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強東掀起低價風暴,一邊摧毀一邊重建

劉強東掀起低價風暴,一邊摧毀一邊重建

劉強東掀起低價風暴,一邊摧毀一邊重建

先把船開起來,絕不能停下

作者 | 闫學功

封面來源 | 京東黑闆報公衆号

12月的第二個周六(12月9日),晚上十點,劉強東以“自責”的口吻,對京東内部發出了嚴厲的批評。

“我們天天說客戶為先,可是工作中處處以自己為中心進行思考。我們經常說戰鬥戰鬥隻做第一,但是卻處處放手,從不想着如何主動出擊。很多人天天說創新,卻每天就是抄襲跟随别人。”他在公司内網回複員工評論時寫道。

此時,距離他在一場近4小時的内部會上痛批高管、在京東上下掀起組織變革風暴,剛好過去了大約一年。

這一年,戰鬥的氛圍無處不在,自上而下的變化不斷發生。

“低價是唯一基礎性武器”,這始終是唯一的中心,但在指令從最高權力中心傳導到戰場前線的過程中,從戰略的部署到執行,往往會經曆糾結、搖擺甚至對抗。

就低價的定義和打法、采銷分離與否、自營與POP的平衡等核心問題,京東内部産生了諸多分歧和讨論。有人借東風登上青雲梯,也有人不得不黯然離場。劉強東承認公司存在很多痛點,“必須改變,否則我們沒有出路”。

這個不憚于為自己貼上“強勢”标簽的企業上司者,他的意志必須被執行,無論付出何種代價。

内部賽馬卷低價

在京東,對低價和流量的追逐不是個别部門的KPI,而是内部賽馬的主題之一。

“低價是第一準則,但具體活動各個團隊都可以拿出方案,誰效果好(GMV高)就主推誰。”在京東零售任職超過5年的于嘉(化名)告訴雪豹财經社,目前京東的主要戰術還是百億補貼+包郵,這是從618就定下來的打法。但雙11之後,京東在低價的具體活動上更傾向于内部賽馬。

以采銷團隊的“出圈”為例,雙11期間,京東采銷人員在京東總部“搶”到了一間沒人的會議室,一張桌子、一台設定便開始了直播,主播大多是采銷團隊的産品經理。憑借低價、對商品的熟悉和靠喊話李佳琦帶來的流量,截至11月11日23點59分,共有3.8億人次走進過京東采銷直播間。

這一成績讓京東眼前一亮,加大了對采銷直播的投入。

京東采銷團隊的何歡(化名)告訴雪豹财經社,目前京東為直播團隊派遣了超百名客服人員支撐,每天都會邀請采銷團隊中各事業部的人員輪番上陣,直播間投入的物料也有所更新。

低價政策是貫穿京東2023年一整年的關鍵詞。今年早些時候,京東更強調“精簡、整治”的促銷玩法,也砍掉了很多活動。但目前有些活動又被撿起,比如秒殺頻道于11月13日重新上線。

各團隊為了比其他平台便宜一塊錢而費盡心思,目的是“讓更多人去京東逛起來”。

京東對流量的追求,不僅展現在内部直播上,也表現在對外尋求每一個曝光的機會。

一位京東内部人士對雪豹财經社透露,目前京東正在與多個地方衛視洽談贊助跨年晚會事宜,同時“對龍年春晚興趣頗深”。2022年,京東就是春晚的獨家互動合作夥伴,當晚發出超1.58億元優惠券,吸引超3227萬人次參與,累計總互動次數691億次。

此外,有接近京東高層的人士透露,京東即将對App進行大改版,提出這一要求和整改意見的是劉強東。“具體細節不詳,AI電商或成為主要方向,但一定是以更吸引使用者來逛為目的,預計明年初會上線。”

伴随着業務上的調整,人事變動也是京東過去一年來的關鍵詞。今年雙11之後,曾在年初提出四大必赢之戰、劍指低價政策的原京東零售CEO辛利軍退居二線。

辛利軍卸任零售CEO,在雪豹财經社接觸的多位京東人士看來,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執劍者破壁不力

“走是必然的,但沒想到這麼快。”一名在京東工作近7年的員工如此評價零售換帥。

今年年初,辛利軍提出四大必赢之戰,被視為低價政策真正的執行人。但他提出的戰術,大多未能掀起多少波瀾便無疾而終。

四大戰役中第一條就是下沉市場,這也是劉強東最早在2019年就開始提及的戰略方向。但下沉市場到底是什麼,京東内部并沒有形成明确的共識。

“至少在今年618之前,公司内部還在争執什麼是下沉市場。有人說是三線至六線城市,也有人說要看具體的消費金額來定,不應該按照城市一刀切。”一名京東零售員工對雪豹财經社表示。

