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追蹤|電動車主的“過冬”煩惱

作者:數字綠洲

兩天持續降雪,北京銀裝素裹,但雪後迎來的“速凍”模式讓不少新能源車主有些頭疼。北京市氣象台釋出的寒潮藍色預警顯示,受冷空氣影響,12月15日—16日出現寒潮天氣,48小時最低氣溫降幅超過10℃。寒潮突襲,新能源車秒變“電動爹”,“冬天慎開暖風”“充電慢排隊”等話題熱度升溫,電動汽車車主再次陷入冬天的煩惱。

追蹤|電動車主的“過冬”煩惱

續航“打個折”

後期保養成本低、使用成本低,這是銷售人員在推薦新能源車時提及的賣點之一。在實際使用中,純電動汽車車主也确實感受到相比加油更便宜的費用支出。不過,一到冬季就開始“鬧脾氣”的電池卻成為老生常談的問題。

最近幾天氣溫驟降,讓購買比亞迪漢的市民金先生有些“鬧心”。“相比本輪降雪前,這兩天的氣溫更低,車輛的續航能力開始打折。”金先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夏季車輛的百公裡電量消耗約13度,冬季則升至約20度。

不僅斷崖式降溫讓續航“受傷”,低電量時車輛也出現掉電更快的情況。“雪後開車出門,當時車輛顯示還剩80公裡就選擇直接出行,但僅開了約17公裡,電量顯示僅剩20公裡,因為低電量出門,為節省電量是以當時并沒有選擇開暖風,沒想到電量驟降。”金先生表示,開到目的地後趕緊找充電樁充電,冬季真不能低電量出行。

相較私家車主,行駛頻率更高的網約車司機們面對這兩天的低溫天氣也更加煩惱。“充電比加油省錢,但冬季頻繁充電也耽誤拉活。”駕駛北汽新能源EU5車型的李師傅表示,冬季車輛續航直降三至四成,即便不開空調,冬季行駛裡程相比夏季減少50-70公裡左右。“續航裡程顯示不到100公裡時,就得開始準備尋找充電樁。”他表示。而作為首批購買Model Y車型的劉女士則表示,夏季充滿電續航可以開到490公裡左右,冬季續航也就在400公裡左右。“冬季差不多續航打折在7-8折。”她說。

事實上,冬季續航裡程打折已成為新能源汽車的“通病”。據統計,65%以上的車主認為自己的純電動車型冬季掉電超過20%,其中20%的車主認為車輛掉電超過40%。這背後,與動力電池在低溫狀态下的工作性質有關。資料顯示,氣溫從25℃降至-20℃,動力電池所能釋放的電量會降低30%,同時充電所需的時間也會增加。而在車輛使用空調時,純電動汽車續航裡程也會減少17%。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顔景輝表示:“冬季時,純電動汽車需要犧牲一部分電量為暖風制熱,同時動力電池自身也需要一定溫度才能維持續航裡程消耗,是以導緻車輛耗電量進一步增加。”

充電時間延長

冬季新能源汽車“續航打折”“掉電快”讓車主頭疼的同時,充電問題也随之而來。

資料顯示,從充電次數方面,80%的車主在夏季時單次充電間隔為3天或以上,但冬季時車主比例降至45%。冬季,每天充電和隔天充電的車主人數分别增加5%和30%。“冬季基本一天充一次,有時早上出車,中午也得找地方補能。”網約車司機田先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冬季車内要開暖風,加上續航裡程本身也打折,為避免耽誤乘客行程必須要及時充電。

不過,相比夏季,電動汽車在冬季也存在充電慢的問題。“夏季快充樁30–40分鐘基本就能充好,但冬季需要1個小時左右。”一位車主坦言。此外,由于部分車主所在小區無法安裝私人充電樁,是以隻能尋找公共充電樁充電,冬季充電頻繁加之充電速度放緩,也讓充電站前出現排隊的現象。

“受小區電容量限制,是以沒能安裝私家充電樁,冬季一般是兩天充一次電,有時候在公司樓下充電或公共充電樁充電。”市民王女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北京降溫這兩天,遇到過兩次充電排隊的情況,大約排了十幾分鐘。降雪後的首個周末,北京商報記者在一處停車場内看到,靠近停車場出口十幾個充電樁均有電動車在充電,盡管沒有排隊現象,但也沒有閑置的充電樁位置。

對于充電排隊問題,相比城市短途駕駛,更多車主擔心長途駕駛。本輪降雪兩周後即将迎來元旦假期,特斯拉車主方女士表示,今年春節期間就曾遇到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排“長龍”的情況,目前正考慮元旦出行開車還是選擇高鐵。

技術提升破解“焦慮”

冬季續航打折、充電慢等問題依舊存在,但北京商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消費者對于近兩年純電動車的進步也明顯認可。

一位純電動車主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七年前購買的純電動汽車續航裡程也就300公裡,冬季開暖風隻能時開時關。去年換車後,雖然冬季續航裡程仍會打折,但由于整體續航裡程提升,加之充電設施逐漸完善,城市通行基本不會産生焦慮。”

資料顯示,今年前11個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830.4萬輛。同時,來自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的資料顯示,今年11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内零售滲透率首次突破40%。目前,在技術端,不僅車企持續提升純電動汽車的“三電”技術,相關部門也對新能源車提出更高要求。工信部、财政部、稅務總局等三部門近日聯合釋出《關于調整減免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産品技術要求的公告》(以下簡稱《技術要求公告》)明确2024年後新能源汽車減免車輛購置稅政策适用的技術要求、過渡期政策,并更新相關标準和企業要求。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相關負責人在解讀中提到,此次《技術要求公告》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調整:一是提高整車能耗、續駛裡程、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等現有技術名額要求,優化和補充了燃料電池汽車純氫續駛裡程、系統額定功率、燃料電池啟動溫度等名額要求;二是新增低溫裡程衰減技術名額要求;三是明确了換電模式車型相關要求。“目前純電動乘用車的續航裡程總體在向長續航逐漸提升,今年以來續航高于500公裡、600公裡的純電動汽車産品數量持續提升。”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此外,在電池和基礎設施方面,相關企業也加快推進。今年11月,蔚來與長安、吉利先後達成換電方面的合作協定,開始向其他品牌開放換電。業内人士認為:“這将有利于更多的消費者補能,尤其是在冬季。一旦換電站能夠大規模鋪開,消費者将能節省充電時間。”在電池研發方面,今年8月,甯德時代釋出行業首款磷酸鐵锂4C超充電池——神行。據悉,“神行”超充電池能夠做到充電10分鐘續航400公裡。甯德時代相關人士表示,甯德時代在“神行”系統平台上采用電芯溫控技術,低溫環境下可以快速加熱到最佳工作溫度區間,即使在-10℃低溫環境下也可實作30分鐘充至80%,而且在低溫虧電狀态下零百加速不衰減。

北京商報記者 劉洋 劉曉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