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國漢堡海事展迎中國展商強勢回歸,航運業會成中歐經貿新增長點嗎?

作者:第一财經

在中國此前宣布對法國、德國、荷蘭、意大利、西班牙、馬來西亞六國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單方面免簽政策後,德國漢堡展覽與會議公司的海事與技術展覽部總監塞爾巴赫(Claus Ulrich Selbach)就火速帶着他的團隊來到中國。

“12月1日,我們知曉了這個政策後,馬上訂機票,12月4日就到了中國上海,”塞爾巴赫在上海接受第一财經采訪時表示。此行,他馬不停蹄地拜會中國在海事方面的企業與同行,為明年9月3~6日即将在德國漢堡市舉辦的漢堡國際海事展争攬更多中國展商。

始于1963年的德國漢堡國際海事展(SMM)每兩年舉辦一次,已成功舉辦了26屆,已成為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專業水準最高的船舶造船領域展覽會。2022年的漢堡國際海事展已從疫情時期的線上回歸線下。

作為首批中國對歐洲多國單方面免簽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塞爾巴赫樂見中國的這一政策。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12月5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統計 ,12月1日至3日,相關國家人員入境數量持續上升,6國共有近1.8萬人次入境中國,日均入境人次較11月30日增長39%。其中,有近7000人次是通過免簽來華,占到6國入境總人次的39%,這充分表明單方面免簽政策确實給6國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下一步,外交部将持續優化簽證政策,積極創造有利條件,為暢通中外人員往來提供更多便利。

德國漢堡海事展迎中國展商強勢回歸,航運業會成中歐經貿新增長點嗎?

計劃首次舉辦“中國日”

“2018年時中國的展商由180家,此後由于疫情關系,中國的展商數量急劇下降,”塞爾巴赫說道,“但是目前我們已感受到中國參展商的極大熱情。”根據塞爾巴赫目前掌握的情況,預計2024年漢堡海事展将有180~200家中國展商參展,創曆史新高,“這兩天我已經拜會過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中遠造船工業公司等重要的中國造船企業。”

塞爾巴赫預計2024年的漢堡國際海事展将迎來56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家參展商、來自于120個國家和地區的4萬名觀衆,“我們還有30個國家的展館,其中已确認3個為中國館。”

他告訴第一财經,46家中國企業已經确認以獨立展台參展,其中包括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海德威科技集團和青島雙瑞海洋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2018年的時候,中國參展商的展台面積約為1800平米,現在已經達到3000平米,應該還會增加。”

“很高興看到中國參展商強勢回歸,”塞爾巴赫說道。他介紹說,2024年漢堡國際海事展将特别關注海事能源變革和數字化轉型。“去碳技術已經存在,希望海事展成為平台,讓技術的采購方等通過這個平台充分交流。”塞爾巴赫說道,“中國是最大的造船國,也是全球最大的船東國。全球去碳化的程序需要中國支援。”

同時,塞爾巴赫還表示,展會還将關注人工智能(AI)、氫能等熱門議題,“這是市場發展的趨勢,我們認為應把握這一趨勢。”

此外,塞爾巴赫還透露,在明年的漢堡國際海事展中,計劃與漢堡駐中國聯絡處合作,首次設立“中國日”,以此彙聚中國展商和船東,促成中國展商與歐洲同行的交流。中國工業資訊化部資料顯示,2023年1~8月,中國造船三大名額繼續位居全球第一。今年1~8月,大陸造船業造船完工量2798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6.9%;新接訂單量523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86.5%;手持訂單量1315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8.9%。同時,大陸船舶出口金額達到161.8億美元,同比增長20.2%。

中歐打造新增長點

塞爾巴赫還表示,就在漢堡國際海事展結束的2周後,漢堡還将迎來兩年一屆的國際風能展,以及首次從慕尼黑移師漢堡的國際氫能展。塞爾巴赫開玩笑道,希望明年下半年中國展商能多多在漢堡停留。

當然,他也提醒道,由于中國展商的熱情,建議及早關注酒店和簽證資訊。塞爾巴赫希望明年德國外交部能作出相同的努力,友善中國的商務人士前往德國與歐洲。

今年恰逢中國同歐盟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20周年。

同行的德國企業REINTJES總經理、同時也是德國機械裝置制造業聯合會(VDMA)副主席的德雷羅伊(Klaus Deleroi)告訴第一财經,受宏觀大環境影響,海運市場未來發展迷霧重重,德方尤其希望與重要的亞洲市場保持緊密聯系,以促進整個海運産業健康高效地發展,擺脫傳統的生産模式,順利實施在綠色航運方面的創新。他還告訴第一财經,在德國,商界依舊希望與中國保持合作,并推動合作向前發展,“這與美國所謂的脫鈎不同。”

海關總署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與歐盟的進出口總額約為4.59萬億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6%。2022年,中國與歐盟的進出口總額約為5.65萬億元人民币,相較于2021年增幅達5.6%。歐盟為僅次于東盟的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鄭春榮教授告訴第一财經,未來要習慣于一種新常态,即歐洲對華交往會有很多顧慮,但又無法舍棄中國的大市場、中國發展帶來的機遇,是以歐洲也需要與中國合作。“我們不能被歐洲的沖突心态帶偏節奏,而是應該要用主動的開放、主動的心态去影響歐洲消極的心态。比如近期的簽證放開後,肯定會鼓勵一部分歐洲企業家來中國實地考察,通過與在華的歐洲夥伴交流,相信肯定會對後續的在華投資、布局中國市場有實際感悟。”

他認為,未來中歐雙方可就一些新的領域,比如氣候變化、綠色發展等找到新的增長點,“經貿合作未來還是能穩中有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