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陶依嘉又見呂輝;她出門被攔住了很生氣;關老師的女兒來了——《我去養老院了》長篇紀實小說連載之四十

作者:上海故事周末茶座

長篇紀實小說《我去養老院了》,演繹上海今日之百姓故事。

《我去養老院了》,展示老人生活的真實狀态,是老人的生活顧問,也是廣大子女了解父母的獨特視角。

呈現你身邊的人,描寫你身邊的事,好看的故事情節、活靈活現的人物和有益的人生哲理,給你不一樣的閱讀感受。

陶依嘉又見呂輝;她出門被攔住了很生氣;關老師的女兒來了——《我去養老院了》長篇紀實小說連載之四十

40

陶依嘉又見呂輝;她出門被攔住了很生氣;關老師的女兒來了

陶依嘉午睡睡不着,裹上圍巾,下樓步行。她沿着養老院的圍牆行走,感到腳上好像綁着東西走不快。她走到連着幼稚園的東面牆邊,聽到孩子的嬉笑聲。她停下站了一會兒,聆聽着孩子天真無邪的歡笑聲,然後繼續往前走。她走到養老院西邊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圍欄旁,足球場上空無一人,幾個學生匆匆地朝一幢大樓走去,一陣陣寒風吹落一大片樹葉,紛紛揚揚地飄落在地上。她堅持走了6 圈,就來到茅亭歇息。她想起第一次和呂輝在茅亭說話的情景,感覺呂輝就坐在對面,不由得沉浸在回憶之中, 眼睛濕潤了。

那天,她戴着一條紅色圍巾,他戴着一條黑色羊毛大圍巾,他說他隻有在重要的時刻才戴上這條圍巾的。

“我們當時在南京路百貨店裡買了兩條圍巾,還是你付的錢。”她指了指自己脖子上戴着的紅色圍巾說。

陶依嘉又見呂輝;她出門被攔住了很生氣;關老師的女兒來了——《我去養老院了》長篇紀實小說連載之四十

呂輝看着她系着的紅色圍巾感慨地說,“兩條圍巾還都保留着,滿滿的幸福回憶啊。”他還說,“我真的很興奮,感謝上蒼,給了我和你重逢的機遇。”

陶依嘉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走來,居然是呂輝。他在她面前坐下,微笑地瞅着她。

“啊,你回來了?”陶依嘉驚喜地問。

“我放不下你,就回來了!”他笑着說。

“你不要再走了。”她哭着說。

“我永遠不走了,生則同衾,死則同穴。”他發誓般地說。

陶依嘉馬上意識到這是幻覺,不由得眼淚流了出來。呂輝病逝,大殓結束,她把呂輝的骨灰寄放在殡儀館。啊, 辛苦了一生,孤獨了一生,終于迎來了心愛的呂輝,當他們正要開始新的生活,不料他被病魔奪去了生命。沒有呂輝的養老院,就不再是原來的養老院了。呂輝走後,她很少說話,總是喪魂落魄地在床上半坐半躺着,總是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天空和雲彩。意外的不幸突如其來,讓人措手不及,甚至讓人感到生不如死。唉,他走了,她活着還有什麼意義呢?幸虧還有親友的關愛溫暖着她,關美娟總是陪我說話,有幾天停止了打麻将,還破天荒地陪她下樓步行;宋阿萍看似待人冷漠,其實還是很熱心的,每天過來找她說話, 連黃紅梅待她也是陪着笑臉。這些關愛,給了她巨大的安慰,讓她還有活下去的勇氣。

北風呼呼地吹進來,陶依嘉感到一陣寒冷,就走出茅亭,朝養老院大門走去。她決定到魯迅公園去,看看那些唱歌的激動人心的場面。

陶依嘉走到門口被門衛安保攔住了。

“哎,你為什麼不讓我出去?”她奇怪地問。

“你出門證有嗎?”門衛安保說。

“出去要什麼出門證啊?我是人又不是東西。”陶依嘉驚訝地說。

“不行,你出去要有焦主任簽字的出門證。”門衛安保說着指了指門衛室内牆上的照片說,“這些人都要有出門證才能出去。”

陶依嘉走進門衛室,看見牆壁上有許多老人的照片,照片下都挂着寫有房間号和姓名的小木牌。門衛安保指了指最下面的一張照片,陶依嘉一看,正是308房間号和她的名字。她心裡一股怒氣往上湧,轉身走出門衛室,走進大樓,坐電梯到 8 樓,找到焦主任的辦公室。

“陶老師,來來,坐吧。”焦麗英熱情地說。

陶依嘉說,她想出去散散心,門衛安保不讓她出外, 說要有焦主任簽字的出門證才能放行。

“噢,你的監護人張孝明已經簽訂了補充協定,取消原來你可以自由進出的條款,現在你出養老院必須經過他同意,然後由我開出門證。”焦麗英遺憾地說。

陶依嘉十分意外,無話可說。她怏怏不樂地走到走廊裡,就打電話給張孝明,生氣地責問他,“我出去為什麼要經過你的同意?”

