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米汽車量産倒計時,雷軍比許家印更懂車?

小米汽車量産倒計時,雷軍比許家印更懂車?

小米汽車量産倒計時,雷軍比許家印更懂車?

雷軍造車有哪些“戰友”?

作者 | 趙普

編輯 | 趣解商業

近日車圈最熱議的話題莫過于“小米汽車真的要來了?”,随着小米第一款汽車SU7赫然入列工信部最新免征購置稅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以下簡稱“目錄”),關于對小米汽車的讨論也越來越多。

在小紅書上,關于小米汽車的筆記已經超過2萬篇,微網誌上小米汽車位列汽車超話前四;12月12日“目錄”公布當天,小米汽車的微網誌指數超過4130萬。

微網誌上多個部落客發文稱,小米汽車釋出會定檔12月28日,12月15日已經邀請汽車媒體拍照,并有多張疑似“小米SU7”的照片在微網誌上釋出。

小米汽車量産倒計時,雷軍比許家印更懂車?

圖檔來源:微網誌截圖

對此,小米集團相關人士表示,目前不做評論,請等待官方消息。今年10月25日,雷軍在個人微網誌回複相關問題時表示,“小米汽車目前進展非常順利,明年上半年正式上市,等合适的時候,向大家集中彙報。”

車圈都在等待雷軍的小米汽車釋出會,讓小米汽車從夢想變成現實。畢竟之前有許家印、賈躍亭、姚振華等很多“前車之鑒”,是以市場上對于“小米造車”有期待也有疑問;不過雷軍雖然在造車方面也是門外漢,但賭上了“最後一次重大創業”的他,應該不會讓市場失望。

01.小米汽車的“造車人”都有誰?

在小米SU7最高800公裡續航等動力名額引人圍觀的同時,誰是小米汽車的“造車人”也同樣備受關注——從内部團隊到生産廠商再到各部件供應商,都受到車圈熱議。

綜合各方消息來看,小米汽車的内部高管團隊十分強大,雷軍任小米汽車CEO,配備四名“強力助手”(副總裁),分别是洪鋒、盧偉冰、于立國、李肖爽。

曾效力北汽集團的于立國是在2022年1月才正式宣布加盟小米,并擔任小米汽車北京總部政委,負責統籌小米汽車綜合管理工作、專項業務推進以及小米汽車北京總部組織和人才建設,向雷軍彙報。

公開資料顯示,于立國在圈内人脈極廣,曾擔任北汽集團戰略規劃部部長、北汽新能源黨委委員 、北汽新能源執行副總經理,并兼任過藍谷智慧能源公司董事長以及ARCFOX事業部總裁,極狐汽車這一全新品牌就是在于立國的主導下成立。

有業内人士稱,小米汽車最為看中的是于立國在創立極狐品牌過程中的全能表現,正是于立國的加入,才給了雷軍這個“造車門外漢”堅持造車的底氣。

有意思的是,在工信部的備案資訊中,小米SU7兩款車型的企業名稱為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注冊位址為北京市順義區趙全營鎮兆豐産業基地同心路1号;但生産位址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環景路21号院,而該生産位址實際是小米亦莊汽車工廠。

小米汽車量産倒計時,雷軍比許家印更懂車?

圖檔來源:工信部公告檔案截圖

業内認為,小米汽車是借用了北汽越野的生産資質,有利于加快小米汽車的生産進度。而于立國這個“老北汽人”是否在其中發揮了作用,有待雷軍日後解謎。

除了于立國,另外三位副總裁洪鋒、盧偉冰、李肖爽都是小米老臣。

其中洪鋒是小米的“聯合創始人”,從2010年開始,就和雷軍一同創辦小米,主要專注于小米金融業務的發展推進。

盧偉冰則是2019年正式加入小米,最初主要負責紅米Redmi品牌。2020年8月,雷軍宣布,小米開啟“重新創業”的征程,盧偉冰成為小米合夥人,即小米下一個十年的“聯合創始人”。

從近兩年來看,盧偉冰坐上“聯合創始人”位置後,在小米内部的升遷很快;除了進入小米汽車核心團隊名單,今年以來,盧偉冰已經連續出任北京小米軟體技術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小米集團經營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集團人力資源委員會副主任和小米集團品牌委員會主席。

而李肖爽則是“曲線入米”,2007年碩士畢業的李肖爽在一衆高管中算是年輕人,早前曾在小米集團聯合創始人王川的個人公司任職,随後小米收購了該公司,李肖爽也就此成為小米一員。

2020年2月,李肖爽出任小米大家電部總經理,1年後進入小米汽車核心團隊,最初負責供應鍊管理。

小米汽車量産倒計時,雷軍比許家印更懂車?

