落客、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認證

史兆雯丨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整理:廖晞冕

稽核:蔡娟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育兒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但歡迎轉發至個人朋友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