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哲思 | 掌握三個字,打開頂級格局

作者:破局者Breaker

#頭條創作挑戰賽#

什麼是格局?

相信大多數人内心裡的答案便是:一個人的眼界、膽識、胸襟等表現,足以展現出一個人的格局。

的确,人的格局,就是品格的布局。

人這一生,最頂級的格局便是:處事講緩、待人以寬,做人要靜。

哲思 | 掌握三個字,打開頂級格局

01

慢:處事講緩

伏久者,飛必高。

緩而圖之,定能成事;不疾不徐,終得圓滿。

東漢末年謀士荀攸就是一個處事很“慢”的人。曹操召開會議讨論軍略,他常最後一個獻計。曹操私下裡問計于他,他也會花些許時間才給出方案。

随着時間推移,曹操發現荀攸的計劃總是能夠成功。

“愚鈍”的荀攸則表示,自己參與軍略習慣縱觀全局,保證方案沒有什麼錯誤才提出,即使不夠快,但也不會出錯。

有句老話說得好:慢工出細活。

許多人在追求速度的過程中,不由自主地忽略了細節。

而往往,能成大事的人,都在于細節上。

恰如曾國藩所言: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把步子放緩,才能把路走寬,快慢相宜,方能涵養出從容之姿。

正所謂:大巧不工,重劍無鋒。

能成大事,都在于慢中有細,一點一滴的積累當中。

慢下做事的心态,在細節處做到完美。

做事穩紮穩打,做人踏踏實實,循序漸進,邁向成功。

哲思 | 掌握三個字,打開頂級格局

02

哲思 | 掌握三個字,打開頂級格局

容:待人以寬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

一個人也是如此,你有多大肚量,能包容多少人,就能成就多大的格局。

行走于世,碰上麻煩事,遇到麻煩人,再正常不過。

有人像炮仗一樣,一點就炸,全無半點涵養,有人則能忍住脾氣,沉穩應對,展現出教養。

《賈誼論》中有言: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

北宋名相韓琦在定武為将時,常在夜間辦公,旁邊總有一名侍衛舉着蠟燭為他照明。有一次,侍衛不小心走神了,燭火燒了他的鬓角。

韓琦沒說什麼,隻是用袖子擦了擦,又低頭辦公。

過了會,他發現侍衛換人了,于是趕緊喊來侍衛長官,說:“不要替換剛才那個侍衛,他已經懂得怎樣拿蠟燭了。”

後來,軍中的将士們知道此事,無不感動,更加盡心為他效力。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心寬一尺,路寬一丈,懂得對他人寬容,也是對自己最大的成全。

03

哲思 | 掌握三個字,打開頂級格局

靜:做人要靜

《清靜經》中說: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經。

一個人胸懷靜氣,才能保持清醒頭腦,深謀遠慮,鑒天地之精微,察萬物之規律。

一個人内心清靜,才能看穿世事表面的浮華,洞穿紅塵本質,不會被世俗利欲所左右,榮辱不驚。

曾國藩年輕時在官場沉浮,難免有心煩氣躁之時,便向理學名臣唐鑒先生請教,唐鑒送了他一個字——“靜”。

從那時起,曾國藩每天都要靜坐一會兒,許多為人處世、治學從政的體會和方法,便都在此中獲得。

平心才能靜氣,靜氣才能幹事,幹事才能成事。凡古今成大事者,必有靜氣。

每一個人的磁場,都有釋放和吸收的功能。

氣場強大的人,能讓人感覺到他身上的那種靜氣自來。

哲思 | 掌握三個字,打開頂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