開放生态建設也在推進過程中遇到很多阻力。

按照原來的設想,京東要變得更加開放,讓更多POP商家參與進來(編者注:POP即Platform Open Plan,平台開放計劃,京東引入第三方商家進行商品售賣的模式)。

不同于淘天等平台,自營一直是京東零售的絕對主力,常年貢獻八成以上營收。但自營商品供應鍊成本較高,降價空間小,引入更多POP商家的目的是繁榮生态、讓低價得以持續。劉強東曾在内部會議上指出,“自營産品的底線是不要貴太多,但POP商家要能與外面的平台競争低價。”

但推動自營和POP平衡最大的阻力,在于牽扯到在京東内部權力很大且利益關系複雜的采銷部門。

采銷是京東賴以起家的團隊,他們由買手和銷售組成,能與商家和供應鍊深入洽談,根據使用者喜好和利潤來确定最終采買和銷售哪些商品,話語權頗大。而采銷人員的收入主要靠提成,是以他們會天然地傾向于GMV和利潤都更高的自營産品。

京東零售員工楊修(化名)告訴雪豹财經,“為了采銷利益,有時一些場域會故意‘打壓’POP,不給流量,不做促銷,就為了讓使用者隻買自營。”

徐雷在今年初任京東CEO時曾直言,“采銷分離必須要徹底推行下去,不變這家公司就完了。”

辛利軍本人就是采銷團隊出身,深知其間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今年以來,京東試行過采銷分離,也将自營和POP的GMV打包在一起進行考核,但都收效甚微。即使打通了GMV考核,但團隊負責人有自主權決定主做POP還是自營,在采銷依然掌控絕對話語權的情況下,天平傾斜是必然的。

身着采銷紅馬甲為雙11造勢的辛利軍,在雙11結束4天後離開零售CEO的位置。從提出戰術到交出帥印,隻有7個多月時間。

不能讓船停下

兼任零售CEO的許冉在Q3财報電話會上表示,京東整體零售戰略在方向上不會有大的變化。這意味着低價政策将進行到底。

目前,新團隊的打法已初現端倪——繞開那些短期内無法解決的難題,先保持業績增長。

關于傷筋動骨的采銷分離,公司内部這一聲音越來越小,直至消失。雙11期間,京東以采銷團隊的旗号開始直播,采銷分離最終變回了采銷一體。對于采銷團隊的玩法,京東也予以放權,隻要能跑出業績就好。

“黑盒就黑盒吧,總有跑的出來的,起碼比業績放緩要好。”何歡告訴雪豹财經社。楊修則表示,京東目前對采銷團隊砸錢激勵,提升了提成,為的就是多出業績。

據财報資料,京東Q3零售營收僅增長不足0.1%。楊修向雪豹财經社透露,今年618,京東超市的市場佔有率滑落至第五,被貓拼抖快的自營超市闆塊超越。“這塊競争最厲害,都是個護清潔食品等,容易轉化、門檻低、忠誠度不高,在流量上弱勢的京東很容易被搶占份額。”

由于填補生态豐富性的短闆面臨重重挑戰,京東将實作低價和業績增長的期待,更多地放在了自營的長闆上。許冉在Q3财報中表示,供應鍊優勢是利潤水準達到曆史新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辛利軍也曾在雙11媒體溝通會上表示,京東的低價是不斷從供應鍊中擠出水分。

京東内部也在着手提升自營的品質。

一名内部人士向雪豹财經社透露,劉強東正在下令整治“假自營”。據他介紹,京東自營要看京東配送、倉儲和發票三個環節,三者均是自營才是“真自營”。“不提高标準,很多邊界就會模糊,最常見就是工廠直接發貨怎麼算?”

與真自營最接近的FCS自營(本質上是POP商家在營運,但可以使用京東物流和倉儲,對外也挂自營标),也在此次整改範圍内。

FCS自營可以入京東倉庫,也可以開京東發票,但本質上是商家營運,是以也被歸結為POP,要額外向京東繳納物流和倉儲費用。此次京東要提升FCS自營的标準,對商家的入倉規模、品質、GMV等均有要求,并提出要與真自營有差異化,不能售賣完全相同的産品。

當京東對低價的追逐從向外(POP)轉而向内(自營),外界不免産生擔憂。

一名長期跟蹤電商領域的分析師表示,與淘天和拼多多相比,京東POP生态的多樣性仍是短闆,僅從供應鍊中擠水分來維持低價恐難持久,更何況,京東的履約成本本就高于其他平台。

楊修也有類似的疑問:供應鍊中的水能擠出多少呢?

“老闆們很焦慮,但是似乎沒人有魄力或者說有能力破局,大船掉頭真的難。”但所有京東人都知道,不管高管如何變動,來自劉強東的意志都一定會執行下去。

船長确定了航向,最重要的是先把船開起來,絕不能讓它停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