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方甄選的坎,不隻董宇輝一個

東方甄選的坎,不隻董宇輝一個

東方甄選的坎,不隻董宇輝一個

東方甄選和董宇輝向普通人示範了一把,最昂貴的小作文遠不止一字千金。

短短700個字引發的風波,不僅能幹掉一個上市公司的CEO,還能幹掉70億港元市值。截至12月15日收盤,東方甄選股價在五個交易日内累計跌幅21.99%。

12月16日早上,東方甄選董事會用一紙檔案宣布了CEO孫東旭下台。緊接着晚上七點,俞敏洪在直播間裡明确站了隊,說孫東旭管理上有重大失誤:“未來東方甄選事業發展決策上,董宇輝是一定會有話語權的。”

這場全網吃瓜的連續劇總算稍微落定。我們可以用一張圖稍作回顧整件事是如何發展至今的:

東方甄選的坎,不隻董宇輝一個

複雜的過程,連續的反轉,很容易讓人忽視最初的導火索居然是小作文的原創權歸屬——這也太知識分子了。

從教培到電商,董宇輝是新東方轉型路上的大功臣。這位年輕的英語老師憑借口才與知識出圈,在社交平台上影響力比肩俞敏洪本人。

但相比李佳琦“美One合夥人”、薇娅“謙尋創始人”的耀眼頭銜,董宇輝的個人介紹相當樸素:“曾經是老師,現在是售貨員”。

始終以打勞工面貌出現,如今又被搶功勞的董宇輝,在粉絲看來已經早已受到太多位不配德的虧欠。董宇輝哽咽表示“不會走”的昨夜,一邊是狂掉粉近250萬人的東方甄選官方直播間,一邊是漲粉1000萬的董宇輝個人賬号。

電商公司和當家主播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在粉絲們的歡呼聲中靜靜飄蕩着。

天降彩券

董宇輝成為東方甄選直播間的主心骨,有賴天時地利人和。

教培轉型直播電商後,東方甄選直播間一直非常冷清。俞敏洪首播拿下500餘萬銷售額後,流量很快就斷崖式下降。

他曾在個人公衆号透露每天銷售額“少得可憐”。14場直播帶貨,平均每場銷售額僅為13.2萬元,不及李佳琦播一個小時的零頭。

最有知名度的老闆尚且難開張,更别說手下青澀的英語老師了。董宇輝和Yoyo的直播間一度隻有5、6名觀衆,其中4人還是悄悄捧場的父母。

有一次董宇輝從淩晨1點到7點通宵直播,他從哲學講到藝術,從莫紮特講到柏拉圖,好不容易為直播間拉來一千四百名觀衆,“但就是賣不出去東西,說什麼都沒有人理我”。

轉機發生在2022年6月10日,董宇輝的雙語直播帶貨突然走紅。邊在白闆上寫英語知識點,邊介紹牛排的片段,瞬間火遍全網。

東方甄選的坎,不隻董宇輝一個

沒有比這更湊巧的時機了。當時薇娅消失,羅永浩退網,李佳琦停播,辛巴陷入假貨風波。陰差陽錯間,所有大主播集體缺席2022年618大促,全網流量都在等待一個新頭部。

平台也有額外的考量,2022年上半年,抖音電商的淨推薦值(一個用于衡量使用者體驗的名額)處于負值[5],扭負為正成為首要目标。

于是在充斥“家人們、寶寶們、老鐵們”以及高喊“321上連結”的直播界,拿着白闆上網課的東方甄選,迅速迎來了澎湃流量的傾注。

十天之内,東方甄選粉絲數翻了10倍,帶貨超3.4億,帶動新東方線上股價大漲超300%。俞敏洪給董宇輝發來了私信,“代表新東方向你表示感謝”。

東方甄選的坎,不隻董宇輝一個

面對董宇輝帶來的潑天流量,東方甄選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岔路口。頭部主播/機構依靠直播做大後,一般有兩條路線可以走:

1)走MCN路線,用坑位費和廣告賺品牌商家的錢。比如選品基地有30個籃球場大的薇娅。

2)走零售商路線,慢慢用自營品牌代替第三方品牌。比如自己找廠家做9.9元衛生紙,上線“小楊甄選”品牌的小楊哥和“辛選”的辛巴。

很顯然,俞敏洪選了後者。

路線問題

創立東方甄選之初,俞敏洪就明确過自己的規劃:

