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米、一加高管互怼背後,機圈罵戰成車圈日常?

小米、一加高管互怼背後,機圈罵戰成車圈日常?

最近幾天,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和一加中國區總裁李傑,為大家再次上演了一出機圈《十年罵戰故事》。

在手機行業,廠商之間的“對标”、暗諷屢見不鮮,但過去大家通常隻在釋出會上委婉地暗諷,高管親自下場私下互怼并不常見。上一次出現如此毫不避諱、劍拔弩張的“罵戰”,可能得追溯到十年前手機品牌“大逃殺”的年代了。

小米、一加高管互怼背後,機圈罵戰成車圈日常?

小米、一加高管隔空互怼

小米和一加互怼的導火索來自盧偉冰12月11日的一條微網誌,稱“縫隙”“點膠”事故發酵愈來愈熱,已經有較多購買使用者選擇退機。

雖然他并未指明是誰家的産品,但評論區卻幫他完成了剩下的工作——矛頭直指發售不久的一加12。

小米、一加高管互怼背後,機圈罵戰成車圈日常?

不少網友在盧偉冰微網誌下釋出了多張一加12出現“縫隙”“點膠”等問題的圖檔,其中其實也有一些網友表示,小米和Redmi的産品也有縫隙過大等問題,但這番揭短的意圖顯然不在于自身。

小米、一加高管互怼背後,機圈罵戰成車圈日常?

Redmi 市場總經理、Redmi 品牌發言人王騰不忘“補刀”,稱“如果對外觀精緻度‘不講究’,用起來也不是大問題”。而一加的品牌slogan正是“不将就”(Never Settle)。不得不說,王騰很會用諧音梗。

12月12日,一加中國區總裁李傑在微網誌回應了一加12相關問題,稱“不是品質問題”,“已經要求客服開通綠色通道,換貨或者退貨都會第一時間響應”。

他顯然也注意到盧偉冰前一天釋出的微網誌,表示“建議友商堂堂正正比産品,不要惡意競争搞小動作。有些品牌高管頻繁下場惡意誤導大衆,這是一個非常罕見的惡劣行為”。

小米、一加高管互怼背後,機圈罵戰成車圈日常?

盡管雙方都未指名道姓,但“此處無聲勝有聲”,大家都非常默契地明白對方指的是誰。

随後,一加員工@逍遙怪河馬也加入“戰鬥”,并且反将一軍,将矛頭指向友商“14 Pro”的螢幕、影像和續航不如一加12。雖然同樣沒有明說,但叫“14 Pro”的手機除了iPhone 14 Pro(去年釋出),也就隻有小米兩個月前釋出的小米14 Pro了。

小米、一加高管互怼背後,機圈罵戰成車圈日常?

小米這邊自然不甘示弱,在回應螢幕素質前,王騰稱“有時候越解釋越是心虛的表現,設計沒有問題為何已生産的産品要再補膠呢?”,同樣直擊要害。

盧偉冰也不依不饒,追問一加的品控問題,稱工程師給他上關于“縫隙”和“點膠”的一課,稱“設計公差各品牌都有,但公差标準各家卻不一; 而品控公差标準如果寬松,就會成為‘縫隙’”,暗示一加12品控過于寬松。

高管親自下場用微網誌與競争對手互怼,或許這就是“高端商戰”吧。

罵戰背後,手機市場沒有歲月靜好

雖然罵戰的導火索是盧偉冰的一條微網誌,但雙方其實有更深層次的沖突。

盧偉冰和王騰主要負責的都是小米的成本效益品牌Redmi,最新釋出的Redmi K70系列最高售價才4399元,而一加12的售價為4299元-5799元,雙方在價位上并未有太大重合,是以按理說雙方的沖突應該并不至于到了非此即彼的程度。

核心原因其實李傑已經透露了,一加12真正的競争對手其實是小米最新旗艦手機小米 14 系列(售價3999元-6499元)。在一加12釋出會上,李傑表示,“一加12手機立項時的目标就是,産品力超越所有骁龍8 Gen3的旗艦Pro版”。

小米、一加高管互怼背後,機圈罵戰成車圈日常?
小米、一加高管互怼背後,機圈罵戰成車圈日常?

