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DC服務商”雲工場二次赴港上市:首次遞表後分紅3000萬,九成業績來自單一業務 | IPO觀察

作者:钛媒體APP
“IDC服務商”雲工場二次赴港上市:首次遞表後分紅3000萬,九成業績來自單一業務 | IPO觀察

12月5日,雲工場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簡稱“雲工場”)第二次向聯交所送出上市申請,浦銀國際為獨家保薦人。據悉,公司曾于2023年5月31日首次向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

钛媒體APP了解到,作為中小型IDC資料服務廠商,得益于數字經濟的發展,雲工場近年的業績也不斷提升,但受到成本費用的影響,公司的淨利潤表現卻并不穩定,其毛利率整體也有所下滑。而在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下,公司還在上市前大規模分紅,加上公司由實控人100%控股,其所得分紅也全部落入一人之手。前腳分紅,後腳募資,雲工場的募資合理性正在遭受質疑。

毛利率整體下降

據了解,網際網路資料中心(IDC)服務是指利用相應的機房裝置,以外包出租的方式為使用者的伺服器等網際網路或其他網絡相關裝置提供放置、代理維護、系統裝置及管理服務,以及提供資料庫系統或伺服器等裝置的出租及其儲存空間的出租、通信路線和出口帶寬的代理租用和其他應用服務。

以雲工場為例,公司會從國有電信營運商或其他中小型資料中心及營運商處批量采購資料中心資源,其中的帶寬為主要部分,并按公司購買的資料包端口數量收取固定費用。在經過可行性分析後,公司将提供IDC解決方案建議,向客戶傳遞相應的IDC解決方案服務及/或邊緣計算服務。是以,公司可以在不擁有資料中心裝置的情況下,為客戶提供靈活、定制、地域廣泛及本地化、強化及具競争力的服務。

根據招股書顯示,雲工場的主要收入就來自上述的IDC解決方案服務,2023年上半年其貢獻的收入占比達到97.7%。而另外的業務,如邊緣計算服務及ICT服務及其他服務各自占總收入的比例不足1%。

具體來看,2020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六個月,雲工場實作收益分别約為2.76億元、4.64億元、5.49億元及3.02億元。同期内,公司年内溢利分别約為2538.5萬元、1268.5萬元、803.4萬元、1318萬元,2022年其淨利潤下滑明顯。

上述報告期内,雲工場的毛利率分别為19.6%、12.2%、12.6%,15.8%,整體有所下降。招股書顯示,影響公司業務毛利率的因素包括公司給予客戶具競争力的價格,延遲實行将增加的成本轉嫁予客戶,導緻向公司收取的費用增幅與向客戶收取的費用增幅錯配;以及帶寬資源的效率及使用率提高,引進較高毛利率的靈境雲等等。

钛媒體APP注意到,公司的IDC解決方案服務業務毛利率一直在15%左右,而CT服務及其他服務的毛利率則由2022年上半年13.9%增加至今年上半年的63.4%,增長幅度巨大,是以,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有所回調。

而對于前幾年雲工場的毛利率下降,主要則歸因于成本開支快速上漲。資料顯示,雲工場的銷售及分銷開支由2020年的2662萬元增長至2022年的5087萬元。今年上半年,上述開支達到3161萬元。公司的行政支出也從2020年的913萬元增長至2022年的2988萬元,同期内,公司的研發費用也有提升。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2022年三年内,上述三項費用合計增長171.34%,遠高于同期營業收入98.91%增速。過高的費用增長率,導緻公司毛利率有所下滑。

對上下遊均存“依賴”

招股書顯示,雲工場的主要客戶包括中國一流的雲計算服務提供商、網際網路公司及藍籌上市公司,大部分客戶需要定制而非标準化的IDC解決方案服務。報告期内,公司超過70%的收益來源于前五大客戶。

2020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六個月,雲工場來自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别占同期營收的71.3%、74.8%、77.5%及87.0%,客戶集中度越來越高。其中,來自最大客戶的收入分别占同期營收的26.4%、28.7%、20.5%及35.6%,占比逐漸提升。

盡管和大客戶的合作越來越密切,但雲工場科技的整體客戶數量卻在減少,公司的競争力有所減弱。2020年,雲工場科技客戶為42家,2022年已下降至35家,今年上半年進一步下滑至31家,此外,公司老客戶合同數量也出現明顯下滑,2020年公司老客戶合同數量為34份,到2022年下降至24份,今年上半年下滑至21份。

此外,從上遊來看,雲工場的供應商也較為集中。上述報告期内,公司來自五大供應商的采購額為2.09億元、3.64億元、4.42億元以及2.25億元,分别占公司同期總采購額的94.3%、89.2%、92.2%及88.6%。

招股書顯示,雲工場與一直與中國最大國有電信營運商之一供應商A密切合作,報告期内,來自最大供應商A的采購額為1.92億元、2.72億元及2.65億元以及9293萬元,分别占公司同期總采購額的86.3%、66.6%及55.2%和36.66%。

公司在風險提示中也指出,鑒于中國電信市場上基本服務供應商之間的競争有限,雲工場依賴于各地的主導營運商。倘其中的任何一家提高其網絡服務的價格,将對中國資料中心服務的整體成本效益産生負面影響,可能導緻客戶對公司的服務需求下降,對公司整體的業務及經營業績産生重大不利影響。

而從市場競争上看,目前,中國采用非自建資料中心的營運商中立IDC解決方案供應商已有超過100家。在這些競争對手中,按2022年收益計算,雲工場排名第11位,市場佔有率僅為0.6%。

實控人一人100%控股

值得注意的是,雲工場目前的股權十分集中。招股書顯示,截至IPO發行前,雲工場科技由孫濤100%控股,無其它任何股東。在雲工場科技創立初期,除實控人孫濤外,公司還擁有另一名創始人。招股書顯示,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季黎俊也是雲工場科技創始人,但其未持有股份。

“IDC服務商”雲工場二次赴港上市:首次遞表後分紅3000萬,九成業績來自單一業務 | IPO觀察

在此次IPO前夕,雲工場還曾大額分紅。2020年至2022年,雲工場分别向股東宣派股息1000萬元、200萬元、0元。2023年5月31日,就在雲工場首次向聯交所遞表後不久,公司又向股東派發了3000萬元的股息分紅。

也就是說,三年半的時間,雲工場合計宣派股息4200萬元,與此同時,2020年-2022年以及今年上半年,雲工場科技經營利潤分别為2538.5萬元、1268.5萬元、803.4萬元、1318.6萬元,三年半内公司經營利潤合計為5929萬元。

這意味着,公司近三年半經營利潤超70%用來分紅。由于雲工場科技由孫濤100%控股,是以,上述分紅也全部落入孫濤個人口袋。一邊持續分紅,一邊尋求上市融資,雲工場的募資需求是否合理,尚且要打個問号。(本文首發钛媒體APP,作者|于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