“新東方線上的未來,會轉型為以農産品篩選和銷售為核心的電商平台,為全國農民提供産品增值服務,做連結農民和消費者的值得信賴的平台[1]”。

隐含意味非常明顯,東方甄選放棄了MCN路線。從其“代銷+自營”的模式也可以看出來,俞敏洪的規劃是照搬一個線上版的山姆或Costco。

代銷指售賣其他品牌的商品。在這方面,東方甄選的選品招商流程,與其他直播帶貨團隊沒有太多差别。

自營則可以了解為東方甄選貼牌銷售。東方甄選打造自身品牌,用包銷方式選品采購,再在直播間賣出去。

從今年三月份開始,東方甄選開始加速上新自營品牌産品。背後原因并不複雜,自營品類的毛利率高達20%,比代銷商品整整高出了10%。

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部分暢銷的代銷産品如每日堅果、牛肉丸、黃魚酥等,後續也都被東方甄選貼上了自己的品牌。

在2023上半财年,自營産品給東方甄選貢獻了近半數收入。到目前,東方甄選已經打造了200款自營商品。

東方甄選的坎,不隻董宇輝一個

觀察東方甄選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它不是小楊哥和辛巴這類被選中的草根,而是一家股價從199塊跌到8塊的上市公司。

作為上市公司,是學3000億美元的Costco,還是學張大奕的如涵控股(已退市),并不難選。

這種發展規劃也構成了東方甄選一系列經營決策:比如不能依賴單一的抖音平台。這也是為什麼東方甄選在第一時間就做了App,銷售自營商品為主。

俞敏洪曾在個人公衆号解釋道:基于外部平台建立起來的商業模式,有很強的脆弱性。

當時,在商戰和搶公章上頗有造詣的李國慶曾銳評東方甄選做自有App:“要不是俞敏洪,要不是董宇輝,我真得笑話你”。

2023年10月,東方甄選朝山姆的方向更進一步,基于自有App推出“甄選會員”,定價199元/年,其中包含了百款自營産品88折等多項權益。

一系列布局的意圖很明顯:一方面脫離短視訊平台的束縛,另一方面逐漸弱化直播的作用,把複購留在東方甄選App裡。

山姆和Costco這類零售商能夠用自有品牌代替第三方品牌,核心有兩點:一是精簡SKU,用低成本的供應鍊換來低價;二是利用自己的市場佔有率,倒逼供應鍊降低成本。

也就是說,山姆和Costco成功的前提是,自己是一個話語權非常大的零售管道,才能用規模降低成本。

但在東方甄選,扮演這個角色的不是東方甄選App,而是董宇輝本人。

這就使得董宇輝的影響力,在東方甄選的戰略裡變的有些尴尬。

無奈的挽留

直播界廣為流傳一個段子:當一個頭部能擔起一間MCN公司的營收,MCN老闆就隻能把她娶了。

無論是翻車還是跳車,公司業務都有化為烏有的巨大風險。直播界無數前車之鑒也證明,《婚姻法》是比《合同法》更牢靠的保險。正面例子是薇娅和董海峰這對前背景分工明确的夫妻檔,反面典型是打官司打到停更的李子柒。

大小楊哥牢牢控制着三隻羊,辛有志也是辛選唯一的老闆。交個朋友的大股東李鈞非親非故,但也是和羅永浩爬過雪山趟過草地的老革命了。

大多數公司裡,CEO都更願意給諸葛亮配個周瑜而非劉禅,當過《中國合夥人》人物原型的俞敏洪自然清楚。

東方甄選有心做中國山姆,但難以忽視董宇輝始終鶴立雞群。

是以這兩年來,東方甄選在董宇輝等早期主播外,陸續培養了樂樂、天權、超鳳、大琪 、彤彤、韬韬等一衆新主播。

東方甄選的坎,不隻董宇輝一個

同時,東方甄選在自營品牌的營運上,也在一點點“去董化”。東方甄選圖書号曾去掉“宇輝力推”的标簽,東方甄選自營牛排産品上的董宇輝形象也消失了。

東方甄選最想看到的情況,一是各大主播影響力難分伯仲,達到“你不播有的是人播”的效果;二是直播間的定位無限趨近引流,最終引導使用者在App上實作日常複購。

可惜無論是頓頓、YOYO等老主播,還是大力培養的新主播,影響力都難以匹敵董宇輝。而剛套現兩億港币的前CEO孫東旭在直播間怒噴飯圈文化後,也證明了大家買東西認的是董宇輝而非東方甄選。

