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預警能多大程度救命?預警時間為20秒,可減少63%的人員傷亡
作者: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
1.收到預警後應該怎麼辦?
基本原則:不慌張、不跳樓、不乘電梯
應根據預警時間和避險到就近安全地點的時間選擇合理的避險措施
建議的避險措施:

避險時應該注意
(1)開車時,減速停車,同時打開應急燈
(2)室内低層,關閉火源,緊急疏散到安全地帶
(3)室内高層,關閉火源,保護好自己的頭部,躲避在就近的活命三角區(廁所等較小空間),就近安全地點避險,伏地、遮擋、手抓牢。不乘坐電梯
(4)避險時要遠離懸挂物、高樓、煙囪、女兒牆、高壓線等。
(5)避險時遠離鏡子、玻璃、照明裝置等物品
軟體系統手動設定
1.手機背景設定
背景運作權限:保持軟體在背景運作,打開開機自啟動和背景啟動;
網絡設定:保持聯網狀态,同時打開不計流量使用;
省/耗電設定:不計耗電提醒/無限制電量
通知設定:盡可能打開所有的通知權限管理,包括允許通知、懸浮窗通知。
定位權限:打開軟體的位置權限
當所有的條件滿足時,才能保障手機軟體能夠正常運作,在地震發生時才能實時收到地震預警。
2.觸發條件設定
點選軟體主界面右上角“設定”,在“預警政策”中可設定白天和夜間的預警政策(震級門檻值和烈度門檻值)設定。
震級和烈度是不同的概念,一個地震隻有一個震級。烈度是指地震對使用者所在區域可能造成的破壞大小,随着離震中距離的增加而降低。
推薦設定:震級門檻值4級,烈度門檻值2.0 (具體設定可參照下方科普《震級和烈度介紹》
3.地震預警原理
通過在主要地震區布設密集的(台站間距15-20公裡)地震預警監測儀(烈度儀),在地震發生時,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破壞性地震波到達之前給目标發出警報,群眾據此及時避險以減少傷亡,重要工程緊急處置以減少經濟損失和次生災害。
圖1 地震預警示意圖
4.地震預警五要素
地震預警五要素包括發震時刻、震中位置、預警震級和預估烈度、預警時間。
發震時間:地震發生的時間
預估烈度:地震對使用者所在區域可能造成的破壞大小。
預警時間:破壞性地震波即将到達的時間
汶川地震時,北川可有31秒預警時間,青川55秒。
震級:地震本身的大小強弱,它由震源發出的地震波能量來決定,一次地震隻有一個震級。
烈度:地震對您所在區域的影響和破壞程度。烈度和地震的震級、震源深度、距離震中的距離有關。烈度随着離震源距離的增加而降低。
5.震級與烈度
震級說明
國際上使用的地震震級——裡克特級數,是由美國地震學家裡克特所制定,它的範圍在 1 — 10 級之間。它直接同震源中心釋放的能量(熱能和動能)大小有關,震源放出的能量越大,震級就越大。
地震按震級大小的分類情況:
弱震:震級小于3 級的地震,人幾乎感覺不到;
有感地震:震級等于或大于3級、小于或等于⒋5級的地震,人會産生震感;
中強震:震級大于⒋5級,小于6級的地震;震感較為強烈,房屋會有損壞,人員出現傷亡;
強震:震級等于或大于6 級的地震(如玉樹地震)。房屋損壞,人員傷亡;
巨大地震:大于或等于8 級的又稱為巨大地震(如汶川地震)。出現房屋倒塌嚴重,人員傷亡嚴重
烈度說明
中國按12個烈度等級劃分烈度表:
1度:無感——僅儀器能記錄到
2度:微有感——個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靜止中有感
3度:輕微有感——室内少數人在靜止中有感,懸挂物輕微擺動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數人,室外少數人有感,懸挂物擺動,不穩器皿作響
5度:驚醒——室外大多數人有感,家畜不甯,門窗作響,牆壁表面出現裂紋
6度:驚慌——人站立不穩,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簡陋棚舍損壞,陡坎滑坡,牆體開裂,檐瓦掉落
