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穿越周期的,還得是市區低密!上演久違“現象級搶房”

作者:籃球有圖檔

樓市成交的持續低迷,已經導緻了青島很多剛需甚至改善樓盤的購買邏輯被打亂。現在的青島,成交活躍度相對較高的購買力基本都在“豪宅圈”!在豪宅裡面,又有一類産品“吸粉率”奇高,這類産品就是市區低密洋房産品。低密常有,而市區洋房不常有。在豪宅大平層時代,市區低密産品異常缺乏,浮山灣一線海景的諸多高層豪宅還在售,石老人旁的均價20萬/㎡+的别墅卻早早清盤;市場下行時,綠城的電梯洋房依然快于同期推出的高層而快速售罄。

近幾年,市區低密産品已經不多見,因為供不應求,價格也堅挺。今年年末,青島市區出現了幾個低密産品,堪稱“年末彩蛋”,給喜愛低密産品的購房者提供了全新的選擇。

大平層普遍的張村河片區 低密彌足珍貴

這幾天熱熱鬧鬧的青島土拍市場上,崂山地塊依然吸引了最多的關注。不論是海信在張村河又又又拿地,還是“起猛了,淄博房企崂山搶地價格創新高”,不得不感歎青島土拍市場起到“定海神針”作用的,還得是崂山!

不過,崂山區核心闆塊的洋房産品實在是可遇而不可求。近期,雲谷闆塊海尚府二期入市,推出了13#、15#2棟9層和12層洋房,僅有72套房源,戶型建面約190㎡-348㎡,就自然吸引了“低密粉”的目光。

兩棟洋房樓棟排布舒朗,樓間距大,内部直面中央花園,外部被公園綠地和學校環繞。348㎡戶型有獨立入戶大堂,層高達約3.5米。采用獨特的“意式東方”設計理念,讓建築從内而外散發出優雅高貴的氣質。在裝修工藝上也極為考究,比如,地面瓷磚用的是1.8*0.9m超大尺寸,隻有0.5mm的極窄縫拼貼工藝,呈現出渾然一體的視覺效果……

低密樓盤:海尚府

樓盤動态:海尚府洋房樣闆間已開放,13#、15#洋房在售,戶型建面約190-348㎡,均價約45000元/㎡。

位址:[崂山區] 海爾路1号

詳詢:400-101-8532轉060

穿越周期的,還得是市區低密!上演久違“現象級搶房”

海尚府洋房效果圖

穿越周期的,還得是市區低密!上演久違“現象級搶房”

海尚府190㎡洋房戶型圖>>>

山海湖畔退台洋房有多火? 首開被認購一空

青島市區沿海一線的開發已經基本飽和,成規模的大盤開發四姜一灣片區的海信依雲小鎮,比鄰石老人片區,但成本效益卻要高不少,是青島一線前海闆塊中的窪地。最重要的是,自然環境過于優越,占盡山林湖海資源,自然宜居屬性拉滿,低密産品生在這片土地上,當真是恰如其分。

之前去探盤,得知安納組團将推退台洋房産品,預感到産品會很受歡迎。果然,近期首開,再一問已經被“認購一空”!市場到處波瀾不驚,這個火熱程度着實讓人意外。是以這個盤的洋房産品已經無需過多介紹了,全部認購,如果還想買,隻能等清退房源,或者等後期的小高層産品加推。

樓盤動态:海信依雲小鎮安納組團由7棟洋房小高層組成,容積率1.81,已于近日首開2#3#5#退台洋房,均價65000元/㎡,建面約210-270m²山海畔·栖湖花園洋房,首層全南向270°環幕空中庭院,全視野俯瞰湖景風華,多重贈送空間。

位址:[崂山區] 崂山路21号甲

詳詢:400-101-8532轉470

穿越周期的,還得是市區低密!上演久違“現象級搶房”
穿越周期的,還得是市區低密!上演久違“現象級搶房”

東李山景洋房 出則繁華入則甯靜

市區連綿的山體,是大自然賦予的寶貴禮物,而山景也成為了低密建築的最好背景。東李大盤綠城理想之城涵蓋了高層、洋房、别墅産品,而最好的卧龍山腳下的位置,打造的都是别墅、洋房低密高端産品——留香園、玫瑰園等,至今已成為東李豪宅的代表闆塊。近期入市的新盤和達城投和川,是這條山前豪宅線的延伸。

和達城投和川既享優越自然環境,又因項目距離2号線東延段合川路地鐵口僅300多米,近享麗達茂、綠城天地等商業配套,而成為出則繁華入則甯靜的“理想栖居”。項目打造容積率僅1.2,6-9層墅級洋房住區,取意青島的隐逸哲學,以宋風美學理念為基礎,提取《山居圖》中疊山、理水、遊園、抱樹的核心元素,提升了整個小區的質感和底蘊,屬于不可多得的低密住區。

樓盤動态:項目規劃8棟6-9層純低密度洋房, 容積率1.2,建面142㎡、170㎡、228㎡全改善戶型僅176套。

位址:[李滄區] 李滄區卧龍山南(地鐵M2号線合川路站旁)

詳詢:400-101-8532轉518

穿越周期的,還得是市區低密!上演久違“現象級搶房”

和達城投和川鳥瞰圖

穿越周期的,還得是市區低密!上演久違“現象級搶房”

和達城投和川169㎡戶型圖>>>

在樓市愈發分化的時代,更應關注那些兼顧長期價值+居住價值,并且可以跨周期的項目,是以,片區成長性強、配套完善中心生活區的低密産品是優中之選。文中提到的這些低密産品,比對了主城改善化、豪宅低密化的市場趨勢,在地産下行的周期内,用“産品主義”擊敗“高周轉”,将成為穿越周期、跨越時代的經典之作。(文/張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