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作者:軍武次位面

【軍武次位面】作者:軍武菌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相信大家還記得11月29日,一架美軍“魚鷹”運輸機在日本沿海墜毀事件吧?事件造成美軍8人死亡。萬萬沒想到,事情還沒完。

最近一段時間,美軍為了調查事故原因,一直在派遣潛水員在水下搜尋魚鷹殘骸,但是萬萬沒想到,12月14日下午,潛水員也失蹤了!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一直到12月15日上午11點多,才把已經凍得差點失去知覺的倆潛水員找到,送回醫院。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那麼,好好的潛水作業,為什麼會發生失蹤這種事情呢?

其實,這種事非常正常,因為潛水,本來就是一項非常危險的工作。

說起潛水,大部分人想到的應該都是社交媒體上妹子們的曬圖,她們穿着凹凸有緻的潛水衣,背着氧氣瓶,暢遊在魚群之間。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但事實上,真正的專業潛水并沒有這麼浪漫,而且人類也不是一開始就有這麼完善的裝備。

在最早的時候,人類的潛水基本上都是“裸奔”,簡單來說就是深憋一口氣,完全靠這一口氣下潛。

在人類最早的潛水行業——采珠業中,就是這麼玩的,抱個石頭快速下潛,然後采珠,再快速上浮。但因為缺乏潛水裝備,在水下隻要遇到鲨魚、旋渦、海草纏繞,采珠人就隻有死路一條,是以古書中有雲:“嘉靖5年采珠之役,死者萬計”。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一直到16世紀,人類才第一次發明了潛水裝備--潛水鐘。

第一代的潛水鐘其實就是一個金屬壁、頂部封閉、底部開口的容器,外形與鐘相似,故名潛水鐘。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潛水鐘的原理很簡單,你拿一個杯子倒扣進水中,就會發現杯子中間是不會進水的,那隻要把這個杯子放大到能裝下人,第一代潛水鐘就誕生了。

不過問題又來了,人隻能呼吸這一“鐘”空氣,對于長時間作業來說肯定是不夠的,是以1771年,一位英國工程師約翰·斯梅頓就曾發明了空氣泵,用軟管連接配接到潛水鐘上,往鐘内泵氧氣。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這樣一來,潛水鐘就形成了一個正壓環境,隻會空氣往外跑,而不會進水,人也可以長時間在水下作業,除了耳朵可能因為壓力有點不舒服,起碼呼吸是沒有問題的。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但是,潛水鐘也有缺點,太大太重了,人類也隻能在潛水鐘内活動,影響了作業範圍。

于是有人就提出,把潛水鐘縮小到隻蓋住頭部不就得了麼?這樣既能保證呼吸,又不影響活動。

于是,第一代深水潛水服誕生了,畫風是這樣的: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這種潛水服經過一代一代疊代,成為了如今的硬質深水潛水服。

但是硬質潛水服仍然太累贅,在水下幹點粗活還湊合,如果想深入沉船内部去找什麼東西,就不行了,必須有一種裝備能夠實作“潛水自由”。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于是,自攜氧潛水誕生了。

第一代自攜氧裝置是法國工程師Rouquayrol發明的,他為礦山和火災現場設計了一種可以自攜的氧氣瓶和配套的氣體調節裝置,并獲得了專利,法國海軍經過研究認為,這一套裝備非常适合潛水用,就把專利買了下來,成為現代潛水裝備的鼻祖。

自攜氧潛水裝備發展到現在,可以簡單分為兩類,開放式和閉路式。

開放式最簡單,從氧氣瓶裡吸氧,然後呼氣從氣嘴吐出,是以我們看到很多潛水員一邊潛水,一邊冒泡泡。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閉路式就複雜多了,因為人呼吸的氣體隻有21%的氧氣,而吐出的氣體中氧含量有16%,也就是說,人每次呼吸消耗的氧氣隻有5%,那麼我不把呼出的氧氣都釋放到水裡,而是用氧氣瓶再補5%的氧,再把多餘的二氧化碳吸收,不就得了?