7度:房屋損壞——房屋輕度破壞,牌坊,煙囪損壞,地表出現裂縫及噴沙冒水,行駛汽車中的人有感
8度:建築物破壞——房屋中等破壞,少數破壞路基 塌方,地下管道破裂,多數人行走困難
9度:建築物普遍破壞——房屋嚴重破壞,少數傾倒,牌坊,煙囪等崩塌,鐵軌彎曲,行人摔倒
10度:建築物普遍摧毀——房屋傾倒,道路毀壞,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撲岸,人會摔離原地,有抛起感
11度:毀滅——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毀,地表産生很大變化
12度:山河改觀——一切建築物普遍毀壞,地形劇烈變化,動植物遭毀滅
6.覆寫區域
墨西哥、日本分别是世界上第一個、第二個建設地震預警系統的國家。大陸是第三個具有地震預警系統的國家。
汶川地震後,王暾博士回國組建團隊,專注地震預警研究。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市縣防震減災部門(地震部門)聯合建成了延伸至31個省(市、自治區),覆寫面積220萬平方公裡,覆寫大陸地震區人口90%(6.6億人)的全球最大的大陸地震預警網,占地震預警人口密集一線區域的90%。大陸地震預警網已連續預警蘆山7級地震、魯甸6.5級地震、九寨溝7級地震、宜賓6級地震等網内所有破壞性地震,無一誤報、漏報。同時,該地震預警技術已服務尼泊爾,并與中國大陸地震預警網實作互聯互通,開始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
減災所大陸地震預警網分布圖
圖中紅色線條為地震斷裂帶,綠色覆寫區域為應用ICL地震預警技術所建成的預警網覆寫區域,面積約220萬平方公裡,覆寫6.6億人,占中國地震區人口90%。
7.地震預警的功能
地震預警具有以下4功能:
逃生:房屋可能破損,需緊急逃生
避險:家具、吊燈等可能傾倒,需緊急避險
定心:晃動輕微,安定人心
告知:可能無震感,但告知地震發生
成果來源:成都市防震減災局
8地震預警的意義
研究表明(《西北地震學報》2002年12期),地震預警時間為3秒時,可減少14%的人員傷亡;地震預警時間為10秒時,可減少39%的人員傷亡;地震預警時間為20秒時,可減少63%的人員傷亡。
沒有預警系統,人們對地震的反應過程大緻如下:
有了預警系統,加之平時的演習,地震的反應過程大緻變成:
有了預警系統後,預警時間增加了,判斷決策時間減少了,避險時間以大大增加。
以420蘆山地震為例,預警系統為雅安市主城區提供了5秒預警時間,為成都市提供了28秒預警時間
9.地震預警的特點與不足
地震預警是地震正在發生時幾秒内發出,其原理導緻地震預警存在不足:
(1)地震預警隻有幾秒至幾十秒預警時間
(2)預警震級會逐漸更新,并與最終震級(地震後約10分鐘)可能有偏差
(3)地震預警僅是減災手段之一。需要科普、演練,提升應急能力
(4)預警盲區
從監測到地震波、預警中心分析處理到發出預警資訊,地震預警有系統響應時間,存在預警盲區。
地震橫波破壞性較大,橫波預警盲區(一般簡稱預警盲區)内未收到警報就感受到強烈晃動,ICL預警系統的橫波預警盲區半徑約21km。
10.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
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時,利用電波和地震波的速度差,在破壞性地震波到達前給目标發出警報。地震預警隻有幾秒到幾十秒的預警時間,使用者收到預警及時避險和緊急處置。已在墨西哥、日本、中國、尼泊爾、美國應用。
地震預報(臨震預報)是指地震發生前,由地震預測專家、行政上司開會讨論的結果,有時間(數小時或數天)組織專家開會讨論決定是否釋出。地震預報還是科學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