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跳繩、拳擊、學習語言藝術 羊城“五育少年”乘風破浪

跳繩、拳擊、學習語言藝術 羊城“五育少年”乘風破浪

新時代,新征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字字千金!堅持五育并舉亦是堅守立德樹人的初心。為推進廣州教育高品質發展,廣州市教育局聯合南方都市報,發起廣州教育高品質發展“五育并舉”深調研,面向全市11區挖掘廣州“寶藏學校”。在調研走訪過程中,湧現出不少激發學生成長活力、建構全面培養體系的創新案例。為記錄這些綻放光彩的德、智、體、美、勞優秀示範,南都教育聯盟從創新案例中遴選拍攝,推出“五育少年π”系列視訊報道,彰顯羊城少年銳氣,本期推出第三期。

跳繩少女:

跳躍不停歇 點亮夢想星光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燦爛的笑容總是浮現在蔡多貝的臉龐上。而當蔡多貝進入跳繩訓練室,雙手握緊跳繩、雙腳準備起跳、微微弓起身體蓄勢待發時,她的神情變得無比堅毅、認真。蔡多貝是廣州市花都區七星國小五年級學生,同時也是“七星跳繩隊”甲組女子組的主力隊員。

據了解,七星國小的“七星跳繩隊”是打破中國跳繩格局的“夢之隊”,先後培養出39名世界跳繩冠軍,打破13次世界跳繩紀錄。七星國小以“繩牽五育,多元發展,靈動和諧,卓越行遠”為發展目标,營造“以繩育德、以繩增智、以繩健體、以繩織美、以繩促勞”的育人氛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靈動、和諧、健康、快樂的七星學子。

跳繩、拳擊、學習語言藝術 羊城“五育少年”乘風破浪

廣州市花都區七星國小五年級學生蔡多貝。

随着教練的哨聲吹響,巨大的能量從蔡多貝的身體中爆發而出。鋼絲繩高速擊打着訓練室的塑膠地面,1分鐘的時間裡,幹脆利落的聲響在訓練室裡回蕩,仿佛奏響了一曲熱烈昂揚的“跳繩進行曲”。

從二年級時作為新人加入跳繩後備隊,到如今成長為跳繩隊主力隊員,蔡多貝付出了許多汗水。與普通跳繩材質有所不同,速度跳繩比賽的用繩由鋼絲制成。蔡多貝回憶道,最開始練習時,由于動作不夠熟練,鋼絲繩一不留神就會甩到腿上、打破皮甚至出血,她的腿上還是以留下了不少疤痕。為了取得好成績,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蔡多貝也堅持早晨6點練習跳繩。

互動繩項目曾一度是蔡多貝“過不去的坎”。“我怕繩子會打到我,是以我進繩非常慢,導緻我這一棒跳得非常少。在跳繩隊老師的指導下,我學會在心中默念1、2、3,等到繩子打地時再進去。”通過反複練習,蔡多貝慢慢掌握了進繩節奏,互動繩也不再是難關。

辛苦的付出終會迎來收獲。蔡多貝回憶道,某次參加廣東省跳繩比賽的前一天,她的熱身情況并不樂觀,出現了很多失誤。第二天,别人在休息時她還在熱身、試繩,隻為在賽場上減少失誤。“比賽當天,我在場上飛快地搖着繩,雙腳用力跳着。比賽結束後,我緊張地看着螢幕,我發現我竟然比平常訓練多跳了好幾下,還獲得了女子30秒單搖跳第一名!”

跳繩不僅增強了蔡多貝的體魄,訓練和比賽的經曆還提升了她的自信心。“面對困難時,我也更有勇氣、不怕失敗了。跳繩也讓我明白,隻有不斷地努力和嘗試,才能取得成功。”談及未來的目标,蔡多貝渴望跳向更高的理想——進入國家跳繩隊,參加國際級别的跳繩比賽。

羊城小市長:

“藝”起成長,乘風破浪

“我從小就覺得語言藝術很奇妙,比如同一句話用不同的情感和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就會有不同的效果。”廣州市海珠區實驗國小六年級學生餘諾熙,從四年級開始學習語言藝術。通過學習語言藝術,他不僅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也學會了如何更好地了解别人,并且還參加了不少比賽和活動,收獲了寶貴經驗。

廣州市海珠區實驗國小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學校通過科學的課程規劃和活動安排,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自由空間和搭建展示的舞台。餘諾熙說,“我從小就很喜歡唱歌,是以一年級的時候加入了學校的合唱團。學校還有一個‘金牌小主持’的社團,班主任劉老師知道我熱愛語言藝術,在四年級的時候就推薦我參加了。”