圖檔來源:罐頭圖庫

除了副總裁這“四大金剛”外,雷軍還從外部挖來了多位高管。

其中,今年9月來自全球供應商麥格納中國區副總裁的黃振宇加盟小米,接替李肖爽,任供應鍊部總經理;李肖爽則換任小米汽車市場部總經理;前吉利研究院院長胡峥楠出任小米汽車進階顧問;小米汽車外觀則由前寶馬IX車型外觀設計師李田原設計。

另據業内媒體報道,黃振宇在麥格納任職期間,曾參與麥格納和北汽新能源的多項合作,包括“藍谷麥格納”合資工廠——“北汽藍谷智造基地”的建立,以及極狐ARCFOX αT首款車型的量産。

從工作履曆看,曾在北汽集團擔任藍谷智慧能源公司董事長以及ARCFOX事業部總裁的于立國和黃振宇或有業務上的交集,二人攜手,小米汽車是否會有北汽極狐的味道呢?

02.“華為”、理想、甯德、

比亞迪

……“閃爍”小米汽車朋友圈

除了内部高管的履曆光鮮,小米汽車的供應商也足夠強大。

工信部備案資訊顯示,小米SU7兩款汽車分别搭載甯德時代三元锂離子電池、比亞迪弗迪磷酸鐵锂電池,以及蘇州彙川聯合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彙川動力”)和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的電機。

小米汽車量産倒計時,雷軍比許家印更懂車?

圖檔來源:工信部公告截圖

甯德時代和比亞迪自不必多說。“甯王”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特斯拉、理想、蔚來、哪吒、極氪等多家車企都在使用甯德電池;而比亞迪僅自家汽車就足夠支撐其電池業務發展了。

“趣解商業”梳理發現,給小米SU7提供電機的兩家公司來頭也不小。其中的“彙川動力”為上市公司深圳市彙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彙川技術”,300124.SZ)旗下子公司,而“彙川技術”實際由早期的“老華為人”班底打造。

公開資料顯示,彙川技術多名董事及高管都曾在華為電氣技術有限公司和艾默生網絡能源有限公司任職,包括實控人“60後”朱興明 、副總裁李瑞琳、副總經理楊春祿、副總裁易高翔、副總裁和董事周斌、副總經理和董事宋君恩、董事李俊田、董事劉宇川,年齡普遍在40~50歲上下。

這些早期的“華為人”,在華為将華為電氣技術有限公司賣給美國艾默生之後,一起組建了彙川技術,并且在新能源汽車電機控制領域,成為僅次于比亞迪和特斯拉的存在。

據新媒體“NE時代”統計,彙川技術新能源乘用車電機控制器産品在國内市場的份額為9.2%,電機控制器産品份額在第三方供應商中排名第一;新能源乘用車電機産品在國内市場的份額為 3.7%,在TOP10 供應商中位列第七。

而彙川技術旗下的彙川動力目前正處于IPO輔導期,下設彙川新能源汽車技術(常州)有限公司、彙川新能源汽車技術(深圳)有限公司,并參股常州彙想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簡稱“常州彙想”)。

其中,常州彙想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實際為理想汽車與彙川動力合資建立;股權關系顯示,李想的北京車和家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常州彙想87.34%股份。

小米汽車量産倒計時,雷軍比許家印更懂車?

圖檔來源:企查查截圖

據“懂車帝”内容顯示,目前使用彙川技術的的車企包括特斯拉、比亞迪、華為、五菱、理想、長安汽車等等。

小米汽車量産倒計時,雷軍比許家印更懂車?

圖檔來源:懂車帝截圖

彙川動力之外,另一家給小米SU7提供電機裝置的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背後則站着上汽集團、德國博世等大型集團,還有A股上市公司隆盛科技(300680.SZ)為其提供馬達鐵芯産品。

此外,小米SU7的ABS(ESP10)也來自博世汽車部件(蘇州)有限公司,博世作為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品牌,自然有助于提升小米汽車的品牌力。

但有個問題是,2022年2月博世曾因為“缺芯”問題影響了對長城汽車、長安汽車等車企的供貨,導緻這些車企銷量下滑較多;但對比亞迪、沃爾沃、寶馬、豐田等車企卻影響有限,主要是這些車企都有或具備研發車身穩定系統的能力。是以小米還應該要有個風險意識,在真正量産後不要輕易被供應商“卡脖子”。

小米汽車量産倒計時,雷軍比許家印更懂車?

圖檔來源:微網誌截圖

最後要注意的是,進入“目錄”并不代表一定會實作量産。此前工信部于2018年11月釋出的第二十一批“目錄”中,共有141款車型在12個月内無産量或進口量,是以在2019年從“目錄”中撤銷。根據規定,已撤銷但需恢複資格的車型,企業要按政策要求重新申報。

2021年,雷軍宣布小米集團進軍智能電動汽車業務,距今已經過了2年多;而雷軍在這期間也多次對小米汽車的進度表示滿意,似乎也是在對市場表示信心。另據小米集團(1810.HK)财報顯示,小米集團今年三季度收入709億元,經調整淨利潤60億元;其中汽車等創新業務投入17億元,并表示未來五年研發投入将超過1000億元。

期待小米汽車早日加入新能源汽車市場,和新老車企一較高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