高途佳品是另一個從教育轉行電商的公司,一直默默無聞,直播間觀衆甚至隻有個位數。小作文事件後,衆多頂着董宇輝橙色粉絲燈牌的“丈母娘們”湧入了高途佳品的直播間,為它數日漲粉百萬。

直播電商的頭部困局,東方甄選終究難以越過。

首先,直播電商的核心就是規模倒逼成本,豔冠群芳的大主播幾乎是一種必然選擇,百花齊放反而是違背商業邏輯的。

其次,主播出頭确實是門玄學。微念沒能找到第二個李子柒;淘寶沒有下一個李佳琦;即便是與薇娅形影不離的助播琦兒,也未能帶領”蜜蜂驚喜社”複刻薇娅的成功。

在董宇輝身上也重複着這一點:資料顯示,單是今年3月,凡是有董宇輝出場的直播GMV均值為1745萬,比平時增益高達35.8%[6]。

印證了業界的那句俗語,“小火能靠捧,大火則靠命”。

正如前文所說,東方甄選是家上市公司,它的目标是不斷降低公司經營的風險敞口,把自己包裝成資本市場的搶手貨。

但持股機構用70億港币的跌幅告訴俞老師,董宇輝就是東方甄選的核心資産。從這個角度看,孫東旭在直播間激情發言,就像台積電董事長帶頭打砸光刻機。

于是,東方甄選隻能放下未竟的執着。在16日晚的直播中,俞敏洪以“小頭爸爸”、“大頭兒子”來形容自己和董宇輝的關系,孫東旭則成了他口中的“小兄弟”。

在這場直播裡,俞敏洪說了一句很耐人尋味的話:

“我認為原來的東方甄選的平台對宇輝是不公平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發展。未來在東方甄選的事業發展上、決策上,董宇輝是一定會有話語權的。”

尾聲

2022年知名娛樂公司樂華上市,粉絲們認真鑽研了一番IPO,發現王一博給公司貢獻了超過六成收入。樂華老闆的微網誌淪陷,粉絲們整齊劃一地呼籲:“對王一博好一點。”

走紅之初,新東方線上CFO尹強曾如此解釋公司遠超同行的利潤率:

“第一,我們确實沒有買流量,相比于其他的直播帶貨公司,我們省了市場費用的錢;

第二,我們又不是MCN公司,也沒有給主播進行分成。我們這兩塊成本非常低,或者說幾乎沒有。”

相比傳統夫妻搭檔的傳統MCN,領普通工資的董宇輝和一衆英語老師們,讓當時的資本市場看到了直播帶貨的另一個可能。

盡管随後分派股份的舉動表明,東方甄選願意為留住主播付出更大的成本——肯定比董明珠大方。但顯然,粉絲們認為董宇輝值得更多。

東方甄選的坎,不隻董宇輝一個

這個畢業自名牌大學,從英語講師變成帶貨主播的年輕人,身上承載了太過廣泛的感情投射。

在他身上,年紀大的“丈母娘們”看到了農村孩子奮鬥立足的艱苦曆程;中年人看到了時代大潮下被迫轉型後,始終與詩詞文學作伴的自尊自矜;年輕人的共鳴更直白,他們想到了那個996但永遠徘徊在公司邊緣的自己。

當老牌教育公司被推向一個由流量、粉絲和全民輿論組成的陌生曠野,習慣了教書育人的東方甄選也被上了昂貴的一課:不要在直播間裡教觀衆追星。

參考資料

[1] 新東方轉型之困,南方日報

[2] 新東方老師的下一站,剝洋蔥people

[3] 如果我是董宇輝,笑來

[4] 東方甄選-多管道布局見成效,自營品優勢逐漸顯現,華創證券

[5] 東方甄選:走向品牌化星辰大海,中泰證券

[6] 東方甄選3月總結:節後持續複蘇,大灣區專場總GMV破億,海通證券

編輯:李墨天

視覺設計:疏睿

責任編輯:李墨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