1939年,美國的Lambertsen博士開發出了一種這樣的高效率的氧氣循環裝置。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這種裝置有個優勢,就是呼吸時不會冒泡泡,是以隐蔽性更好,于是被廣泛用于滲透、潛入等軍事行動,并誕生了一個兵種----蛙人,是以Lambertsen也被稱為“蛙人之父”。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玩過使命召喚6的,應該都對身穿這種閉路式潛水裝置滲透攻擊鑽井平台的情節記憶猶新。不過在現實中,敵方可能會裝備反蛙人裝置的(比如中國CS/AR1反蛙人火箭炮),滲透恐怕沒那麼容易。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閉路式潛水裝置優點是隐蔽,缺點是比較複雜,成本也比較高,并不利于潛水運動的普及,後來1943年,法國軍官雅克-伊夫·庫斯托改良出了當時最好用的開放式的水肺裝置aqua-lung,它的調節器隻有在潛水員吸氣的時候,才會供氣,而且提供和周圍的水壓一樣的壓力環境。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aqua-lung的發明徹底降低了潛水的門檻,從此,民間潛水運動開始如火如荼發展起來,而庫斯托也被尊稱為“潛水之父”。

雖然潛水裝備的發展讓大洋深處再也不是禁區,但水下的特殊環境,卻仍然給人類帶來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比如氮中毒。

衆所周知,随着潛水深度的增加,壓力也會急劇增大。在高壓環境下,空氣溶入血液的量變多,那麼空氣中的氮氣殘留在體内的量就越多。氮氣雖然對人體無害,但當氮氣在血液中的分壓達到一定的高度,就會産生麻醉的現象,俗稱“氮醉”。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水下“氮醉”非常危險,直接會影響到潛水員的情緒乃至神智正常,有人會出現幻覺,有人會把自己的空氣管扔給從身邊遊過的魚,甚至決定“抽支煙歇息片刻”,還有人情緒失控,控制不了自己的行動,拼命繼續往下潛,結果忘了自己的氧氣不夠。

包括創下253.2米裸潛記錄的潛水大神哈伯特尼特奇,他在創紀錄的那一次也發生了氮醉,身體遭受了不可逆的損傷。

是以,現在知道為啥深潛作業,一定要穿戴抗壓的金屬潛水服了吧?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除了氮中毒,還有氧中毒,你沒看錯,氧也會中毒。

我們都知道,空氣主要是由氮、氧等氣體組成的混合氣體。每種氣體根據它在空氣中的濃度和大氣壓力都有一定的分壓。而随着深度的增加,氧的濃度保持不變,但它的分壓随着大氣壓的增加而增加,水越深,氧分壓越大。

在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内,一氧化氮(NO)由各種細胞排出,用于抑制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和擴大血管。當人體暴露在過高的氧分壓下時,所有的NO分子都可以與活性氧結合,沒有留下任何分子來抑制交感神經系統,迫使身體釋放大量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去幫忙抑制,這種反應稱為腎上腺素風暴。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這種腎上腺素風暴會引發癫痫發作、動脈狹窄、血壓和心率飙升,可能導緻毛細血管損傷、氣體交換受損、細胞或組織死亡,而這癫痫一旦在水下發生,潛水員很難生還。

除此之外,還有減壓病。

在潛水中,當潛水員下降時,氮氣随着壓力增大而被更多地溶解在血液群組織中。當潛水員上升時,由于周圍壓力的下降,氮會離開血液群組織,形成微小的氣泡。如果氮不被重新吸收到血液中并通過肺部呼出,這些微小的氣泡會形成更大的氣泡,并阻礙血液流動,對人的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這就是減壓病。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關于減壓病的記載很早就出現了,早在19世紀,法國人就發現,在潛水鐘内工作的勞工回到水面之後常常發生全身關節疼痛甚至是死亡的案例,後來科學家建議減緩将從業人員帶回水面的速度,果然得減壓病的人數大幅度減少。

1905年,英國科學家哈登提出了減壓理論,他制作了一個潛水減壓表,這一套表一直到現在還在使用。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在減壓病領域,中國也曾經有深刻的教訓。

1959年12月1日,中國海軍418艇在和衡陽艦聯合訓練期間,因為協同失誤,被衡陽艦撞沉。

六艙内幸存的10人,在堅持了将近一天後,氧氣耗盡,被迫出艇逃生,但因為深度計損壞(顯示8米,其實有40米),使其對減壓病的預防不足,結果幸存官兵離艇後,都因減壓病死亡,隻剩下輪機軍士長王法全一人生還。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為啥隻有他生還了呢?因為他在出艙前,考慮到浮出水面後如果沒有遇到救援船隻,就要在海上漂浮等待獲救,必須帶一些吃的和用的東西,于是他在艙裡找了幾包壓縮餅幹和幾個罐頭抱着,還帶了鉗子、扳手和一把防鲨刀,這樣他的負重就比其他戰友大的多,延緩了他的上浮速度,最終才活了下來。盡管如此,減壓病的後遺症也一直伴随了王發全一生。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除了潛水疾病,海底複雜的地形地貌,潛藏着的鲨魚和烏賊,還有亂七八糟的沉船殘骸以及鋒利的破裂管線、艙壁,無一不是潛水員的殺手,随便一個都可能要了一個經驗豐富的潛水員的命。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你看,潛水有如此多的危險,是以有時候哪怕再有經驗的潛水員,也難免發生意外。