跳繩、拳擊、學習語言藝術 羊城“五育少年”乘風破浪

廣州市海珠區實驗國小六年級學生餘諾熙。

在不斷地訓練和參加活動過程中,餘諾熙學習到語言藝術的技巧,鍛煉了臨場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思維方式也得到了提升,讓他更加自信。今年,餘諾熙參加了第十四屆“羊城小市長”比賽,通過多輪角逐,獲得了“羊城小市長”的榮譽。他覺得語言藝術訓練出來的表達方式和邏輯表達力,在比賽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在聲樂表演方面,經過在學校的學習和訓練,餘諾熙也通過多層選拔考進了小海燕合唱團表演班,同時作為學校合唱團的一員,多次代表學校參加合唱比賽,獲得了優異成績。

餘諾熙坦言,在語言藝術和合唱的學習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比如有時會因為發音不準确,或者情感表達不到位而感到沮喪。但學校的老師們總是鼓勵他,耐心地幫助他找到問題的根源,解決問題。為了克服這些困難,他會反複地學習示範音頻和視訊,并且自己反複練習,增強語感,做到熟能生巧。

餘諾熙說:“未來,我希望自己能夠繼續在學習語言藝術和聲樂表演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同時,我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經曆,鼓勵更多的同學參與到語言藝術和合唱的學習中,讓校園生活更豐富,讓同學們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拳擊少女:

無懼對手 戰勝自我逐夢行

堅定的眼神、專注的表情,靈活如燕,力量無邊!拳擊少女何泺怡是廣州市黃埔區九佛中學一名初三學生,學拳不到三年,已囊括多項冠軍獎項,包括2023年廣州市青少年拳擊錦标賽冠軍、2021年廣州市第十八屆青少年運動會拳擊項目冠軍、2020年廣州市青少年拳擊錦标賽冠軍等。在擂台上“生猛”的她,還是學校合唱隊的成員。

其實,何泺怡的學拳之路從國小三年級就開始了。她與拳擊的結緣源于其父親的愛女心切。“爸爸有一天跟我說,社會上有壞人,女孩子應該學點功夫保護自己,碰巧這之後的第二天,國小廣播發出了拳擊項目的招募令,有興趣的同學都可以報名。”泺怡國小就讀于九龍一小,在父母的支援下,她向學校報名了拳擊。與同齡人相比有着身高優勢的她,一下就被教練相中,進入了區隊訓練。“一周訓練兩次,一次在校内,一次到區裡訓練。每次大概兩個小時吧。”

跳繩、拳擊、學習語言藝術 羊城“五育少年”乘風破浪

廣州市黃埔區九佛中學初三學生何泺怡。

剛開始學拳的何泺怡明白一個道理:隻有保護好自己才能攻擊别人。是以,勤奮的她每次訓練都不打折扣地完成基本功——原地防守。“站在訓練場裡一直‘抱架’,五分鐘就這麼很無聊地站着,手要舉起來,挺累的。”

天性倔強的何泺怡有着不服輸的勁。“沒有防守好,被打了,打到肚子,很疼;打到臉,第二天手輕輕碰一下臉頰骨,還是火辣辣地痛。”疼痛,激發了何泺怡的反擊心理,讓她每次的訓練愈發堅持、認真、投入。暑假、寒假的集訓,每天早上跑十圈,在規定時間裡,要跑完兩公裡,既要有耐力也要有速度,練技術的時候,她還會跟男生對打。“高強度的訓練後全身酸痛,冒大汗,但心裡會感覺很放松。”

盡管囊括了多項賽事冠軍,但何泺怡稱,在擂台上,戰勝自我比戰勝對手要艱難。“剛開始上台的時候,并不知道對手的實力如何,害怕被打趴,尤其看到身材高大,手長腳長的對手時,就很擔心自己的小身闆會輸掉。”何泺怡表示,随着上擂台次數的增多,她慢慢适應了在高壓情境下的自我調适,“保持适當防守,拼技術往前沖,不要老想着輸赢,盡力打好自己的技術。多次在心裡默念:你可以的,不要緊張,打完就什麼都結束了。”

何泺怡坦言,拳擊和學習相得益彰,練習拳擊鍛煉了她的意志力,同時也獲得了一個強健體魄,在拳擊中練就了堅忍不拔的品質,每當學習中遇到困難,也能迎難而上。

總策劃:戎明昌 劉江濤

策劃:王衛國 李陽

統籌:尹來 程安 遊曼妮

采寫:南都記者 梁豔燕 楊曉彤 葉斯茗 孫小鵬

視訊:南都記者 蔡文茵 羅雪純 馬強

設計:劉妍妍

技術:麥毓軒

視訊加載中...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視訊加載中...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視訊加載中...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