而與一加12同一價位的骁龍8 Gen3的旗艦Pro版手機,就隻有小米14 Pro一款。

事實上,一加12和小米14 Pro在功能配置上确實有相當一部分重合,核心參數都是骁龍8 Gen3+UFS4.0+LPDDR5X,都主打影像和性能。更重要的是,小米14系列取得的市場成績也足夠亮眼。

根據小米公布的資料,小米14首銷量超過了iPhone 15 Pro,打破了京東最近一年來的單品銷售紀錄;發售僅10天,小米14系列的銷量就突破144萬台,創下小米高端旗艦銷量紀錄。前不久,據科創闆日報報道,小米14全系加單40%。

而另一邊,一加的旗艦機型則在國内長期不溫不火,甚至在公衆層面品牌認知度也遠不如小米。

在這種情況下,一加12把小米14系列當作直接競争對手也就不奇怪了。

小米當然也不願意任憑友商進攻,于是,Redmi品牌承擔起了攔截任務。雖然Redmi的産品定位與一加12并不重合,但盧偉冰和王騰作為Redmi的高管,他們的下場就意味着把一加12拉到了和Redmi相同的定位——即告訴外界,“一加12的對手是Redmi”。

這樣一來,“大哥”小米14雖然沒有直接出手,但一加12的品牌形象卻被拉低到了小米“二弟”Redmi同一級别。而Redmi作為一個售價要低得多的成本效益品牌,顯然不怕一加12的進攻,畢竟Redmi K70系列的起售價隻有1999元。

小米、一加高管互怼背後,機圈罵戰成車圈日常?

這也是為什麼一加頻繁提及友商“14 Pro”,但小米卻從不回應,隻用Redmi去瞄準一加12。一邊希望借打倒小米14提升銷量和品牌定位,另一邊則用成本效益品牌Redmi錯位進攻,拉低對方的品牌形象,從側面為小米主品牌解圍。

事實上,在十年前國内手機市場格局未定,數百個品牌亂戰時,類似的罵戰、互怼并不少見。但在“華米OV榮”五大廠商的格局确定後,大家的市場佔有率都趨于穩定,且手機行業創新陷入同質化,是以各家都收斂了許多。

此番罵戰重出江湖,似乎從側面印證了一點:盡管手機市場增長陷入停滞,但除了蘋果外,其他廠商的地位其實并不穩固,即便銷量創下新高的小米14,也不得不提防競争對手的猛攻。

小米和一加曾經都是網際網路品牌,對線上營銷頗為擅長,是以盡管罵戰本身并不出圈,但在手機圈内部卻讨論甚多。

“罵戰”在車圈蔓延

最近幾年,随着所謂“網際網路思維”在汽車行業的流行,過去被認為“傳統”的車企們也紛紛放下矜持,開始“學習”手機廠商們的營銷方式。很不幸,“罵戰”作為手機行業的傳統藝能,也多多少少被車企們學了去。

小米、一加高管互怼背後,機圈罵戰成車圈日常?

前幾年曾有過類似亂戰,大衆集團中國區CEO馮思翰曾對媒體公開表示,增程式電動汽車“最糟糕、不環保、胡說八道”。而彼時隻有理想汽車和華為智選車旗下的問界品牌推出了增程版車型。

于是,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怒怼道:“一群毫無‘使用者思維’,完全不關心使用者的人,天天在研究技術路線,什麼是技術路線?胡說八道!”

此後,長城汽車首席增長官李瑞峰又連發多條微網誌,稱增程式混動技術落後,矛頭直指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

小米、一加高管互怼背後,機圈罵戰成車圈日常?
小米、一加高管互怼背後,機圈罵戰成車圈日常?

而今年以來,随着價格戰在汽車行業蔓延,車企們的焦慮有增無減,前有插混發動機變速箱亂戰,後有餘承東、何小鵬AEB之争,如今車企們又執着于标榜“500萬元以内最好”“1000萬元以内最好”,手機圈曾經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幾乎被盡數學了去。

如今華為智能駕駛在國内風生水起;小米汽車已經亮相,即将釋出;蘋果汽車雖不見身影,但到處都是它的傳說,汽車行業迎來了越來越多手機廠商的加入,也帶來了手機行業的風氣。

但正如手機市場無論是十年前還是現在,蘋果都是那個赢家一樣,不管是手機廠商還是車企,或許都應該回歸産品本身,用好的産品和價格赢得使用者,而不是靠噱頭和罵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