“我也是為了你好,在外面有什麼事要辦,你叫我一聲就是了。”張孝明說,“養老院絕大多數老人都是這樣, 出外都要監護人同意的。”

“我是有行為能力的人。”陶依嘉說。

“呂老師剛走,我擔心你想不開,是以找焦主任補簽了協定。”張孝明真誠地說,“姆媽,我離不開你,我要你百分之百的安全。年底我忙,忙過這陣,我帶你到外地旅遊去,到歐洲去旅遊,去看看大作家的故居。”

“我要你撤回這個補充協定。”陶依嘉堅決地說。 “姆媽,老人超過 70 歲出外旅遊,旅行社也要家屬陪同。”張孝明耐心地解釋,”我在外地出差,等我回來再說吧。”

陶依嘉明白了,阿明上次看了我到9樓的監控錄像,斷定我要自我了斷,是以現在要簽訂補充協定,防止我出意外。她說:“你出差回來再說,我要你取消補充條款。”

陶依嘉又見呂輝;她出門被攔住了很生氣;關老師的女兒來了——《我去養老院了》長篇紀實小說連載之四十

陶依嘉回到308房間,坐在床上胡思亂想。她想到英國作家笛福的小說《魯濱遜漂流記》的主人公魯濱遜,他航海遭到暴風雨襲擊,同行的人全部死了,隻有他被漂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他為了生存,在島上種植大麥和稻子等,還在荒島建立了一個“鄉間别墅”。魯濱遜因為有回國回家的希望在激勵着他,是以他才有取之不盡的幹勁。後來,有一艘英國船在附近停泊,在島上住了 28年、離家已經35年的魯濱遜,終于回到了英國。“我的命運不如魯濱遜,因為我生活中再也沒有任何希望。”陶依嘉真想哭,可是流不出眼淚了。

這時,陶依嘉聽見手機響了,是阿明發來的微信。他說張波來過電話了,他考博士希望奶奶找葉璐幫忙。陶依嘉猜測這是芳芳的主意,不過拖出張波來說事。你芳芳把葉璐趕走,現在想到要求人家了?不過,張波,我可愛的孫子,應該幫忙的,就是向周琴心、葉璐開口很尴尬。

這時,關美娟的女兒顧玲玲來了。

“你遲來一步,關老師就要打麻将去了。”黃紅梅笑着倒了一杯水過來,說“你坐”,就匆匆走了。

“今天來得早的。”關美娟開玩笑地說,“無利不起早,有什麼事嗎?”“你這麼說我都不敢講話了。”顧玲玲笑着說,她從包裡取出兩罐羊奶粉,“姆媽,這個羊奶粉開水沖泡就可以喝了,味道特别香醇,沒有一點膻氣,冬天進補特别靈。冬至要來了,你要補補。”

“換換羊奶的口味,很好。”關美娟開心地說。“真的沒有羊膻味嗎?”宋阿萍突然問道。 “沒有。”顧玲玲微笑着回答。

“你下次來為我帶兩罐好嗎?”宋阿萍說。

“好的,”顧玲玲說,“你急嗎?”

“先拿一罐去喝,”關美娟示意女兒拿一罐過去。

顧玲玲拿了一罐羊奶粉送到宋阿萍面前,宋阿萍馬上搖手拒絕,“不不,我不急的。”

“我不可能同時喝兩罐的。”關美娟笑道。

“不不,我要買來再喝。”宋阿萍拄着拐杖走過來,把羊奶粉還給關美娟。

“宋老師也真是的。”關美娟無奈地笑了笑。

陶依嘉走過來看了看羊奶粉,關美娟讓她拿一罐去, 陶依嘉笑着搖了搖頭,說“我看看什麼牌子”,就回到自己床上。

“外面冷嗎?”關美娟問女兒。

“冷的,風大,天氣倒是好的。”顧玲玲說,“姆媽, 要不要賣房,你考慮好了嗎?海海一直在催我呢。”

關美娟看着女兒顧玲玲,沒有回答。

“我有個想法想和你交流一下,聽聽你的意見,最後由你決定。”顧玲玲說。

“宋老師,我訂好了羊奶粉,下單了,今天就可以送到。”陶依嘉對宋阿萍說,“訂四罐送一罐。”

