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年,基金"冠軍魔咒"或被打破,昔日冠軍今何在?

作者:券商中國
今年,基金"冠軍魔咒"或被打破,昔日冠軍今何在?

冠軍常有,長跑冠軍卻鮮有。

公募基金行業一直存在“冠軍魔咒”的說法,指那些在當年獲得收益冠軍的基金,次年往往表現平淡。近兩年,随着市場波動不斷加大,風格暴露較為極緻的冠軍基金業績也随之大幅震蕩。2023年以來,A股市場行業輪動加快,熱門概念此起彼伏,截至2023年12月15日,去年主動權益基金冠軍萬家基金黃海管理的多隻基金年内漲幅均超18%,排名同類前列,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一直存在的“冠軍魔咒”之說。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過往資料發現,2012年以來近20年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冠軍,無一在第二年成功守擂,且也未能持續保持住高收益率。有分析人士認為,此前的冠軍基金多數為押中當年風口的賽道型基金,随着市場風格輪動,較難長期保持優秀業績。與此同時,基金奪冠後,市場關注度提升,吸引大量資金新進,會加大基金經理後繼操作擷取超額收益的難度。

打破“冠軍魔咒”?

對于基金行業而言,一直存在着“冠軍魔咒”的說法,即指上一年業績排名領先的基金,在第二年的業績表現往往并不好,如果是按照業績排名買入這些排名靠前的熱門基金,大機率第二年收益會大幅下降,甚至虧損。

而今年截至目前來看,2022年主動權益基金冠軍萬家基金黃海似乎打破了“冠軍魔咒”。2022年,黃海管理的萬家宏觀擇時多政策、萬家新利分别以48.56%、43.66%的年度收益率包攬2022年主動權益基金冠軍和亞軍。2023年以來,截至12月15日,黃海管理的萬家宏觀擇時多政策、萬家新利、萬家精選年内漲幅為19.18%、18.73%、19.25%,排名同類前列,在今年的弱勢震蕩市中堪稱表現不俗。

觀察黃海的持倉風格,他管理的産品一直以高倉位運作,且行業和個股的集中度都很高。投資方法上,他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法去操作,其中自上而下權重更高,主要是根據庫存周期、金融周期去配置。2021年二季度末之前,他的持倉多集中在房地産闆塊。此後,他逐漸減倉房地産,加倉煤炭、石油石化等順周期闆塊,至2022年末幾乎全倉煤炭和石油石化。2023年,他的持倉仍主要集中在煤炭和石油石化,并在三季度調高了冶金煤和化工煤的比重。

黃海在萬家宏觀擇時多政策三季報中表示,三季度國内的穩增長舉措持續發力,地産松綁力度進一步加大,我們已然觀察到各項經濟資料處于企穩和修複階段,庫存周期正在發揮積極的作用;海外方面,外需有韌性,形成一定程度的共振,導緻大宗商品穩行在高處,美債收益率和美元指數的中樞上移,或沖擊新興市場的流動性,帶來市場的波動,而高股息低負債的硬資産将更加穩健。在投資方面,基于對經濟回升的預判,我們适度調高了冶金煤和化工煤的比重,增加了組合的彈性。展望四季度,我們仍對市場的機會保持樂觀态度,将積極挖掘經濟複蘇背景下的各類投資機會,實作淨值的穩步增長。

“隻要走正确的道路,結果不會太差。”去年底獲得“冠軍”已無懸念之際,黃海接受券商中國記者采訪時曾表示會以平常心對待“冠軍”。在他看來,在近5000隻主動權益基金中取得第一是具有偶然性的,更看重中長期的業績能否穩定在市場前列。更想把投研的根基立在堅固的磐石上,比如更好地培養年輕的研究員和基金經理,完善宏觀資料分析庫、行業及公司資料庫,優化研究員和基金經理的關聯機制,定期深入的投資回顧。

冠軍基金經理們今何在

不過,鑒于市場風格存在一定的持續性,僅僅兩年的業績仍然無法完全佐證打破“冠軍魔咒”這一說法。在公募基金的25年曆史上,有“前浪”仍然勇立潮頭,卻也有太多的昙花一現、跌落神壇。

比如,對于很多年輕一代的基民來說,任澤松——或許已經是一個遙遠且陌生的名字。

2013年,市場極緻分化,以TMT為代表的成長股大幅走強,任澤松憑借中郵戰略新興産業基金80.38%的年度收益率,奪得2013年主動權益類基金冠軍,而這一年,僅僅是任澤松擔任基金經理的第一年。随後,2014年,中郵戰略新興産業基金收益率57.29%,位居全行業前30,2015年收益率106.41%,位居全行業前20,三年總回報率高達486.65%,成為新一代公募基金經理頂流。

