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創新藥入醫保,如何保障“最後一公裡”?

作者:看看新聞

就在本周,2023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公布,此次共有126個藥品新增進入醫保目錄。其中,上海就有38個,創下曆年之最,而這38個藥品都是創新藥。此前不少談判藥品碰到了“進得了醫保,進不了醫院”的難題,這一情況是否有所改變呢?

創新藥入醫保,如何保障“最後一公裡”?

來自上海張江的華領醫藥,帶着一款治療糖尿病的原創新藥,首次參與醫保目錄談判。經過了幾輪的砍價,這款藥從原價每粒15元,降到每粒5.39元,成功進入醫保。

盡管讓利了不少,但能最終進入醫保目錄,企業談判代表依然非常激動。這款新藥,華領從2011年開始研發,投入大量精力,直到去年底,才終于獲批上市。但糖尿病藥品種類繁多,這款新藥雖然具有核心競争力,但過去一年,真正長期使用的人數并不算多。

創新藥入醫保,如何保障“最後一公裡”?

仁濟醫院浦南分院藥劑科常務副主任李鐵軍坦言:“創新藥,因為是個新事物,許多患者可能了解不多,是以在滿足患者需求和臨床主任需求的前提下,首先是少量進藥,再根據效果,然後逐漸穩定地采購藥物使用。”

患有糖尿病的陳女士,用過多款藥物治療,血糖名額都降不下來。一個月前,主治醫生建議她,用這款創新藥試試,一個月下來,效果還不錯,不過藥的價格不算便宜,按照一天口服兩粒的量來計算,一個月,患者要自費800多元。

創新藥入醫保,如何保障“最後一公裡”?

為了讓更多的患者,能夠了解并且用得起 這款新藥,從一年前,公司就開始籌備這次的醫保目錄談判。

華領醫藥藥品開發部進階副總裁、首席醫學官張怡表示:“近年來,醫保藥品的準入,會越來越注重綜合價值的評估,用資料、證據來說話,是以我們也是基于此來精心準備。”

創新藥入醫保,如何保障“最後一公裡”?

新藥進了醫保後,像陳女士這樣的患者,用藥負擔能大大減輕。陳女士說:“真的是讓我們患者省了很多錢。因為這個治療糖尿病的藥,一吃就要吃很長時間。”

仁濟醫院浦南分院内分泌科常務副主任劉連勇認為:“進入醫保後,不光是醫生更加便捷、更加理直氣壯,去把這些好的藥,用在适合的患者。我覺得有更多的老百姓,會受益于這個藥物。”

創新藥入醫保,如何保障“最後一公裡”?

近幾年的醫保談判桌上,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創新藥參與其中,也有越來越多的新藥最終被納入醫保。張江藥企君實生物,研發的惡性良性腫瘤免疫藥物,已經有晚期鼻咽癌、黑色素瘤等6項适應症被納入醫保,受益群體不斷擴大。

君實生物聯席CEO李聰:“如果沒有進入醫保目錄的話,那使用的人群會非常有限。另外從現在來看的,醫生在處方藥品的時候,該藥品是不是在醫保有非常大的影響,是以,進入醫保可以擴大使用人群,同時也能提升影響力。”

創新藥入醫保,如何保障“最後一公裡”?

不僅如此,為了讓進入醫保的新藥、好藥,能有更多的醫院,願意去采購。這兩年,上海還出台了一系列鼓勵舉措,比如,對于進醫保的創新藥,醫院可實行單列支付。“所謂的單列支付,就是讓醫院醫生放心應用,這樣一來不會受到一些醫保額度考核的影響,最終也讓患者獲益。”上海市醫保局二級巡視員、醫藥服務管理處處長許宏解釋道。

仁濟醫院浦南分院醫保辦科員陳婷也表示:“這些創新的藥,醫生對藥比,這些硬性條件考核,會考慮比較少,會更主要考慮患者病情的需要。”

創新藥入醫保,如何保障“最後一公裡”?

解決了後顧之憂,更多的醫院就可以更有意願,根據需求采購創新藥,這樣藥企更有信心,勇闖海外市場,以及投入新的項目研發中去,形成良性循環。

“國家給了我們這樣一個通道,我們打開了這一扇門,希望醫保有更多的政策,惠及更多的患者。”華領醫藥藥品營銷部副總裁董清說道。

創新藥入醫保,如何保障“最後一公裡”?

複旦大學教授、2023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藥物經濟學專家組組長陳文表示:“有很多本土的企業,在研發新産品的時候,不僅是關注國内的市場,也希望把這樣的一些創新藥品,今後能夠走向國際市場,這個也是對于中國醫藥産業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随着大陸新藥研發、生産和上市速度加快,更多創新藥納入醫保目錄,不但能解決創新藥企的部分經濟負擔,同時也能增加藥企的信心,不斷投入到創新藥的研發中,最終也将讓更多的患者受益。

記者:潘窈窈 王毅

編輯:尤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