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子商務法》頒布五周年智庫釋出十大典型案例:有使用者點贊大量未成年少女視訊被封号,打官司敗訴

作者:上遊新聞

12月16日,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召開2023年年會暨《電子商務法》頒布實施五周年座談會。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副院長趙瑞罡出席座談會,分享網際網路法院審理網絡交易案件的思考。在座談會中,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釋出十大典型案例報告。

《電子商務法》頒布五周年智庫釋出十大典型案例:有使用者點贊大量未成年少女視訊被封号,打官司敗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子商務法》”)于2018年8月31日正式公布,并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自《電子商務法》實施以來,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每年均會對《電子商務法》在各個方面的實施情況進行多元度的綜合評估,并針對性地形成評估報告。

據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釋出的十大典型案例報告透露,某短視訊平台使用者吳某觀看視訊時,被該平台以“涉嫌違反社群公約,涉及過度關注或浏覽未成年人相關内容的行為”為由永久封禁涉案賬号。

吳某表示,自己喜歡觀看舞蹈視訊,并未過度浏覽涉及未成年人的相關内容,使用涉案賬号浏覽并點贊相關視訊屬于正常行為,而且視訊全部來自于系統推薦。吳某認為,平台封禁他的涉案賬号極不合理,将該短視訊平台公司起訴到了法院。

短視訊平台公司稱,吳某的涉案賬号關注、點贊了大量以未成年少女為主要内容的視訊,并且釋出色情違規評論,還曾違規上傳未成年少女視訊,存在過度消費未成年人的行為。此外,涉案賬号自2021年3月開始,已被多次處罰。涉案賬号的行為嚴重違背國家保護未成年人的相關政策法規,平台對涉案賬号進行封禁,合理合法。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審理後,駁回原告吳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電子商務法》頒布五周年智庫釋出十大典型案例:有使用者點贊大量未成年少女視訊被封号,打官司敗訴

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認為,該案例中,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在對平台行使“私權力”的合法性進行全面考察與嚴格檢視的基礎上,作出支援被告平台采取相應處罰措施的決定,既倡導了維護未成年人清朗網絡環境的行為規範,又明确了平台行使“私權力”的應然邊界,為後續類似案件的裁判樹立了值得借鑒的标尺。

附:《電子商務法》實施五周年十大典型案例

系列一:電商平台責任十大典型案例

案例 1:張某某與某資訊技術公司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電子商務平台對虛拟财産交易負有安全保障義務和積極救助義務。

案例 2:牛某訴某公司出租汽車運輸合同糾紛案——網約車駕駛員有暴力犯罪記錄,網約車平台有權依法封禁該網約車駕駛員賬戶。

案例 3:金某與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網絡侵權責任糾紛案——算法風控系統侵害人身權的司法認定。

案例 4:吳某與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網絡服務合同糾紛——短視訊平台封禁戀童賬号案:平台有權基于算法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采取賬号封禁或終止服務等管理措施。

案例 5:杭州某科技公司與牛某某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第三方遊戲飾品平台未履行虛拟财産安全保障義務應承擔違約責任。

案例 6:何某某訴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網絡侵權責任糾紛案——非典型網絡侵權中網絡服務提供者注意義務的确定。

案例 7:丁某與曹某等資訊網絡買賣合同糾紛案——電子商務平台承擔對平台内食品經營者進行資質審查的安全保障義務。

案例 8:王某與某資訊科技公司産品責任糾紛案——外賣平台未稽核餐飲服務提供者資質應承擔連帶責任。

案例 9:某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與某科技有限公司侵害作品資訊網絡傳播權糾紛案——“胖虎打疫苗”NFT數字作品侵權案。

案例 10:某甲工貿公司與某廣告公司、某乙工貿公司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避風港規則下的電子商務平台責任認定。

系列二:電商平台服務協定與交易規則十大典型案例

案例 1:李某某訴杭州某網絡公司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未成年人遊戲充值行為的效力與責任認定。

案例 2:某(中國)公司訴鄭某某、某商貿公司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惡意投訴的審查标準及違約賠償。

案例 3:常某某訴許某、第三人馬某某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因暗刷流量交易而訂立的合同無效。

案例 4:宋某訴浙江某網絡公司網絡服務合同案——購物平台虛拟權益的認定。

案例 5:唐某訴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向未成年人提供内容不健康網絡服務的合同無效。

案例 6:新加坡公民訴某跨境電商平台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跨境貿易法庭全流程線上 “第一案”。

案例 7:趙某某與浙江某網絡公司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電子商務平台算法歧視的司法審查思路。

案例 8:陳某訴杭州某軟體服務公司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流量劫持的司法認定。

案例 9:甲科技公司訴乙網絡公司服務合同糾紛案——遭平台算法處罰的榜單優化服務的流量真僞及合同效力認定。

案例 10:王某訴某技術公司、某資訊服務公司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使用者對電子郵箱賬号及郵件資料享有權益。

系列三:消費者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案例 1:高某訴某有限公司資訊網絡買賣合同糾紛案——通過格式條款方式排除消費者所在國法院管轄的協定無效。

案例 2:某體育公司訴某資訊咨詢有限公司網絡侵權責任糾紛案——消費者網上“差評” 商家一般不侵害其名譽權。

案例 3:邬某與某北京公司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網絡消費格式條款中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内容存在例外情形時應以顯著方式提示。

案例 4:高某訴楊某網絡資訊購物合同糾紛案——銷售者在二手商品網站從事經營活動構成欺詐的,應當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

案例 5:李某與某書店等資訊網絡買賣合同糾紛案——對于網絡店鋪客服的行為店鋪應當負責。

案例 6:鄭某訴某公司網絡侵權責任糾紛案——經營者未經許可不得将其掌握的消費者資訊用于商業宣傳。

案例 7:齊某某訴羅某某網絡資訊購物合同糾紛案——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遵守對消費者做出的有利承諾,對承諾的解釋應按普通消費者的通常認知進行。

案例 8:陳某某訴北京某資訊技術公司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利用網站資訊聚合錯誤假意訂立合同不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

案例 9:王某訴北京某電子商務公司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在履行費用的負擔不明确時使用者退訂商業推廣短信的資費應由平台公司負擔。

案例 10:陳某與某公司資訊網絡買賣合同糾紛案——網售電動車誇大續航能力,商家構成欺詐被判退一賠三。

上遊新聞記者 聶輝

繼續閱讀