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黃埔一期生,叔叔是國民黨的二号人物,但他的升遷全靠自己

作者:中國青年報

民國時期,有許多著名的二代軍人,如張學良,他繼承了父親留下的龐大東北軍,他的父母是國民黨的進階人物廖成志,一個非常特别的人,他的父親并不出名,但他的叔叔曾經是國民黨的二把手, 何英琴,這個人名叫何少舟,但雖然何少舟的關系很硬,但他的晉升是基于實戰工作。

他是黃埔一期生,叔叔是國民黨的二号人物,但他的升遷全靠自己

何少周不想上戰場,但包辦婚姻讓他很不高興,于是他選擇離家出走,他知道叔叔何英琴正在廣州革命,跑去為何英琴奔波,在何英琴的介紹中,何少周進入了黃埔軍校一期。

畢業後,何少周參加了兩次東征戰役,雖然沒有取得任何大功,但也讓何少舟體驗了戰争的氣氛,也是一次難得的鍛煉機會。何少周随後投身北伐戰争,當時他屬于李宗仁的第七軍,已經是團長,但國民黨内部的派系鬥争比何少舟想象的要嚴重得多,是以他一再被排斥在桂家,屈辱的何少舟決定越境進軍日本, 正如何英琴也是日本軍校的畢業生一樣,他把侄子介紹給了母校。

他是黃埔一期生,叔叔是國民黨的二号人物,但他的升遷全靠自己

等到何少舟回家,正好趕上抗日戰争爆發,何英琴一直舉高權重,是以沒人敢排擠何少舟。于是何少周被任命為第103師獨立旅長,前往上海戰役。雖然滬滬之戰最終失敗了,但三個月的戰争有效對抗了日軍的嚣張氣焰,在戰鬥中何少舟沒有輸,投入了大量的戰争努力,戰後被提升為副師長。

之後,何少周參加了包括勝負在内的多場大戰,但唯一不變的卻是何少舟的勇氣。1943年的松山之戰可以說是何少周的著名戰役,當時他擔任新任命的第8軍總司令,在松山和日本血戰中最後,國民軍對松山發動了十次進攻,雖然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打破了山西戰役的僵局, 這場戰役也開啟了大反攻的開端。

他是黃埔一期生,叔叔是國民黨的二号人物,但他的升遷全靠自己

由于這場戰争的意義,以這場戰役的指揮員身份建立赫赫戰争努力的何少洲,被蔣介石授予"綠天日勳章",這一榮譽一直屬于那些真正與勇敢的國民軍将領作戰的人,可以看出,何紹周的軍事生涯是在引進了自己的技能之後, 不是何英琴的關系。此後,何少舟還擔任過雲南省警察局副總司令、總司令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