“啊喲,你像年輕人一樣,手機玩得這麼好,我給你錢。”宋阿萍說着就要拿拐杖走過來。 “不要,等收到貨你再給我錢。”陶依嘉說。“噢,也好。”宋阿萍又坐了下來。

陶依嘉默默地從自己的大櫥裡取出一雙皮鞋,關美娟看了她一眼,繼續和女兒說話。

“我的想法是,原來海海說估計房子能夠賣1200萬元,你留下 200 萬,其他 1000 萬我們配置設定。我現在去幾家房産中介公司了解,賣掉房子可以實得 1100 萬左右。我的的想法是,你留 250 萬,拿出另外150萬供你專項資金使用,這樣你可以獲得400 萬元,海海和我各得350 萬元。你的專項資金用途,兒子女兒還有第三代來看望你的,每次給 500 元;每年年終發年終獎;最後留下的的錢,你根據兒孫平時表現的好和壞,你愛給誰就給誰。”顧玲玲說,“這樣,我預計在你的晚年,兒孫家人都會積極主動地來看望你。”

“這個方案,海海曉得嗎?”關美娟笑着問,她的表情顯然很滿意。

“我還沒有告訴他。你現在不同意賣房,他一分錢得不到,你賣房了,他可以一次性獲得 350 元,他還不高興死了?”顧玲玲充滿自信地說。

“嗯,這個方案有新意,可以考慮。”關美娟笑道,“反正我的錢,兒女子孫總會惦記着的。” 顧玲玲笑了,“這話難聽。”

“這個方案的好處在于,兼顧了各方利益,主要保證了你的利益,保證了你老有所養,保證了你始終手裡有錢; 保證了兒女孫子孫女輩心裡始終有你。當然我和海海也得到了實惠。”顧玲玲說。

“哈哈,你這人真鬼,海海就是腦子裡少根筋。”關美娟笑道,“我沒有意見,就按照這個方案操作吧。”

“好的。”顧玲玲高興地說,“現在做事要方方面面舒服,讓人舒服是一種本事,是一種需要,也能夠讓大家和睦相處。”

“我比陶老師好一點,陶老師把一切都給了兒女,你看看,最孝順的阿明來得也少了。”關美娟對陶依嘉說,“陶老師,我說得對嗎?”

“玲玲的方案有創意,是老年人處理财産的好方法。” 陶依嘉贊賞地說,“玲玲腦子好的。”

“哎呀,就是為了姆媽晚年生活太平和幸福啊。”顧玲玲對關美娟說,“哎,姆媽,過幾天冬至我要去掃墓, 今年清明出國通路沒有能去,想彌補一下。”

“好呀,代我問你阿爸好。”關美娟笑道,“告訴他, 我在人間還沒有待夠,讓他不要急,我會去找他的。”

“好的,我一定把話帶到。”顧玲玲笑道。她們母女都笑了,陶依嘉和宋阿萍也笑了。

“好,我走了。”顧玲玲笑着和大家招了招手就走了。“父母親的墓地,我許多年沒有去過了。”陶依嘉内疚地說。

“我父母的墓地已經沒有人掃墓了,現在有誰還知道我父母呢?等我過了,世界上再也沒有人知道我的父母了。”宋阿萍感慨地說,“人活着有什麼意義?沒有。”

“我最近幾天總是夢見我的阿爸和姆媽,他們想我了,我也想念他們。”陶依嘉說,“我要找個時間去掃墓。”

(待續)

作者簡介:

柯兆銀,副編審,資深媒體人。先後在多家報刊社工作,擔任責任編輯、編輯部主任和副總編輯。創作撰寫的小說、散文和新聞人物采訪文章,在《萌芽》《上海小說》《新民晚報》《解放日報》《聯合時報》《文化與生活》《上海灘》《國際市場》等報刊上發表, 曾有長篇小說《聯考的故事》等多部作品出版。

重要提示:《我去養老院了》由知名主持人齊歌演播111集,在喜瑪拉雅平台播放,歡迎收聽。

齊歌,知名廣播電台主持人,播講過多部小說;他聲音優美動聽,擅長抓住作品精髓和人物性格,繪聲繪影,讓人如臨其境,欲罷不能。

陶依嘉又見呂輝;她出門被攔住了很生氣;關老師的女兒來了——《我去養老院了》長篇紀實小說連載之四十

齊歌演播工作照

陶依嘉又見呂輝;她出門被攔住了很生氣;關老師的女兒來了——《我去養老院了》長篇紀實小說連載之四十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3年9月出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