比如挪威的普拉洞穴,就曾發生過慘痛的潛水事故。

普拉洞穴地勢特殊,擁有地上和地下兩個部分,有兩個出口。其中地下的水道有九十度的拐彎通道,隻能通過一個人,巨大的水壓加上漆黑的環境,是一項非常困難的挑戰,是以普拉洞穴一直有洞穴潛水界的珠穆朗瑪峰之稱,引來無數挑戰者。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2013年,兩名優秀的潛水員帕特裡克和凱終于成功穿越普拉洞穴,拿到了這一桂冠。

這一成功引來了更多的洞潛愛好者,2014年,三名潛水員賈裡、馬基和維薩也想穿越普拉洞穴,就邀請了在帕特裡克和凱做潛水指導。為了做好穿越準備,他們每個人都佩戴了閉路式水下呼吸器和開放式氣瓶。

但是,等帕特裡克與賈裡來到了水底135米的位置,也就是90度轉折的地方之後,帕特裡克順利通過了,但賈裡卻卡在了石縫中,不論帕特裡克怎麼拽都拽不動,驚慌的賈裡開始呼吸紊亂了。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閉路式水下呼吸器的閉路循環系統對呼吸節奏要求很高,如果呼吸不均勻穩定就會導緻氧氣管内氣壓混亂,容易對使用者出現嗆鼻現象,進而出現溺水。此時賈裡本來應該切換到開放式呼吸器,但是已經晚了,帕特裡克隻能眼睜睜眼看着賈裡嗆水,很快沒了動靜。

帕特裡克隻能選擇回到水面求救,但後續的凱帶領馬基和維薩在路過這個彎折的時候,看到了卡住的賈裡,馬基想把賈裡拽出來,但自身因為緊張而混亂的呼吸讓他遭遇了和賈裡同樣的問題,結果同樣溺水身亡。

五人小組溺水兩個,潛水行動必須停止了,剩下三人顧不上減壓病,開始迅速上浮,總算撿回了一命。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因不忍心隊友長眠洞穴,2014年3月22日,帕特裡克等人集結了27名潛水員,帶來了一噸多的裝置,花了四天時間,才把馬基和賈裡的遺體打撈出來。

這一行動後來被拍成了電影《潛往不可知之地》,也讓世人開始了解洞潛這一危險運動。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無獨有偶,在中國,也有一位王牌潛水員遇難,那就是韓颋。

韓颋被稱為“亞洲洞潛第一人”,曾創造過277.4米的亞洲洞潛紀錄,有着豐富的潛水經驗。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還記得《戰狼2》開頭那一場水下搏鬥戲嗎?這個鏡頭的拍攝需要吳京進行深潛,而韓颋就是他的潛水指導,創造了這個中國電影史上最驚豔的水下鏡頭。而《流浪地球2》中人類救援隊的水下戲,也都有韓颋的功勞。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此外,韓颋還負責過廣西酒海井紅軍長征烈士骸骨勘探打撈、廣西都安桃花水母二号洞 143 米遇難者遺體搜尋打撈等重要項目,以及2018年泰國清萊省一支少年足球隊在探險時被困洞穴的救援行動,韓颋在洞穴中進行勘察和布線工作,成為中國唯一一名參與救援行動的潛水員。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潛水大師級的人物,在2023年10月7日廣西挑戰都安縣九頓天窗深洞的時候,在水下110米處的一個洞口不幸身亡。

美軍打撈墜海“魚鷹”運輸機的潛水員失蹤!潛水為啥這麼危險?

根據救援隊伍的初步判斷,韓颋可能是在安裝錄影機時,不小心超過了自己的極限深度,或者在上升時沒有按照計劃進行減壓停留,導緻氮中毒或減壓病後死亡。一直到10月25日,水下智能機器人才将韓颋遺體打撈上岸。

是以,潛水真的是一項非常危險的運動,哪怕高手也會遇到意外,軍武菌提醒大家,如果大家如果有興趣玩潛水的話,一定不能盲目潛水,一定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