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行列數創新高,中歐班列為何成各地香饽饽

作者:數字綠洲
開行列數創新高,中歐班列為何成各地香饽饽

最新資料顯示,今年,中歐班列(西安)已開行5139列,西安成為全國首個中歐班列年度開行量突破5000列的城市。除西安外,2023年1—11月,中歐班列(成渝)累計開行量也已超過5000列,四川成都、重慶兩地中歐班列已穩定運作近50條線路。

從全國來看,1—11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6415列,發送貨物174.9萬标箱,運量已超2022年總運量。自2011年3月19日開始運作以來,中歐班列頻頻在全國各地駛入駛出,并不斷創下開行新紀錄。在這背後,中歐班列緣何持續受到各地青睐?

開行列數穩增

12月15日,滿載着冰箱、陶瓷餐具、木沙發等50個集裝箱電商貨物的X9041次中歐班列從西安國際港站駛出,一路向西開往烏茲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幹。今年,中歐班列(西安)已開行5139列,同比增長15.6%,約是全國增幅的2倍。

據悉,從2013年11月28日中歐班列(西安)首開以來,已累計開行21193列。截至12月14日,西安已成為全國首個中歐班列年度開行量突破5000列、累計開行量超過2萬列的城市,平均每100分鐘就有一列中歐班列從西安國際港站出發或到達。

目前,中歐班列(西安)向西、向北常态化開行西安至阿拉木圖、塔什幹、漢堡、莫斯科及跨裡海等17條國際幹線,覆寫亞歐大陸全境;“+西歐”集結線路也達到21條;向東開行西安至青島、甯波、連雲港等鐵海聯運圖定班列;向南開行至越南、寮國等互聯互通班列,實作了東西向亞歐陸海貿易大通道與南北向西部陸海新通道在西安的集結交彙,初步建構了面向“一帶一路”的現代國際物流體系。

不止西安一地,2021年1月,中歐班列(成渝)從成都、重慶兩地首發,首個由2個城市共同營運的中歐班列品牌誕生。2023年1—11月,中歐班列(成渝)累計開行量也已超過5000列,四川成都、重慶兩地中歐班列已穩定運作近50條線路。

從全國看,中歐班列的開行量也在穩步增長中。今年1—11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6415列,發送貨物174.9萬标箱,同比分别增長7%、19%,綜合重箱率100%,運量已超2022年總運量。目前,中歐班列已通達歐洲25個國家217個城市。

“帶貨”能力強

中歐班列自2011年3月19日開始運作,十多年來,中歐班列頻頻在全國各地駛入駛出,并不斷創下開行新紀錄。在這背後,中歐班列緣何持續受到城市青睐?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産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這是因為中歐班列提供了一個穩定且高效的陸路運輸方式,“将貨物從中國運往歐洲,相比海運和空運,中歐班列的運輸時間更短,且不受天氣和海況的影響,能夠保證貨物的及時送達”。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班列是固定時間、固定路線的,是以可以避免空運和海運中可能出現的延誤和不确定性。

成本也是中歐班列受青睐的重要原因。柏文喜表示,相比于空運和海運,中歐班列的運輸成本更低,且時間更穩定。有資料顯示,中歐班列運作時間是海運的1/4,運輸價格則僅為航空的1/5。

不過,更受關注的原因,則是中歐班列強大的“帶貨”能力。袁帥介紹,中歐班列的開通,不僅促進了中國與歐洲之間的貿易往來,也帶動了沿線城市的經濟發展,通過班列的運輸,各地的特色産品得以進入更廣闊的市場,為城市帶來了更多的商業機會。

從重慶來看,據報道,重慶一家汽車企業的汽車通過搭乘中歐班列已經進入中亞和俄羅斯、德國等歐洲國家,今年1—11月,這家車企已認證中歐班列出口汽車18900輛,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9%。在中歐班列(成渝)帶動下,成都、重慶兩地圍繞電子、汽車、機械等适鐵産業特色打造的樞紐經濟初具規模。成都國際鐵路港、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依托班列樞紐彙集各類經營主體7000餘家,累計運輸汽車整車、電子資訊、生物醫藥等貨品貨值超萬億元。成渝兩地市場拓展至全球100餘個國家和地區。

撬動外向型産業

“中歐班列是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間的國際鐵路聯運列車,具有跨大洲、跨國别、長距離、大運量的特點。這種運輸方式以其高效、快速、低成本的優勢,對國内各個城市的吸引力顯著增加,并成為沿線國家廣泛認同的國際公共産品。”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解筱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解筱文看來,中歐班列不僅有助于優化貿易結構,也能夠明顯促進經濟發展。“例如,河南鄭州、重慶等城市的外向型産業在中歐班列開行後,實作了年均30%左右的增長。”解筱文表示,“同時,中歐班列的開行推動了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的發展,為深化國際産能合作、加速要素資源跨國流動、推動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柏文喜同樣表示,中歐班列的開通,促進了中國與歐洲之間的國際貿易。“班列可以快速、安全地将中國的商品運往歐洲,同時也可以将歐洲的商品運往中國,這不僅促進了中歐之間的貿易往來,也促進了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

如今,中歐班列帶來的中歐貿易新商機正在湧現。今年1月,國家鐵路局、工業和資訊化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印發《關于支援新能源商品汽車鐵路運輸 服務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意見》,明确積極鼓勵鐵路運輸企業開展新能源商品汽車鐵路運輸業務。中歐班列則正順應大勢,為新能源汽車産業快速增添動力。12月14日,一列載滿110台長城摩卡新能源汽車的中歐班列已從東疆綜保區的天津新港北集裝箱中心站駛出,約18天後将抵達莫斯科克列斯特車站,這是中歐班列(天津)首次專列承運中國産新能源汽車出口歐洲。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冉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