就當市場将任澤松捧為新一代“公募一哥”時,2017年以來,他接連踩雷了樂視、東方網力、爾康制藥,成為2017年的業績倒數第一,也成了“明星隕落”的代名詞。

2018年6月,任澤松留下了一句“我太累了,想休息一段時間”,離開了公募基金行業,随後“奔私”進入集元資産,逐漸消失在公衆視野中。私募排排網資料顯示,截至12月8日,他管理的集元-祥瑞1号今年以來的收益率為-19.74%,已然泯然衆人。

2019年,同樣憑借重倉TMT,廣發基金的劉格菘摘得了主動權益冠軍基金經理的寶座,他管理的産品一舉包攬2019年主動權益類基金收益前三名,其中廣發雙擎更新A以121.69%榮登冠軍。2020年,劉格菘再度把握新能源行情,廣發雙擎更新A再度實作超過65%漲幅,打破“冠軍魔咒”。

此後的2020年、2021年,高歌猛進的新能源再度造就了趙詣、崔宸龍兩位冠軍基金經理。比劉格菘勢頭更猛的是,趙詣在2020年一舉奪得主動權益基金前四名,被媒體譽以“四冠王”之稱,其中收益率最高的農銀工業4.0以166.56%的收益奪得全市場主動權益冠軍;2021年,同樣重倉新能源的崔宸龍一鳴驚人,一舉包攬權益基金年度收益榜前兩席,其中,前海開源公用事業以119.42%的收益問鼎當年冠軍。

但當周期的鐘擺開始回擺,強勢了兩年的新能源闆塊開始大幅回調時,是以成名的冠軍基金經理們終也敗在新能源。Wind資料顯示,截至12月15日,劉格菘管理的廣發雙擎更新、趙詣管理的泉果旭源三年持有、崔宸龍管理的前海開源公用事業今年收益率分别為-35.59%、-28.59%、-16.80%。

“冠軍魔咒”為何頻現?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資料發現,2003年以來主動權益類基金冠軍,無一在第二年成功守擂,且也未能持續保持住高收益率。

特别是在結構性行情的極緻演繹下,風格輪動加速、熱點輪動頻繁,導緻今年還出現了半程冠軍大幅掉隊的情況。今年上半年,諾德新生活憑借75.07%的漲幅摘得半年度冠軍,而截至12月15日,該基金已近乎回吐上半年所有收益,全年漲幅僅為0.54%。

今年,基金"冠軍魔咒"或被打破,昔日冠軍今何在?

與此同時,賺錢效應的失速甚至還觸發昔日冠軍基金出現清盤。8月19日,博時鑫瑞混合釋出清算報告,表示産品合同已經終止,并走完清盤程式。根據公告内容,截至2023年7月24日,博時鑫瑞混合已出現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産淨值低于5000萬元的情形,觸發基金合同中約定的基金終止條款。該基金曾是2018年的主動權益基金收益冠軍,成為公募行業首個清盤的冠軍基金。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進階分析師孫桂平認為,由于公募權益類基金投資政策或風格存在明顯差異,導緻基金業績出現一定程度的分化。通常來說,冠軍基金當年業績之是以在衆多基金中脫穎而出,往往與其采用相對極緻的投資政策,且運氣較好等因素有關,但業績可持續性較弱。當市場行情發行變化時,政策有效性減弱或者運氣成分不再,大機率次年業績表現會出現下滑。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近年來,主動權益類冠軍基金越來越多地成為賽道型基金,隻要押中當年熱門賽道,迎來風口,就會收獲頗豐。

國元證券的一份研報曾表示,近年來市場行情以貝塔為主,而不同年份市場風格的切換對投資風格較為極緻的基金影響較大,在每年排名上顯示為相鄰年份業績反差較大,即所謂的“冠軍魔咒”,而處于市場中部的基金大多貝塔較低,以擷取阿爾法為主,阿爾法較貝塔更加穩定,受市場風格切換的影響較小,在每年業績排名上顯示為具有一定的延續性。

滬上一位公募人士也表示,此前的冠軍基金多數為押中當年風口的賽道型基金,随着市場風格輪動,較難長期保持優秀業績,尤其是在近兩年這種風格切換更加迅速的市場下,很難保持穩定業績。與此同時,基金奪冠後,市場關注度提升,吸引大量資金新進,會加大基金經理後繼操作擷取超額收益的難度。

對于投資者來說,并不需要刻意對冠軍基金進行追捧,那些能連續取得不錯排名的基金就是不錯選擇。國元證券稱,長跑不争一時之先,基金持續每年獲得中位數排名則長期可以領先,每年小幅超越中位數則長期可以進入頭部,比如每年穩定在60%排名分位數,則長期排名可以達到90%左右。

今年,基金"冠軍魔咒"或被打破,昔日冠軍今何在?
今年,基金"冠軍魔咒"或被打破,昔日冠軍今何在?

責編:戰術恒

校對:冉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