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貴ST股連續四日“20CM”跌停,誰被套牢、誰在逃離?

作者:第一财經

被外界稱為“最貴ST股”的*ST左江(300799.SZ)12月18日以跌停價開盤,早盤雖打開跌停闆,但好景不長,很快便封住跌停。截至當日收盤報收77.42元,這已是該股連續4個交易日錄得“20CM”跌停。

在經曆離奇暴漲後,*ST左江先是開啟了長達半年的高位震蕩回調,從今年6月1日至11月30日,該股累計調整20%,其間成交金額超66億元。

此後随着公司遭立案、部分DPU晶片銷售收入又無法得到确認,公司股價直線下跌、主力資金加速逃離後,上述半年間入場的抄底資金大部分被迫“高位站崗”。

通聯資料顯示,截至12月18日收盤,*ST左江本月以來累計跌幅高達64.78%,而其間換手率僅為10.49%,成交金額為9.82億元,也就是說,下半年抄底資金至今仍有大部分被套牢。

誰在爆炒這隻基本面不佳的*ST個股,誰又在公司遭遇危機後加速逃離?

牛散、私募、遊資在爆炒

自2022年5月以來,*ST左江股價快速上漲,從37.9元漲至當年12月8日盤中最高價149.98元,七個月時間裡累計最大漲幅(295.73%)接近三倍。此後有所回調,從今年2月開始股價又有擡頭之勢,在今年7月14日最高觸及299.8元,重新整理曆史高點,不到半年時間裡股價累計最大漲幅(207.49%)超過兩倍。

*ST左江股價走勢與其基本面存在較大偏離。

财務資料顯示,上市以來,公司營收從2019年的2.19億元,一路降至2022年的0.59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别為0.89億元、0.94億元、0.06億元、-1.47億元。

因2022年度淨利潤為負且營收低于1億元,公司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證券簡稱自今年5月4日起由“左江科技”變更為“*ST左江”。

今年前三季度,*ST左江業績仍未見好轉,公司實作營收3372.21萬元,同比下滑9.54%;歸母淨利潤-9732.73萬元,同比下滑28.27%;扣非後歸母淨利潤-9747.66萬元;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1.69億元,同比下滑9.12%。

值得注意的是,在披露三季報前夕,公司股價一度跌至200元左右。在三季報釋出後,公司對退市風險進行了特别提示,股價卻又離奇上漲,一度沖高至249.33元。

究竟是誰在爆炒?據媒體報道,“此前有不少遊資和北京知名私募多次去*ST左江公司調研,并和公司主要負責人會談。”

遊資也的确在大舉買入。1月31日盤後龍虎榜資料顯示,方正證券上海浦明路證券營業部曾大舉淨買入7021.82萬元。牛散郭彥超也曾在今年二季度加倉*ST左江8.21萬股。

而今年下半年,在*ST左江股價調整之際,不少機構及自然人趁機加倉。

三季報顯示,自然人投資者彭國華、印櫻以及私募機構鴻道投資于三季度加倉了*ST左江,自然人唐達遠則新晉前十大流通股股東。

其中彭國華為知名牛散,于2022年第四季度進入*ST左江前十大股東之列後,連續三個季度加倉,截至三季度末持股比例為2.66%,為公司第六大股東;印櫻于2023年二季度跻身公司前十大股東之列,三季度末持股比例為0.8%,為公司第九大股東。

鴻道投資則在今年一季度新晉為*ST左江股東,此後二、三季度連續加倉。截至三季度末持倉90萬股,為後者第八大股東。

DPU晶片銷售收入無法确認,資金加速逃離

讓上述抄底資金始料未及的是,12月1日,*ST左江釋出公告稱,公司收到立案調查告知書,因涉嫌資訊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該股股價随即急速下滑。

*ST左江最新收盤價(77.42元),較今年7月14日創下的曆史高點(299.8元)已累計下挫74%。截至12月18日收盤,公司股價本月以來累計下挫幅度就達64.78%。

今年以來,*ST左江已多次收到監管部門下發的問詢函或關注函。其中包括2022年年報問詢函,今年一季報問詢函、半年報問詢函、三季報問詢函以及兩封關注函等。

12月12日晚,*ST左江在回複深交所問詢函中提示了三重風險,均與股票終止上市的可能相關。第一,财報“非标”風險。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的審計報告意見類型為保留意見。如該事項導緻公司2023年年度财務報告被出具保留、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股票将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第二,财務名額不達标風險。由于客戶對産品驗收等情況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股票将存在終止上市交易的風險;第三,2022年度審計報告顯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确定性。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闆股票上市規則》,持續經營能力不确定性已消除是上市公司申請撤銷其他風險警示的必要條件。

更為緻命的是,在這份回複中,*ST左江表示無法确認部分DPU(可程式設計網絡資料處理晶片)晶片的銷售收入:

“今年1月确認的1261萬元DPU晶片銷售合同,會計師表示相關銷售是否能最終在2023年度确認需要進一步判斷;此外,公司于今年6月披露的與旭輝科技、衆源時空簽訂的5100萬元合同,經與衆源時空溝通,除部分測試産品以外,2023年内在慶陽項目上無法完成伺服器網卡的傳遞驗收,進而2023年無法确認相應收入。”

記者梳理材料發現,上述5100萬的合同,也與系列DPU晶片密切相關。在6月簽訂合同時,*ST左江曾公告表示“合同的簽訂将對公司當期及未來年度業績産生積極影響,對公司可程式設計網絡資料處理晶片(即DPU晶片)的發展及産業布局奠定良好的基礎。”

DPU晶片銷售收入無法得到确認,堪稱是對公司股價的直接打擊。在不少分析人士看來,*ST左江此前業績不佳但股價卻連續離奇暴漲的原因,就是因為搭上了DPU概念。

資金随即用腳投票。在12月13日~18日的4個交易日中,公司連續遭遇“20CM”跌停。盤後龍虎榜顯示,13日、14日,接連有遊資淨賣出2000萬元以上;15日有機構資金淨賣出6000萬元以上;18日盤後,賣1~賣5席位更是均被遊資占據,淨賣出金額均在1000萬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遊資、機構資金大幅賣出之際,中小投資者卻在大舉買入。15日盤後,某自然人和中小投資者淨買入額分别達6003.65萬元和5799.61萬元。

通聯資料顯示,在12月5日至12月15日的10個交易日内,自然人投資者交易占比高達85.23%,而機構投資者交易占比僅有14.77%,且機構交易大部分以賣出為主。在過去10個交易日内,中小投資者累計買入1.76億元,賣出1.18億元。同期,機構投資者買入了6284.78萬元,賣出1.23億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